查看原文
其他

洋河的产能、产量与储酒分析

进取的刘先生 刘先生说投资
2024-09-21
今年一月,深交所发文,要求上市酒企披露产量、库存量、产能相关数据。这种要求省去了投资者不少对酒企关键数据的猜测和比对校正工作,省时省力又提高了对真实信息的掌握,是大大的好事。新的信披要求给了我们更准确计算洋河产能、产量、储量的机会。




1 产能分析

对于白酒企业,产能有两种口径。第一种是基酒口径,也就是从粮食经过酒窖发酵,变成白酒的过程。这时候的酒叫基酒,基酒通常为60-70度,度数过高,不宜直接饮用。


而且刚酿出的酒味道比较辛辣,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老熟,也就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容器内静置。酒体的口感和香气会随着静置时间的增长有一定的提高。


不同酒企、同一酒企不同品质的基酒,陈化老熟的时间有所不同。比如普通茅台基酒的存放时间在4-5年,五粮液基酒存放时间3年以上,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基酒存放时间3年以上。

第二个产能口径是商品酒口径,即经过勾兑、灌装、包装,从基酒变为可以售卖的商品酒的过程。

基酒多为60-70度,而商品酒多为38-52度,因此从基酒到成品酒变化的过程涉及到白酒的降度。降度的本质是加水,因此一吨基酒可以生产出超过一吨的商品酒。

而且因为有陈化老熟的过程,因此,当年生产的成品酒使用的未必是当年的基酒。基酒产能和成品酒产能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理解了这两种口径的差异就会发现,信息披露规则调整的第一年,各家对产能口径的理解是不同的。

五粮液和古井贡公布的是基酒产能。五粮液设计产能10.38万吨,实际产能9.54万吨,生产商品酒15.88万吨。古井贡设计产能11.5万吨,实际产能8.4万吨,生产商品酒8.4万吨。

洋河公布的产能是商品酒产能。洋河设计产能32.0万吨,实际产能16.0万吨,生产商品酒16.1万吨。(实际产能是实际生产的商品酒差的1000吨是贵酒和厚工坊生产的商品酒)



泸州老窖公布的数据比较奇特,官方说法是基础酒口径,设计产能17万吨,实际产能17万吨,但实际生产的商品酒仅11.14万吨。我理解泸州老窖是在抠产能的字眼。产能说的是最大生产能力,严格来讲确实是一个定数,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都是产能,应该是一个数。其他的酒企是自行把实际产能理解为实际产量了。但显然,老窖是直接复制了设计产能,因为实际产量不可能是这么整的一个数。

从信披质量角度看,五粮液和古井贡是最好的,基酒产量直接告诉投资者,免去了猜心思。洋河相当于倒了个小浆糊,泸州老窖倒了个大浆糊,公布商品酒产量,基酒产量还得猜。

洋河捂着基酒产能不说,我们就来猜一猜。

根据招股说明书,洋河2009年上市时中高档白酒产能2.6万吨,普通白酒产能6.1万吨,合计8.9万吨。这个产能是商品酒产能。


洋河的商品酒产能和基酒产能如何换算呢?2019年网上业绩说明时,钟雨总有段回答。

问:公司年产基酒16万吨,销量21万吨成品酒,基酒库存会越来越少吗?
 
钟雨: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16万吨的基酒是以酒度60度计算,而公司主导产品酒度主要是40.8度,如折算成酒度为40.8度的成品酒,应该为23.89万吨。谢谢。

注:详见洋河跟踪:网上业绩说明会实录

从这段回答可以看出,1吨60度的基酒可以变为1.49=23.89/16吨40.8度商品酒。如果是酒里直接加水,则1吨60度酒可以得到1.47=60/40.8吨40.8度的酒,与1.49十分接近。

除了钟雨总的直接回答外,还有同样来自官方口径的不同说法。招股说明书中介绍的白酒酿造副产物循环再利用项目(这个项目后期没实施,钱用去搞技改二期工程了)提到,利用生物技术对酒糟进行二次发酵,每年生产普通基酒2千吨,用于勾兑普通白酒4千吨。按照这个说法普通基酒与成品酒的比例为1:2

同时,招股说明书中介绍的名优酒陈化老熟和包装技改项目提到,9000吨名优基酒对应生产中高档商品酒为15000吨,比例为1:1.67

直接加水稀释是逻辑上非常合理的,而且钟雨总的回答在招股说明书之后,我暂时采信钟雨总的说法。

按照酒精直接加水稀释计算,1吨60度的酒可以变成1.15=60/52吨52度的酒。洋河商品酒多为40.8和52度两种规格,拍脑袋按照7:3的比例(40.8度酒占主导),则1吨60度基酒可以大致变成1.4=1.49*0.7+1.15*0.3吨商品酒。

因此洋河刚上市时的基酒产能大约为6.36万吨=8.9/1.4

上市后,洋河产能扩张采用扩产和并购两个途径。

①2009年,名优酒酿造技改项目,将0.9万吨普通酒产能,升级为0.7万吨名优基酒产能,另新建0.2万吨名优基酒产能。

②2010年,名优酒酿造技改(二期)项目,新增名优基酒产能1.2万吨,新增普通基酒产能0.8万吨。

③2010年,收购双沟酒业,当时双沟产能是多少我没有查到,但有些文章说当时商品酒产能5万吨(有查到官方出处的朋友还望分享)。暂时采信这个数据,假设双沟当时名优酒比例、基酒和商品酒换算系数与洋河上市时相同,则对应增加名优基酒产能1.0万吨,普通基酒产能2.4万吨。

④2010年,4万吨双沟名优酒技改扩建项目。这个项目是收购洋河是约定好的,洋河收购双沟后,要在两年内提供不低于15亿元的资金,用于宿迁市白酒产业的发展。从后续投资项目看,就是4万吨双沟名优酒技改扩建项目。这个4万吨应该是商品酒产能。原因是查看上市后所有技改和扩产类项目,有些产能说的是基础酒,有些没说基础酒。我认为,没有强调基础酒产能的,全部为商品酒产能。这个项目也未找到不同档次基酒的比例,假设与洋河上市时相同,则增加名优基酒产能0.8万吨,普通基酒产能2.0万吨。

⑤2011年,名优酒酿造技改(三期)项目,在产能不增加的基础上,增加名优基酒产能2.65万吨,则对应减少普通基酒产能2.65万吨。

⑥2011年,3 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在产能不增加的基础上,增加3万吨名优商品酒产能,对应增加2.1万吨名优基酒产能,减少2.1万吨普通基酒产能。

⑦2011年,来安基地名优酒酿造技改和配套工程(三期),在产能不增加的基础上,增加3万吨名优商品酒产能,对应增加2.1万吨名优基酒产能,减少2.1万吨普通基酒产能。

上述表明的时间都是开工时间,根据2014年的官方发言,所有扩产项目已经完成。

将所有扩产和改建工程汇总如下发现,洋河拥有基酒产能14.6万吨,其中名优基酒产能12.8万吨,普通基酒产能1.8万吨如果当年基酒全部生产为商品酒,总产量为20.3万吨,其中中高档商品酒17.9万吨。


这里面有两点矛盾,第一是这几年公司官方的基酒产能为16万吨,与14.6万吨还有一些差异。

原因可能有三个:①真正实施的扩产规模比可研公布的规模大;②真正生产时,实际产能比计划的产能更大;③基酒产能宣传时有夸大。

第二矛盾是最新公布的商品酒产能超过32万吨,与对应20.3万吨的商品酒产能差异很大。

原因是公司公布的商品酒产能并不是由基酒推出来的。根据2020年网上业绩说明会回答,2020年报中披露的产能为成品酒包装产能,由于酿酒行业的产品销售淡旺季分明,存在着淡旺季产能不平衡的问题,包装的设计产能是按照旺季产能来配套。另外,包装产能的配套也为未来销售和包装量的进一步增长提前进行产能匹配。也就是说,商品酒产能本身就是要高于基酒产能换算成商品酒的量。

汇总上述分析,官方公布的16万吨基酒产能是大差不差的。

2 产量分析

前面说的都是产能,但是有能力未必满产,接着再来猜猜每年的产量。

每年酿酒使用的粮食与当年产酒是正相关的。每年使用的粮食量用直接材料成本代替,采信2018年生产16万吨基酒的说法,假设不同年份生产1吨基酒消耗的材料成本相同,则可以计算出历年基酒实际产量如表。


生产的基酒有两种用途,①生产成商品酒;②储存。因此我们可以比对当年商品酒生产量、储存酒变化量来校核当年生产的基酒量。按照1.4的折算系数,可以通过当年生产量推算出当年消耗的基酒量。生产的基酒量减去当年消耗的基酒量,就可以得到储存基酒的增加(或消耗量)。从计算结果看,在2018年之前,一直在消耗基酒。

但是这与存货中半成品价值逐年提升的趋势矛盾。今年年报公布了储量的数据,假设历年半成品吨价相同,则可以推算各年份储酒量,可以看出储酒量是在逐年提升的。


矛盾的出现可能有三个原因:①基酒和商品酒1.4的折算系数用小了;②生产的基酒实际度数高于60度,储量的基酒采用的是60度的,当年产的基酒和储存的基酒还得再折算一次;③洋河早年有外购的基酒。我倾向于认为是②和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总的来看,矛盾的趋势是,即使基酒实际产量接近当年产能,基酒实际产量依然有偏低的趋势。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洋河每年的基酒都是尽量满产的。这个判断和唐朝认为的小规模生产来养窖的观点不同。至于今年为什么基酒生产的比前两年少,我猜测是由于疫情对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

3 存量分析

最后是存量,关键两个问题,①总量;②结构。

总量看,过去企业宣传一直是70万吨。年报公布的是60.9万吨基酒+2万多吨商品酒,二者差异不能算小。这个问题在2020年网上业绩说明会被多次问起。官方的回答是:

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十三五期间的整体产品战略规划和调整,主要是围绕蓝色经典稳盘、逐步发力梦之蓝系列产品为主,对于公司整体高端、次高端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二是我们十三五期间重点对中低端产品的内在品质进行了全面升级,主要以消费者实际需求和消费者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满足质优价廉的消费需求;三是已组合好的部分成品酒未纳入统计。

没有直面回答,打了个太极。我现在倾向于判断过去储量的宣传有一定程度的夸大,真实的储量就是这些。

从储酒的结构看,洋河储酒工具有两种:①钢罐;②陶坛。

其中陶坛储存的基酒用于海、天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其梦之蓝产品。钢罐存酒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档次比陶坛低是肯定的,猜测以海天系列基酒为主,配有用于洋河大曲级别产品质量提升的基酒。

因此观察洋河的储酒结构,看两类储酒设施的比例就可以看个大概。用类似梳理产能的方法,对储量改扩建工程进行汇总。上市后,洋河共建陶坛储能10.5万吨,钢罐储能46.7万吨。官方公布的口径是总储能100万吨,陶坛储能15万吨。

注:一个陶坛一般为1000L,占地1平米,但由于酒的密度小于水,一个陶坛存酒约0.83吨。

我认为官方公布的储能和结构应该也是大差不大的。

值钱的是陶坛里的酒,这15万吨陶坛储能实际存了多少酒呢?洋河最近一次陶坛库建设是2019年,我倾向于认为2019年之前的11万吨陶坛应该基本是用满了。

最近两年洋河每年又往陶坛里存了多少酒呢?根据名优酒酿造技改(三期)项目可研里披露的,其改造的名优基酒产能中有27.5%的酒是存在陶坛里的。用12.8万吨的名优基酒产能满计算,最近两年生产的需用陶坛储存的基酒量为3.52万吨。

在以前的文章【说投资】洋河发展前景分析及估值中写到,洋河2018年生产梦之蓝商品酒1万吨多一点,考虑近两年梦之蓝比例提升,算一年用1吨的基酒。加上梦之蓝同水平产品和用于海天产品提升质量的基酒消耗,每年消耗陶坛存储的酒毛估估在1.5万吨左右。考虑这两年未能满产,每年净存入陶坛库中基酒量也有1-2万吨。我倾向于认为,陶坛库15万吨的储能应该用的差不多了。

所以,洋河库存60.9万吨基酒中,应该有12-14万吨是存在陶坛中的。

这篇文章从读资料到数据比对用时挺久的,但依然有不少问题没得到合理解释。2020年是年报产存量信息披露提高的第一年,明年数据会更多一点,解释不通的问题就会少一点。

洋河是我的第一大持仓,分析中难免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行为。我是非专业的,虽然尽可能找到所有资料,仍难免百密一疏。希望有更专业的朋友不吝赐教,不客气的指出我文章中的错误,这对我是最大的帮助,感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先生说投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