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讲坛54讲 | 诗人西渡主讲“新诗的境界问题”

中文系(珠海)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2024-09-08


5月26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C203报告厅举办了前沿讲坛第54讲。本次讲座主题为“新诗的境界问题”,由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西渡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李雪莲副教授主持。


  主讲人诗人、诗歌批评家西渡

主持人李雪莲副教授




讲座伊始,西渡老师对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五位青年诗人、诗歌批评家的“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一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表示,我们对当代诗歌还是可以抱有比较乐观的期待:当代诗歌的发展面临种种挑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然而近一百多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亦不容忽视。对于诸如“会敲回车符,就会写新诗”之类质疑,西渡老师以颇为幽默的方式予以反驳。


接着,西渡老师指出,新诗自诞生伊始一直面临另一重挑战,即古典诗歌对新诗发展的压力。很多论者从传统诗学立场出发,批评新诗没有“诗意”、没有“境界”,认为这是新诗的根本缺陷,乃至作为新诗还没有成立的证据;而一些新诗的维护者则认为境界说不适合作为评判新诗的标准,实际上变相承认了新诗没有境界。西渡老师认为这体现出学界对“境界”等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就此引出此次讲座主题——新诗的境界问题。


讲座主题:新诗的境界问题


西渡老师先后梳理与剖析了王国维、朱光潜、叶嘉莹等学者对诗歌“境界”的论述,指出他们对“境界说”发展的贡献与各自局限,由此提出自己关于“境界”的定义:境界即一首诗的“自身完全”,包括内容的完全和形式的完全两方面的要求。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饱满、生动、逼真、真实的呈现就是内容的完全,而形式的完全则为内容所定义,它要求诗人为每一独特的内容发明一独特的形式,使它恰好能够完全呈现其独特内容。西渡老师结合穆木天、废名等学者谈诗的统一性问题进一步论述了自身观点。他还指出,语调是判断境界的重要依据,诗歌的完整形象体现于语调中,语调体现的是诗的意义与声音的整体的、最终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调比内容能更准确地表现作者。


随后,西渡老师对新诗境界的类别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新诗的境界在传统诗论关注的情境、意境之外,还有诸多其他类别,举其大要而言之,可以分为情境、意境、事境、理境、幻境、言境六大类,且每种境界都可以和其他境界搭配和组合,形成更加幽微复杂、变化万千的具体境界。实际上,每一首好诗的境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西渡老师结合昌耀《思[古意]》、伽蓝《星空盖顶》、穆旦《窗——寄敌后方某女士》、沃尔特·兰多尔《一位老哲学家的垂暮之言》、戈麦《查理二世》、艾吕雅《完全的歌》、臧棣《悠悠》等中外诗歌对六类境界的具体内涵及审美特质进行了阐说。


讲座现场





最后,主持人李雪莲副教授进行了总结,指出西渡老师关于新诗“境界”的创见乃是基于他对诗歌创作与中外诗学的素有心得与深厚体会,并再次表达了对西渡老师此次精彩分享的感谢。本次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落幕。



·END·


文案:卢卓琳

拍摄:梁春怡

排版:张新欣


初审:王颜玉

审核:朱崇科 陈彪

审定发布:郑哲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