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科幻问答 025
周末愉快!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长答案。
欢迎继续给我们提问题呀!
哆啦测星者:第一个问题,先在概念的层面照抄一下维基百科上对黄金时代的标准定义:美国在1938年到1946年之间,科幻小说为公众所熟知,同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在黄金时代之前,美国科幻小说尚属于比较“小众”的范畴,并没有特别出圈。当时刊登科幻小说的主要是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定价低廉、层次并不高、纸质很差,很多杂志卖出去人们看完了就扔掉,回收成纸浆,因此被称为“纸浆杂志”)。但黄金时代的到来让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文学更为大众所熟识。
而黄金时代之后,美国科幻迎来了“新浪潮”(the New Wave)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幻更“软”,科幻作家从社会科学领域逐渐涌现,作品本身也更多偏重于人文、社会层面,采用了诸多主流文学之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作品风格开始逐渐向着主流文学靠拢。
在这两个时期之间的,就是这个问题的主角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科幻小说除了数量暴增、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增长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作品倾向于一般概念中的“硬科幻”,作品倾向于星际战争、宇宙飞船等等,技术元素鲜明。
论及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除了作家之外,我想特别介绍一位编辑:约翰·W·坎贝尔(John W. CamPbell,1910-1971)。坎贝尔时任《惊奇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此杂志多次改名)的编辑。任职期间,坎贝尔发掘了诸多科幻作家,也在杂志上发表了诸多名作,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阿西莫夫的《基地》就曾经连载于此杂志。海因莱因也在《惊奇科幻》上发表了诸多小说,此外还有一些虽然不太被中国读者所知,但是却在科幻文学领域享有盛誉的作者,如A·E·范·沃格特(A. E. van Vogt,1912-2000)、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1918-1985)等等。坎贝尔也被称为“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可以说,如果没有坎贝尔,整个科幻小说史的面貌都会为之改变。
论及其他作者和作品,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波尔·安德森的《宇宙过河卒》(Tau Zero)、菲利普·迪克的《尤比克》(Ubik)。《宇宙过河卒》技术知识丰富,情节曲折,富有史诗感(这本书是我在硕士阶段一门关于星际航行可能性的研讨课程的推荐书,是在众多技术和物理书籍中的唯一一本科幻小说),《尤比克》有着浓厚的迪克风格,在精细的科学设定中充满离奇感,蕴含丰富的思考同时又富含悬疑色彩。
同时期的短篇小说之中,也有不少都在科幻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方面推荐阅读由詹姆斯·冈恩编纂的科幻小说集《科幻之路》(The Road to Science Fiction)第二卷到第四卷的部分篇目,《科幻之路》重新精心翻译的版本将在不久后通过未来局旗下的各个媒体和大家陆续见面。
当然,时至今日,黄金时代这个名词已经扩大了它的内涵。那些有着丰富的技术设定、舞台是无垠太空或者漫漫星海的科幻小说,都可以说具有黄金时代的风格。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等中国现代科幻作家也都创作有这种风格的科幻作品。未来局的平台上也发表了若干篇类似风格的作品,如靓灵的《颗粒之中》 《黎明之前》、索何夫的《幽灵之船》(上) (下)、万象峰年的《战争,飞蛾,流萤》等等。
你也有问题想问吗?
戳 阅读原文,向未来局特工提问,收获专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