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城市如何「孵」出专精特新企业?

1/6图片工作室 丈量城市 2023-04-11



关键词:

专精特新 | 中小城市 | 产业升级




01

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


MEASURE THE WORLD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有着三个明显的行业特点:


▼ 专精特新企业的特性




行业特点1:

属于中小企业——中国经济的主体


「专精特新」概念于2011年7月由工信部首次提出,随后在《「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专精特新的本质是中小企业。


▼ 至2021年底,北京已培育4,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四成集中在海淀


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而大量存在。所以,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并不是「掐尖儿」——重点扶植几个优秀的企业,而是要「普遍带动」——驱动中国经济的主体整体向「高质量发展」。


▼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行业特点2:

聚焦在先进制造业领域


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是中小企业,而且是主要聚集在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

根据工信部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筛选和培育要求,其对标的重点领域主要基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以及《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领域》。
因此,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重点是那些先进制造业以及「卡脖子」领域的中小企业。


▼ 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在先进制造业中


▼ 北京生命科学园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定向孵化




行业特点3:

分梯度进行发展培育


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

所以,专精特新企业分不同级别,需要有庞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做支持。


▼ 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分层


「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利基企业」这些都是一回事儿?

我国所提出的专精特新企业和赫尔曼·西蒙所提出的「隐形冠军企业」以及国外提出的「利基企业」是不是一回事儿呢?
简单说,有差异,但是具有普遍的共性。


▼ 专精特新和国外类似企业的异同点


专精特新并不强调「隐形(不上市)」。我国政府非常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北交所正是为此类企业上市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不强调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但小市场中的大占比依然是关键要素。

强调「小而精」「小而强」以及不断创新,是「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利基企业」的共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共性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借鉴国外培育「隐形冠军」和「利基企业」的成功经验。


▼ 荷兰埃因霍温是阿斯麦、恩智浦等「隐形冠军」的聚集区




02

中小城市的

专精特新企业从何而来?


MEASURE THE WORLD


专精特新企业听起来非常「高大上」,而在中小城市中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却没有那么「高大上」,甚至还是一些技术不高,利润很薄,属于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

那么,中小城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从何而来?如果只是按照国家或者省市制定的标准「筛出来」几个专精特新企业,倒也不难。
但是,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初心并不仅是树立几个标杆企业,而是实现中国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普遍转型升级。
因此,各城市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政府)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不应该是「筛选逻辑」而应该是「培育逻辑」。


▼ 昆山培育出了大量专精特新企业


尤其是现在,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出发,还是从中小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出发,都不能仅仅筛选出局部几个企业,而是要普遍培育出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培育逻辑」


中小城市更需要有长远眼光,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精准孵化」,真正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03

中小城市如何摸到

「精准孵化」的门道?


MEASURE THE WORLD


什么是「精准孵化」?就是城市政府找准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痛点,对症下药。把「痛点」解决了,原本不够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达到标准;原本已经不错的专精特新企业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城市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政府)可以选择不同模式进行孵化:


▼ 精准孵化「专精特新」的三种模式




模式1:挖潜「落后分子」


中国大部分乡镇的产业都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传统制造业。

这些中小企业,往往被看成「应该被搬迁的夕阳产业」——企业不仅「散、乱、小」不好管理,而且技术含量不高。那么这些「落后分子」是否能转型为专精特新呢?这就需要先回答「落后分子为什么会落后?」。
虽然各个企业千差万别,但是这些落后的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共性——他们很容易与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脱钩,甚至已经和主流产业链脱钩了,由此导致了企业的发展落后。
所以,要想让它们升级为专精特新,城市政府就必须帮它们「重塑链条,挂钩新链」。
以下,我们通过国内和国外两个案例来说明,城市政府应该如何「挖潜落后分子」:



①. 聚沙成塔,空间整合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



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越来越强调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智能咬合」和「协同创新」。中小企业「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特点,使得它们根本无法融入到不断迭代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链中,自然也就容易成为「落后分子」。

所以,城市政府需要以空间整合为抓手,有机聚集中小企业,统一为他们提供产业链相关配套,让它们在产业链中更有竞争力。在这方面,河南长垣市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长垣被誉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
长垣生产的医疗耗材产品涵盖15大类290多个品种,主要包括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器械、基础外科手术器械、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等。


▼ 长垣市亚都实业有限公司


虽然拥有驼人、亚都这样的医疗器材龙头企业,但也存在大量生产口罩、棉签等没有技术含量,利润率很低的中小卫材企业。为此,长垣市从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提升这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做法一:高效整合土地,集中打造产业园,实现工业上楼,亩产税收提升。

2015年,长垣市被确定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
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联动配合,长垣市「化零为整」,集中打造了一系列规范化产业园,将原有「散、乱、小」的企业有效聚集在产业园中。
长垣市丁栾镇的「医疗器械回归双创园」就是中小企业有效整合的典范。


▼ 医疗器械回归双创园


原本丁栾镇是典型的「马路经济」——沿着省道S308分布着各种不规范的小企业。

通过建设标准厂房,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医疗器械回归双创园」吸纳了35家小微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实现年利税收入8,000多万元。而且这里还配套专项物流园,极大提升了园区企业的物流集散能力。
通过规范化生产和规模化物流集散,长垣的卫材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做法二:强化中心,产城融合,吸引人才,突出龙头企业的研发带动力。

仅仅将中小企业聚集起来还不足以升级为专精特新企业,做好技术升级更为关键。但是中小企业的研发实力不足,因此需要本地龙头企业起到研发带动作用。
长垣的驼人集团就是重要的研发带动力。同样是生产口罩,驼人集团自主研发的季铵盐灭活口罩,不仅能过滤病毒和细菌,还能进一步灭活,避免口罩的二次污染。由于技术含量的提升,这款口罩单价是普通医用口罩的10倍。


▼ 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是长垣的医疗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


要想在中小城市形成这样的研发带动力,就必须能吸引和留住足够的人才。这就需要强化城市吸引力——通过在城市中打造教育、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高阶配套来留住高端产业人才。


▼ 长垣烹饪文化博物馆及文化设施建筑群


▼ 长垣王家潭湿地公园都市沙滩


▼ 长垣九龙湿地公园


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依托中心城区打造这样的产业聚集区,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基于此,长垣在中心城区西南规划建设了以驼人产业新城为核心的产业龙头集群,通过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 长垣中心城区


虽然长垣的医疗耗材行业内并不都属于典型的先进制造业,但是城市政府以城市空间有机整合为抓手,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提升,对龙头企业进行针对性扶持,使得企业生态和产业韧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这对于很多中小城市专精特新的产业提升之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②. 水平迁链,都市向心

日本北陆区域中心城市——金泽

在让传统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重新融入到升级后产业链的过程中,一种方式是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竞争力——正如长垣所做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中——这正是日本金泽所做的。


▼ 金泽城市中心车站区


把A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平移到B产业链中,并在B中升级为专精特新。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这么做?又该如何做呢?

为什么迁移产业链?问题的核心在于「技」与「势」的取舍判断。
很多传统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其实自身的「技艺」非常精湛,但却已经「失势」——所在的整个产业领域都已经市场萎缩,几近被时代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在原有领域中打转,那么就算技术升级也不可能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 金泽以传统手工业而闻名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保留原有「技艺」的同时,融入新领域,由此获得转型升级的机遇。

在这方面,作为日本北陆区域中心城市的金泽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非常值得借鉴。


▼ 金泽区位示意


金泽作为日本石川县的首府,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小京都」,更是区域的经济中心,拥有很多「小众顶级」公司。

金泽拥有机械、金属、食品、印刷、纤维、信息通信等丰富的产业门类,并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占到98.6%)。京都羽二重织、食品、金箔、瓷器/漆器更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传统制造业领域。


▼ 金泽的瓷器/漆器制品


自江户时代统治金泽的加贺藩就鼓励内向型工业和手工艺发展,以保持自身经济的安全性。

从下图「金泽产业发展图谱」中不难看出,这种自古以来强调独立、重视技术的基因决定了金泽对待中小企业升级的态度——坚守优势产业,延展高价值领域。


▼ 金泽传统手工业发展路径


在产业链平移过程中,金泽采取了两种思路:


产业链平移思路一:「从造产品到造机器」。

制作和服面料的纺织业是金泽的传统产业。但是金泽的纺织制造业并没有停留在传统和服面料的制造中,而是利用其卓越的加工技术和高超的设计能力,向产业材料、医疗用品等服装以外的领域进行延展。


▼ 金泽传统制造业生产的和服面料


例如「津田驹工业」,作为织布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家企业不仅是纺织机的制造商,更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全自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机、分切装置和悬垂装置。

由于碳纤维合成材料在飞机制造中的大量使用,津田驹工业已经成为飞机零部件制造商的重要供货方。


▼ 金泽的津田驹工业


产业链平移思路二:「从制造到服务」。

同样是纺织业的平行迁移,另一种方式是从制造业迁移到生产性服务业。
例如,I·O数据设备公司,就是衍生于纺织产业需求的电脑设备公司。创始人细野昭雄毕业于金泽工业大学,专注于计算机和输出/输入设备的研究。一开始,公司服务于当地纺织厂的自动化管理需求,1979年开发了「在线纺织厂管理系统」。
到了90年代,由于计算机显卡价格居高不下,I·O数据设备公司开始利用自己在纺织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优势研究更廉价显卡的制造,开发了配备绘图加速器的「GA-1024A / GA-1280A」,实现了高性能、低价位的显示。由此,I·O数据设备公司也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科技企业。


▼ 位于金泽的I·O数据设备公司


通过上述两种产业链的迁移方式,金泽传统手工业中小企业逐步延展成为其他新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平移迁移过程中,金泽的城市支撑体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平移的城市支撑体系一:网络化的产学研体系。

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领域平移产业链,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城市能够提供有力的知识服务支持。金泽城市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
金泽经济局成立了「金泽市产学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一方面促进金泽城市内的大学积极参与到产学合作中——成立了各种技术成果转化合作的部门;另一方面,通过金泽市工业地域联络协议会推动企业跨行业合作。
由此,通过更好的技术转化帮助企业更好的跨界转型。


▼ 金泽政府协助构建的网络化产学研体系


产业平移的城市支撑体系二:魅力化的都市向心力。

金泽的经济界一直认为,「城市环境、生活环境的魅力」是「企业扎根于此、产业兴旺的根源」。实际上,一个魅力化的城市是具有生活吸引力和都市向心力的。这对于吸引外部人口尤其是技术人才非常重要。
所以,产业升级不仅仅是产业自身的问题,更是城市建设的问题。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金泽非常重视自身城市魅力的塑造。而且这种城市魅力的塑造是多侧面的。


▼ 金泽市中心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


★ 侧面1: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都

金泽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在二战期间遭受轰炸的日本城市。这里被誉为传统产业的「东亚文化都市」。金泽的城市风貌中保留着大量老字号和古老的街道,彰显出历史文化之都的魅力。


▼ 金泽传统老街中身着日本传统和服的游客


★ 侧面二:现代化的国际观光之都

作为历史文化古都,金泽市并不封闭守旧。开放的金泽是日本北陆屈指可数的观光城市。这里除了大量的历史遗迹,还有很多现代建筑、现代艺术馆和博物馆等。2019年,金泽游客数量达10,676,000人次。


▼ 金泽铃木大拙贞太郎博物馆


★ 侧面三:区域重要的消费中枢

作为日本北陆地区的中心城市,金泽是首屈一指的广域商业都市、消费城市。这种商业聚集力和消费力,赋予了金泽市北陆区域性消费城市的性质。


▼ 金泽站为核心的区域消费中心


★ 侧面四:生活友好之城

金泽致力于通过「生活友好」构建独特的地区魅力,吸引日本其他地区的人才移居,2021年全日本「市政吸引力」排名第九。
从金泽市政府公布的数据看,金泽的房屋拥有率69.3%,地价是东京的1/8,人均公园面积12.87㎡;女性就业比率高,夫妻双薪家庭数量占54.1%,位居日本第五;托儿所等候人数0,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备教育体系。


▼ 金泽市民艺术村游憩的市民


通过多个侧面的魅力打造,金泽形成了都市向心力。这对于吸引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无论是国内的长垣还是日本的金泽,从这两个案例都可以看出:对于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提升,不仅要关注企业本身的问题,更需要从产业链发展的全局眼光来看待;不仅要关注产业自身,更需要从城市建设的角度下功夫。
越是中小城市,越要从产业和城市多个层面考虑,多管齐下,真正让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升级为专精特新企业。


▼ 安吉围绕竹产业,发展出八大门类3,000多种产品全链循环格局(图为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




模式2:激发「中间分子」


在精准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工作中,除了要挖潜「落后分子」,更要激发「中间分子」。

所谓「中间分子」,就是那些成熟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自身已经积累了一定实力,没有生存的压力。但是,这些企业也没有进一步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动力。
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多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中普遍存在。为什么这些「中间分子」会满足于「小富即安」呢?核心原因在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个体创新的风险过高。「高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中小企业资本体量有限,多数处于「跟跑」地位,创新眼界和预判能力受到制约。在这种产业生态位下进行创新,盲目性高,风险大。
其次,中小城市往往缺乏创新锚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要想创新,往往就必须去大城市找人才、找资源,结果原本想着让本地企业「升级发展」却演变为「离乡发展」。


▼ 前文提到的金泽I·O数据设备公司,其研发中心位于人才聚集的东京


那么,应该如何在本地「精准孵化」,帮助「中间分子」形成创新突破,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呢?德国「隐形冠军」之乡——巴登符腾堡州(以下简称巴符州)的经验,值得借鉴。


▼ 巴符州区位示意


根据「隐形冠军」的提出者——赫尔曼·西蒙收集的隐形冠军公司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巴符州则是德国隐形冠军最多的地方。

根据最新版的DDW世界市场领导者对于德国国内隐形冠军企业的统计:巴符州排名第一,390个;北威州排名第二,374个;巴伐利亚排名第三,298个。
德国巴符州不只有老牌的「隐形冠军」——那些加工制造业中的传统家族企业,例如专门生产测试应用液压产品的德国汉臣。在新型科技领域中也有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产生,例如生产生物传感器的科技企业Jobst Technologies。


▼ 巴符州的弗莱堡,德西南微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


之所以能诞生像生物传感器Jobst Technologies这样的新领域隐形冠军,是因为以巴符州的弗莱堡为核心,已经形成了新的科技集群——德西南微技术产业集群。

这是德国15个尖端产业集群之一,代表着德国微电子和微技术领域最密集、最高层级的集群发展。区域内汇集了全德1/3该领域的企业和供应商。


▼ 位于弗莱堡的Jobst Technologies


那么为什么巴符州能够随着时代发展,持续不断产生隐形冠军?核心原因在于巴符州有效地构建起3张创新生态网络,让企业在本地不断成长创新。


▼ 巴符州的创新生态网络



①. 创新供给网络

为中小企业指明创新方向

既然中小企业自身难以把握风险巨大的创新方向,那么巴符州政府就承担起为中小企业指明创新方向的职责。

比如,在国家层面,德国政府在工业4.0战略出台后,制定了《新高科技战略--创新德国》,将创新政策集中在数字化经济与社会、工作环境创新、健康生活、可持续经济与能源、智能交通与公民安全等优先关键领域。


▼ 《新高科技战略--创新德国》中的5个核心要素(来源: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巴符州政府根据自身条件,进一步帮助本地的中小企业聚焦创新方向——确定了人工智能数字化、医疗保健、未来交通三个创新方向。

同时,巴符州通过构建中小企业可参与的「创新校园模式」,将区域集群、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民间的优势捆绑在一起,中小企业可依托巴符州的创新网络进行创新。


▼ 弗莱堡的成功,离不开弗莱堡大学的助力


例如,在人工智能方面,巴符州政府依托斯图加特大学和蒂宾根大学构建了「蒂宾根-斯图加特赛博谷」(Cyber Valley)。

这是欧洲最大的人工智能(AI)研究合作项目。合作伙伴来自政界、科学界、商业界和社会。通过促进科学与工业之间的交流,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转让,带动巴符州中小企业在机器学习、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 位于斯图加特附近的赛博谷



②. 技术扩散网络

帮助中小企业在本地定制实践

技术迭代的加速让中小企业难以适从,且投入新技术的风险太大。那么新的科技成果如何能广泛地扩散到本地中小企业中,带动企业的技术升级呢?

我们以德国工业4.0战略中数字化技术向中小企业的扩散为例,看看巴符州政府是如何做的。巴符州政府联合科技中介机构——弗劳恩霍夫,建立起多个工业4.0应用的实体中心,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完成新技术的落地实践。


▼ 位于斯图加特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


这些工业4.0应用中心为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技术落地提供测试场以及定制化的4.0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近1,000名科学家和助理灵活组建合适的项目团队。在3-6个月的时间内,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可行性研究、概念和实施支持。



③. 人力升级网络

为中小企业培养新技术所需要的人才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能对企业已有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那么会更有利于企业在本地良性发展。巴符州政府也深谙此道。

一方面,巴符州政府强化职业培训的升级工作。例如,鼓励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高阶的进修——接受在德国资格框架 (DQR) 学士和硕士水平的高级培训课程。为他们传授管理、创业领域等技能。


▼ 德国双重职业培训的示范点分布(来源:联邦职业培训学院)


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大师级工匠认证(大师级工匠证书相当于学术学士学位)。名经过认证的工业领班可以在公司中担任关键性岗位。同时,作为经过认证的工业大师级工匠,其资格在整个欧洲都得到认可。

另一方面,巴符州政府还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管理发展问题,缓解中小企业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2020年,巴符州经济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约140万欧元的咨询服务,依托中型企业和贸易咨询和经济发展机构(BWHM)、巴登-符腾堡贸易协会(HBW/UBH)、巴登-符腾堡州手工业协会等,举办1万多个咨询日。


▼ 人才培训、小企业咨询服务等措施,使得巴符州一直保持德国境内较低的失业率(来源:德国联邦就业局)


通过以上三张创新网络,使得本地的中小企业的创新不再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单打独斗,而是「有网可依」的集群创新;同时,在本地编制的创新网络也将中小企业与本地发展有机联系为一体,更好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3. 模式3:服务「先锋分子」


「精准孵化」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是在传统领域寻求突破,更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培育更多企业。对于那些已经走在科技前沿的企业,政府应该如何「精准孵化」?

实际上,对于这些作为「先锋分子」的科技初创企业,政府的「精准孵化」就是针对他们成长痛点所提供的「精准服务」!
那么这些科技企业在成长为「专精特新」过程中有哪些痛点?是人才!是人才角色的转换!
对于「人才」痛点,非常容易理解。因为科技企业的发展要靠科技人才。「由领头的创新科学家组建创新团队,凭借创新团队研发的成果发展出一个产业新赛道」已经成为科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主要路径。


▼ 苏州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的先进材料研究院实验室,为创新企业的研发带来便利


例如昆山的小核酸产业,就是在梁子才博士及其团队一手创建而来。梁子才博士所创建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已成为我国小核酸药物开发的领军企业。

所以,为科技初创企业找到「人才」或者说创造一个「人才池」,是政府需要提供的精准服务之一。
但是「人才」痛点还不是核心问题。「人才角色的转换难」才是很多科技初创企业无法成为「专精特新」的致命伤。
要知道,有了「人才」可以做出成果,但是有了成果未必能让企业顺利成长。


▼ 上海ATLATL创新研发中心,以科技研发成果落地为切入点助推企业发展


科学成果不等于商业成功,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的逻辑并不完全相通;明星科学家不等于成功企业家,两者之间天然存在着一道「鸿沟」。所以,城市政府要帮助企业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难题。这才是更精准的服务。


▼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化


那么,城市政府应该如何帮助企业解决上述痛点呢?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加州在培育科技初创企业上的成功经验。


▼ 101公路创新走廊(硅谷)


在介绍美国加州成功经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美国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的整体大环境。

首先,美国政府通过体系化的移民政策,持续不断地从全球吸纳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其中「W」外国企业家创新签证,最为典型——外国初创企业的创业者可申请「W」签证赴美,在美国扩展业务,满足一定的经营条件后可升级获得美国永久居民(绿卡)身份。


▼ 《2022美国竞争法》新增了外国创业者可申请「W」签证赴美,满足一定的经营条件后可获得绿卡的条例(来源:Wikipedia)


其次,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政策,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等外部力量,帮助科技人才完成科技成果的转换工作。

例如,《拜杜法案》对于科研人员的知识成果进行产权保护;设置「概念证明中心」,对大学科研转化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发明成果、技术要求和市场潜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其市场可行性,降低科学家们的创业风险;
通过专门的政府机构——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风险投资、咨询服务等,帮助科学家解决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问题。


▼ 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小型企业投资公司 (SBIC),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来源:SBA)


最后,政府采用「开放门户」的政策,将合格的中小企业直接纳入国家研发和创新领域。

根据1982年的《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美国政府制定了「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以鼓励小企业参与具有商业化潜力的联邦研发项目;1992年,又通过「小型企业技术转让计划」,鼓励民营小企业将联邦实验室创新技术商业化。
那么,以上这些好的政策,又是如何落到实处?又是谁来实施操盘呢?这就是最值得国内中小城市政府所借鉴的地方——找到合适的操盘手,会让好的政策事半功倍。以下,让我们看看美国加州的两位「操盘手」。



①. 操盘手1:前沿龙头企业

美国NASA培育航天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位于硅谷山景城附近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位于加州山景城附近的海军航空站附近,占地500英亩。1994年,军事基地关闭后,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获得了海军财产的管理权。2003年,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被NASA总部选为示范中心以推进实施新的「增强型使用租约」

同时,与附近城区共同制定了一项再利用计划,将前海军航空站的一部分改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研发中心——NASA研究园NRP,为美国太空计划服务。NRP被定位为一个面向产业界、学术界、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的,世界级共享研发和教育园区。


▼ 由机场改建而来的NASA研究园NRP(NASA Research Park)


入驻园内的小型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申请「NASA SBIR和 STTR计划」。

NASA SBIR和STTR计划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管理,向那些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创新或技术的小企业开放,为满足NASA需求并具有成功商业化潜力的创新研究、开发和示范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研究园的企业还可与NASA构建「战略协议」获得「技术转让许可」,从而推动商业应用,加速企业成长。


▼ NRP园中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一流的风洞设施(来源:flickr)


最终NASA研究园NRP成功孵化了大量科技企业,其中Bloom Energy、Tibion、Apprion、Nanostellar和Benetech最为突出。这五家企业最初在NASA研究园时只有知识产权和商业计划,但现在却雇佣了数千人。


▼ Bloom Energy商用化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来源:Wikipedia)


在国内,很多央企以及地方上的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自身「焕新」发展的诉求。因此,充分利用好龙头企业的操盘角色,不仅有利于科创企业的培育发展,也有利于龙头企业自身的活力激发。



②. 操盘手2:创新中介

UCSD CONNECT培育生物技术企业集群

在《科学城:修仙圣殿or 烟火人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起源——萨尔克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目前,这一区域连同索伦托谷地区共同构成了圣地亚哥最大、最集中的生命科学中心。圣地亚哥75%以上的生物医药公司集中于此,包括ILLUMINA和TRIMO FISHER等在内的1,000多家生命科学公司,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小型科技企业。
该地区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药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和发展中心。


▼ 以萨尔克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群落


那么,是谁操盘实现了区域的产业培育和发展呢?这就要提到一个传奇企业,以及由此而来的创新中介网络。

这个传奇企业就是圣地亚哥生物技术产业创业的源点——Hybritech。这家公司于1978年由科学家Ivor Royston创建,是该地区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1986年,制药巨头礼来公司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Hybritech。由于理念不同,Hybritech原先的高管人员纷纷离开礼来公司,先后建立了Amylin、IDEC、Gensia、Gen-probe、Ligand、Nanogen等40多家公司。


▼ Hybritech于1995年,又被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收购(来源:Wikipedia)


由此,Hybritech的高管团队也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并彼此信任的关系网络,尽管公司早已退出市场,但Hybritech及其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在其成立40年后仍然牢固地植根于圣地亚哥的大型生物技术社区。


▼ Hybritech与其他人联合创建的IDEC Pharmaceuticals,于2003年与Biogen合并为Biogen Idec,成为全球第三大生物科技公司(来源:Wikipedia)


正是意识到Hybritech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圣地亚哥经济发展组织联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家与科学家,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网络,并于1985年在UCSD扩展区成立了名为CONNECT的非盈利创新中介——旨在加速圣地亚哥高科技发展。

此后,创新中介CONNECT在圣地亚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 CONNECT组织将各种与小企业创新相关的组织编制成关系网


CONNECT发挥网络和人脉优势,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和系列讲座,汇集了生态系统的不同利益相关者。

例如,CONNECT的旗舰项目——UCSD CONNECT金融论坛和 UCSD CONNECT企业合作论坛,就是通过风险投资或企业合作将企业家与资金来源联系起来。
自1985年以来,参与论坛的公司中约有80%仍在营业或被成功收购。CONNECT还支持创建行业组织,负责资源的整合与对接。
例如,圣地亚哥生物商业协会(BIOCOM)就成功说服圣地亚哥市政府取消对生物科技企业的供水限制,并敦促政府设立行业协调专员。


▼ UCSD研制的可穿戴传感器(来源:flickr)


CONNECT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创业与合作氛围的搭建。CONNECT成立之前,公司之间合作在垂直领域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公司专注于其独特的竞争力。然而,CONNECT所建立的关系网络,却打破了这种观念。

其所传达的理念包括:「互相帮助」「团队高于自我」「地区高于公司」「失败是可以接受的,你再试一次」等,对圣地亚哥生命科学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间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 由创新中介CONNECT以及BIOCOM操盘构建起美国圣地亚哥生物技术产业独特的集群关系


多年来,圣地亚哥的生命科学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发展,虽然缺乏大型锚定公司,但各种行为者为圣地亚哥生态系统做出了贡献。

在没有单一领导者的情况下,创新中介(如CONNECT和BIOCOM)扮演着重要角色。最终,在创新中介的努力下,圣地亚哥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医疗技术产业创新生态。


▼ 圣地亚哥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04

总结


MEASURE THE WORLD


以上,我们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分析了三种精准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模式。

从中不难发现,在企业成为「专精特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城市政府在其中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越是中小城市,就越要求城市政府能够成为「多面手」——不仅要懂产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的成长痛点,更要懂得产城融合的促进方式。可以说,城市政府与本地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是相互成就的。
相信,在这样相互成就的过程中,中小城市一定可以精准孵化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延展阅读
埃因霍温的「专精特新」路径
科学城:修仙圣殿or烟火人间?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微信:Moli198891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