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尼邻居(伍)
当我住在雅加达中部时,这时的邻居是个外表柔和内心彪悍的四川妹子。她经常骑着她那辆摩托车在雅加达的大街小巷纵横四海,叱诧风云……她告诉我摩托车加满油只要15K印尼盾,印尼人还经常帮她把油加到满得快溢出来,她只能急急的阻止:好了,已经好了……。
她经常骑着她的摩托车来无影去无踪,每当我还在默默的等待出租车时,她一般已经消失在车流中了,空气中因为她和她的摩托而充满了硝烟与轰鸣声。某次我要出行时又想借用朋友的司机,对方说你不知道吗,现在有uber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开始经常打uber,uber司机比现在的grab和gojek司机都要滑头和油头。有次有个uber司机刚把我接出来就说我的目的地堵车,他不想去了,叫我下车;这混蛋,那你干嘛接啊?我只能下了车又打了辆uber,并投诉了他。那个时候uber司机好似一个月评分在4.5以下都会被uber公司踢掉。
我的邻居骑摩托车比本地人还快,嗖的一声一般就到了路的尽头。我也坐过她的摩托车。刚坐上去她就交代我:把手抓住后面!之后还没抓稳我就已经前俯后仰的置身于摩托大军中了。此人开车技术毫不含糊,见到路就抢,看到车就见缝插针,30分钟的路她15分钟就到了——没去赛车真是可惜了。某次她走错了路,去了禁行车道,警察就过来了。不记得当时警察是要几百千,她说自己没有钱;警察说没事我们去取;于是她就骑着警察去了ATM取了钱给他走了。
看到她每天来来回回这么利索,我羡慕得很,也想骑着摩托车在江湖上走走。某次她回国了,看到空置的摩托车我就问我能骑你的摩托车去买菜吗?她说骑吧! 我就在小区里试了两圈就骑去超市了。一进超市入口,就是那种带挡车杆收费的地方,我“砰”的一声就把路障撞翻了,而且连撞好几个……门口保安看得目瞪口呆,我刚要觉得不好意思一不留神连人带摩托都翻了……保安们大步流星跑过来一手扶人一手扶车总算是站起来了,又帮我把车推到停车场……之后买完东西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骑回去的,没什么印象了。总之摩托车还如之前一样坚实。
我总觉得摩托车前方龙头太重打不稳,那就还是算了吧不骑了。别人骑着虽快但好歹能保住我的命。我骑了还不知道得害多少人没命。那就还是开车吧,有个壳子盖着的总比裸奔好。于是我叫印尼朋友帮我查附近的练车行地址,结果人家查了一个星期说没找到。某天我在路上过马路看到街上有家店面挂着练车的广告布,我就走进去定了教练和车。
教练只会说印尼语,但是挺耐心的,我每周都跟他去练车,按照规定一次给20K小费,有时练得好我就多给点儿。之后我就上路了,教练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座位下有刹车装置。我开着车在车流中穿梭,心里美得很。教练一直说慢点儿慢点儿,我有孩子。结果一下子就熄火了,我的前后左右都是车,有的人从车窗里探出头打量我到底在干嘛 。教练说1,2,3熄火了要怎么做?怎么做?我全忘了,我光想着这么多车怎么办啊,卡在这里别人不会骂我吧,我现在要做什么?教练见我不动,无奈的就自己点火上路了。我们足足在那卡了有两分钟,相对于在中国常见的那种:“你干嘛呢!行不行啊!你挡住我了啊!”之类的话语,我一句也没有听到,有的人只是静静的坐在车里等我开动。
在印尼练车还是有局限性,地方和路都很小,但是开车并不难,我很快就可以开着走上下班的路了,当时开心得很,但现在全忘了。我住的附近也有一些同事;和其他印尼小区一样,里面也有游泳池和网球场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小区被高墙围着,外面是本地人的房屋,夜晚偶尔可以听到附近本地人传来的狂笑。
在印尼很多地方都是一样,不管住宅是普通的还是豪华的,一墙之隔的不远处就是一些铁皮屋、小木房等,上面搭着一些防水的塑料广告布……远看总是破破烂烂的,跟周围的酒店和一些正常建筑搭配起来总是看着不协调……有时在街上都可以看到睡着过夜的人,甚至在河流的圆洞排水管里都住着人。一公里开外,豪华的酒店和公寓里住着各类心安理得的政治和商界精英们。
是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精英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人们不用再为他们操心了。人们可以开展一百场辩论会,结果很有可能是精英们还是认为那是穷人们自己的错,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也许是住在桥洞里的那个人太笨,不如我们见到的精英们聪明,也许是那个住在桥洞里的人教育程度太低,不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总之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也有可能是他懒、馋等;精英们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认为穷人们就是有穷人们应得的生活;而他们不明白的是他们自己只是整个系统的受益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和他一样。
没有一个系统是完美的、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但是每一个系统都应该给那些在“桥洞中生存的人”另一个选择或者多个选择,而不是任其世世代代在桥洞中自生自灭。如果你是那个在桥洞中出生的人呢?
印尼的薪水制度是很让人惊讶的,一个佣人一年到头帮主人照顾孩子一整年,可能终于可以存够8000块钱回乡下见一次自己的孩子和老公。民国时期一个保姆的年薪大概就是几块银元,工作一年可能可以买一两百斤大米。庆幸自己没早生几十年,也没生在阶级制度这么明显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国内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倘若工种更累,无论是累在脑力还是体力上,就值得更高的薪水和回报。在澳洲和美国,建筑工人的时薪和坐办公室的一样多,甚至更多,这才是应有的趋势。阶级制度挺让人讨厌的,他不仅在金钱上奴役了比自己贫穷的人,也在精神上同时奴役了他们的思想。
人和人还真是不一样,在不同地方出生的人命运完全不一样。在印尼,你的母亲是佣人,可能孩子长大了也是佣人。在印度,你的姓氏便决定了你是何种人,法律也改变不了你的阶级。在中国,女权并不差,但是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医院不让你知道孩子的性别就明白为什么整个社会一直是男多女少的原因了——真相一直在那里 。
我的摩托车女郎邻居是一位坚强上进的中国女性。此前,她是少数自己住自己上下班的独立性极强的中国人。她不依附任何集体关系和集体交通,她自己一个人骑车去医院产检、一个人在印尼的大街上跑来跑去;但她跟她认识的所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她挣的钱连华为公司都会眼红。而且,只要她在家,屋里就弥漫着饭菜的香味。上一个邻居涛哥几乎不吃饭,更没见过她做过饭,从不进食也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上文还没解释过我为啥喜欢叫她涛哥——她头发比周杰伦还短,叫涛姐还真有点拗口 。
摩托车女郎不但日行千里,而且做的菜也香飘百里,做的文件整整齐齐一个不漏。她的性格就如一杯喜茶——谁都喜欢;谁娶她谁幸福。
但是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独居才是生活真正成形的开始。生活不应该只是在集体中寻找存在感和优越感,也不是在固定的条件中比如“永远只能坐单位车、住单位房”中限制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就如摩托车女郎一样,她很早就可以自己骑着车和在中国一样自如,很早就开始自己独居,很早就拥有自己充实的生活,所以她对她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和又不苛刻,对每一件事都是不争不抢不对比;她的世界没有局限在一张小小的办公桌上,也没有限制在一栋几层的建筑物中。
《本文未完》
扫码可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