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其他

百千万工程 | 荔枝树下的思政课!文珠师生赴高州根子镇开展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7月16日上午,由中文系(珠海)郑哲书记带队,贾智副主任、沈锐副书记、系主任助理樊波成副教授、系团委书记、党政专职辅导员王颜玉及我系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三十余位同学来到高州市根子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的足迹,感受“中国荔乡”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学习高州市探索推进“农、文、交、旅、商”融合发展的火热实践。首站,我系师生抵达中国荔枝博览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茂名之行的珍贵影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系师生以荔史、荔事、荔知、荔人、荔业、荔韵、荔梦为脉络,学习了我国荔枝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深入了解了我国荔枝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SUMMER随后,我系师生来到千年荔枝种植园——贡园,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足迹,随着讲解员的讲述,一路走过总书记曾驻足的“迎客荔”到寓意深远的“力士回首”、“汉俚同根”,再到枝干粗壮、曾出现在多部电视剧中的“荔王”。深入了解了园内荔枝古树的历史故事、管护工作及荔枝产业发展等内容,领略荔枝种植文化底蕴。第三站,师生们走进柏桥村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回看习近平主席视察茂名新闻视频,重温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了解荔枝产业发展历程和成效,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和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柏桥讲堂和柏桥实践馆,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群众代表等现身说法,我系师生在“看、听、品、走、问”融合学习中,聆听有关强化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联系服务群众的分享,进一步感悟乡村振兴路上的“柏桥实践”。突击队中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同学表示:“在这次实地学习中,我对在泥土里扎下根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产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备受鼓舞”,他希望在学有所成后为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乡村贡献力量。最后,我系师生齐聚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中山大学·高州工作站,参观我校围绕决策咨询、医疗完善、产业提升、文化振兴、教育发展五个领域38支突击队组建“高”质发展实践团简介。我系学子纷纷表示将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青春力量。文案:查干巴依尔摄影:梁春怡古偶新韵logo设计:赵若冰初审:王颜玉审核:贾智
7月27日 上午 7:00
其他

百千万工程 | 以文化人 精彩纷呈!中文系(珠海)文心课堂服务高州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2024年7月16日下午,由郑哲书记带队,系副主任贾智副教授、系团委书记、党政专职辅导员王颜玉老师,以及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学子来到广东省高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累计面向18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三场“文心课堂”授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推进文化自立自信自强,弘扬世纪中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中文系(珠海)开设“文心课堂”,通过文化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文心课堂”基于中文系特色,不仅挖掘经典文学名著的时代价值,亦将文学教育融入生活当中,注重文学趣味,在提高中小学生群体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其关注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该系列活动为文珠学子成长成才搭建了综合实践平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切实提升文珠学子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往期回顾: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文心课堂系列活动文心课堂进高州
7月25日 上午 7:00
其他

匠心传承古偶艺!中文系(珠海)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高州贡献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系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结合学系实际和专业特色,组建了“古偶新韵——木偶戏'双创'焕新高州非遗名片”实践队。2024年7月15日到7月18日,由我系郑哲书记带队,系副主任贾智副教授、沈锐副书记、系主任助理樊波成副教授、系团委书记、党政专职辅导员王颜玉老师以及来自各年级的三十名突击队队员奔赴高州,以文心课堂服务高州基层文化建设,以木偶戏小切口深入了解岭南文化,以激活木偶戏新活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行前动员:精心策划、蓄势待发7月15日,我系师生齐聚高州木偶戏传习所开展百千万工程动员会。郑哲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系专业特色,为高州木偶戏的传承和创新赋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贾智副主任对同学们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要明确“百千万工程”的行动目标,二是要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沈锐副书记寄语同学们探索高州非遗的现代价值和传播路径,助力木偶戏创新活动形式、多元表达方式、丰富文化元素;樊波成副教授则鼓励同学们将木偶戏和新媒体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传播高州木偶戏文化的目的。木偶戏传承人专访深挖非遗价值
7月24日 下午 5:35
其他

学条例,守党纪,中文系(珠海)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学院师生党员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近期我系各党支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系列党课。1郑哲书记讲党课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6月14日上午,中文系(珠海)党委书记郑哲在海琴六号A698为学生党员讲授党课,主题为“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会议伊始,郑哲书记对党课主题进行了简要概述。2024年1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继2018年后再次修订,是“第四代”升级版。党中央对新修订的《条例》非常重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认真遵照执行。首先,郑哲书记与各位同志分享了《条例》修订背景及要求。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它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内法规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以部委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指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制度及其运行、保障体系。《条例》修订要求:第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第二,严抓严管、锻炼党性,正风肃纪;第三,准确运用、严格落实、及时报告;第四,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随后,郑哲书记结合《条例》具体内容,分别对“三个服务于”“三个修订特点”等内容展开解读。“三个服务于”要服务于党的纪律建设;服务于党的制度建设;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三个修订特点”是把严的要求一以贯之;实现全覆盖;细化、具体化、精准化。总则共5章48条,增写5条,修改26条,有三大主要增改:一是在指导思想中写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内容;二是完善纪法衔接条款,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明确规定对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行为的党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三是完善纪律处分运用规则,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规定区分不同情形给予相应处理。接着,郑哲书记以案例教育的方式,重点对违反六大纪律有关处分条款进行解读,提醒党员引以为戒。最后,郑哲书记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条例》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强调。通过此次党课,在座的党员同志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也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2教职工党支部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启示与实践——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4年6月18日,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朱崇科为党员同志讲授党课,主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启示与实践——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朱崇科书记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启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实践”两方面内容展开介绍。在第一部分中,朱崇科书记提到,当前正处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类纪律问题禁而未绝、改头换面的情况,加强纪律建设紧扣住“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时代导向”,从而清除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下的纪律隐患。在第二部分中,朱崇科书记列举了一系列条例的具体内容,深入浅出,发人深省。朱崇科书记提醒党员同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的问题。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
7月6日 上午 7:00
其他

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员大会顺利召开

2024年5月17日上午,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员大会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上一届党委的工作报告以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新一届委员会委员。学系党委书记郑哲、系主任朱崇科和全体党员参加本次大会,学系党委沈锐副书记主持会议。学校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金卓行、周盈盈和学校第十四届党委第四轮巡视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晓超、副组长黄涛以及巡视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会上,学校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金卓行同志宣读了学校党委《关于同意召开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员大会的批复》《关于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新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批复》。学系党委郑哲书记代表上一届党委,向大会作题为《坚持党建引领,奋进时代征程,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系“双一流”建设》的党委工作报告。报告认真总结了学系上一届党委过去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新一届党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号召全体党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学校历次工作会议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党建育人、科研育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继续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系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体党员审议讨论通过。会上审议讨论了学系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讨论了大会选举办法(草案),推选了监票人、计票人。在监票人主持下,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新一届委员会委员。郑哲、朱崇科、沈锐、樊波成、陈必芳当选新一届学系党委委员。党员大会结束后,学系召开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了郑哲同志为党委书记,沈锐同志为党委副书记,并明确了各委员分工。会后,学系按有关规定将本次大会的情况及选举结果上报学校党委审批。文案:王轲摄影:林培源排版:杨进怡值班编辑:黄涛
5月28日 上午 7:04
其他

党纪学习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

2024年4月18日,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委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暨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议。系党委书记郑哲主持会议作动员部署,系党委委员、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及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审议成立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审议通过《中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委员会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部署学系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会议强调,根据党中央和学校党委下发的文件精神,学系党委制定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学系全体党员要按照工作部署要求,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会议强调,系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基层工作指导,强化上下联动,突出工作实绩导向,以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校和学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文案:王轲排版:陈煜培值班编辑:张新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4月26日 上午 7:01
其他

书记思政课 | 传承百年中大精神,勇肩时代使命担当

在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悟中大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文化传统和逐步形成的学校特色,4月1日下午,中文系(珠海)郑哲书记于广州校区南校园为23级本科生讲授本学期的书记思政课,本次思政课主题为“传承百年中大精神,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伊始,郑哲书记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山大学波澜壮阔的百年校史。中山大学成立于1924年,在历史上历经多次调整和合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具有紧密的学科联系。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合并,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同时,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以及天文、语言等学科迁到全国各地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无私贡献。如今的中山大学是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合并而成,拥有着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接着,郑哲书记强调,中山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中山大学长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受到了众多共产党员的深刻影响,在党的诞生历史及华南革命历史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涌现了大批像曾生、陈铁军一样坚韧不拔的革命战士。随后,郑哲书记指出,中山大学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前沿阵地,也是群星璀璨的学术殿堂。郭沫若、傅斯年、顾颉刚等著名学者都曾执教中大,他们的治学精神奠定了中大“追求真理,笃行不怠”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山大学百年历史,郑哲书记将中大精神概括为——家国情怀、努力奋进、兼容并蓄、脚踏实地。正是在中大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中大师生勇膺时代重任,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思政课的尾声,郑哲书记以“志存高远、学在中大、脚踏实地”为结语向文珠学子们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表示,“志存高远”要求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结合,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学在中大”则需要同学们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同时转变学习方式,主动探索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此外,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发问、勤于思考,并见贤思齐,在不断向他人学习中完善自我。而要做到以上两点,就离不开“脚踏实地”。郑哲书记强调,同学们唯有知行合一、笃行不怠,方能不负韶华,做好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风华,奋进中大,弦歌不辍,继往开来。郑哲书记对中山大学百年校史的回溯让同学们对中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书记思政课圆满结束。文案、摄影:郭丽敏排版:柳淑蕾值班编辑:孟子绚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4月10日 上午 7:01
其他

文珠党建 |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党委召开党支部培训会

沈锐审定发布:郑哲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点击下方
4月2日 下午 2:41
其他

佳节送温暖,岁寒情更浓 | 中文系(珠海)向留校同学致以节日慰问

2024龙吐珠玑,新岁兴旺。新春将至,中文系(珠海)积极落实学校关于寒假安全的工作部署,高度重视留校学生管理工作,1月16日下午,中文系(珠海)举行2024年寒假留校同学慰问座谈会。郑哲书记、沈锐副书记、辅导员王颜玉老师看望慰问寒假留校同学,发放学系准备的慰问品,送去亲切关怀并致以新年问候。师生欢聚一堂、交流谈心,共话新年新气象。老师们与留校学生亲切交谈学系高度重视留校同学过年期间在校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需求,通过建立微信群、举办交流会、分发慰问品等形式,了解同学们所思所想所需,以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同学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保证留校的同学们都能度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的春节。座谈会上,老师们与留校学生亲切交谈,仔细询问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假期规划。沈锐副书记介绍了寒假期间学校和学系的工作安排,表示如果遇到困难和困惑,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学系老师沟通交流,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充实、安定祥和的春节。郑哲书记代表学系向留校学生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寄语同学们加强安全意识,科学规划假期、注重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魄,利用假期提升自我,留校期间多与家人联络。随后,老师们为同学们送上学院精心准备的新年大礼包,送出美好的新年祝福。与会人员分发慰问礼品并合影留念留校同学们纷纷表示慰问活动非常温暖,一定会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假期校园管理规定,做到劳逸结合,合理规划安排假期时间,在完成科研和学业任务的同时丰富个人生活。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祝愿同学们共度暖心年,“龙”光焕发,欣欣向“龙”!文案、排版:张新欣摄影:吴鑫辰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1月19日 上午 9:45
其他

文珠党建 | 中文系(珠海)党委开展2023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大抓基层党建”“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1月11日,中文系(珠海)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并开展2023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会议由系党委书记郑哲主持,系主任、党委委员朱崇科、系党委副书记沈锐、各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学系各党支部书记结合学习贯彻主题教育,重点围绕党支部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关于党支部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七个有力”,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认真总结2023年工作成果与经验,从个人履职情况、党支部建设情况和成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等方面进行了述职。党支部书记述职结束后,系党委委员逐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各党支部在2023年的工作,同时也指出党支部要教育党员严守纪律严明规矩,做到“有力度有温度”,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和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结合中文专业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活动;按“横向为主、纵向为辅”原则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承担更多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支部之间、党支部与其他团学组织之间的联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建品牌活动和新文科建设。点评环节结束后,参会人员对各支部书记进行现场测评。最后,系党委书记郑哲作总结发言,就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师生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二是要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三是要力争创先争优,继续加强党支部特色品牌活动建设。四是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双融双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系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总结了2023年度学系党支部建设的成果与下一年努力的方向,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中文系(珠海)党委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更多具有文珠特色的党建品牌活动,发挥党建引领学系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案:王轲摄影:聂麒冰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1月17日 上午 7:00
其他

文珠大讲堂第九讲|樊波成副教授主讲“贤圣发愤之所为作:《诗经》的文学阐释和经学阐释”

12月13日晚,文珠大讲堂第九讲“贤圣发愤之所为作:《诗经》的文学阐释和经学阐释”于南校园第三教学楼213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樊波成副教授主讲,许树妙助理教授主持。许树妙助理教授主持樊波成副教授主讲讲座伊始,樊波成老师以司马迁对《诗经》“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的评价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指涉的地域与时代。根据西汉《韩诗序》和东汉郑玄《诗谱》等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周南》和《召南》诗中牵涉的地名的考证,樊波成老师推测“周南”应是西周前期周王室南征获得的土地,“召南”很可能西周后期(宣王时代)派遣召伯虎南征的地区。随后,结合随州叶家山、枣树林曾侯墓出土的相关文物,樊波成老师进一步说明“周南”和“召南”在西周时期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分析完“周南”和“召南”所指的地域后,樊波成老师以《关雎》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为证,说明《周南》和《召南》应为周康王以后到西周晚期的诗歌。他指出,这句诗中的“钟”最早并不是关中中原的传统乐器,而是在西周早期偏晚通过江汉平原逐步传入关中地区的。商周时期,南方青铜器的铸造水平高于北方,故而钟、镈等青铜器经历了由南向北的传播过程。因此,樊波成老师强调,以钟鸣鼎食为特征的礼乐制度并非西周初年周公的创造,而是中国各区域文明逐步融合的结果。樊波成副教授讲解紧接着,樊波成老师转入了对《关雎》的文本细读。与现代人认为《关雎》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不同,古代学者把这首诗解读为后妃组织劳动与祭祀,为君王寻求妃嫔以辅助祭祀之作。对此,樊波成老师解释道,后妃这一违背现代婚恋观的行为实则是当时物质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樊波成老师强调,诗歌是用意象来进行思维与叙事的文体,在对《关雎》中荇菜和钟鼓的意象进行深入阐释和文本辩正后,他聚焦于古今学者对《关雎》主旨的不同诠释展开了探讨。四家诗把《关雎》与后妃之德相联系,毛诗认为《关雎》在称赞周文王王后的德行,而鲁、齐、韩三家诗则认为它旨在讽谏西周的衰微,总而言之,从四家诗角度看,《关雎》是对统治阶级的道德劝谏,本质上都是统治阶级的文学。与四家诗不同,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程俊英等学者认为《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并因诗中主人公采摘野菜的行为而把此诗定性为民间文学。樊波成副教授讲解近代学者为何把《诗经》解释为民间文学?樊波成老师分别从这一文学解释产生的内在渊源和外在渊源展开了分析。论及内在渊源,樊波成老师表示,最早从文学的、民间的角度来理解《诗经》的是宋人,宋人和近代学者对《诗经》进行文学阐释背后的动力都是对经说与经典的怀疑。至于外在渊源,樊波成老师引用柯马丁等人的论著,认为新文化运动前后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知识分子以西方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学,《诗经》“民歌说”就是近代学者将西方话语体系套用在《诗经》研究上的实践。同学们沉浸在讲座中在介绍完《诗经》文学阐释的渊源后,樊波成老师援引皮锡瑞《经学通论》的观点指出,汉代经学阐释和宋以来文学阐释的分歧在于今人对古人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的隔膜。针对《诗经》的《葛覃》研究中清代方玉润对毛诗“后妃之本”解释的质疑,樊波成老师借助《尚书》《国语》等历史文献说明周代贵族有躬耕亲蚕的传统,而这一现象也存在于古希腊罗马的贵族生活中。然后,对于欧阳修研究《卷耳》时所提出的“妇人无外事”的观点,樊波成老师展示了相关文献与考古史料的例证,指出殷周时期女性在国家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最后,樊波成老师对汉代四家诗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齐、鲁、韩三家诗与毛诗大义近似,只是在篇序章句、文字诗义上有细微差异,三家诗诗义多与《春秋公羊传》等今文经传相互发明,而魏晋以后《左传》、《周官礼》的兴起,推动毛诗最终取代了三家诗成为主流。讲座尾声,许树妙助理教授对樊波成副教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为听众带来这场文学盛宴表示由衷感谢,同学们也与樊波成副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文案|郭丽敏摄影|郭丽敏排版|黄心儒值班编辑|方茜雯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文珠大讲堂第八讲|贾智副教授主讲“漫谈中日古辞书”

11月9日晚,文珠大讲堂第八讲于海琴六号A631开讲,主题为“漫谈中日古辞书”。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主讲,刘杰助理教授主持。主持人:刘杰助理教授讲座伊始,贾智老师以诙谐风趣的语言,从个人经历、研究方向和开设的课程等方面简要进行了自我介绍。讲座现场紧接着,贾智老师简要介绍了日本的基本情况。他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介绍了日本九州、京都、东京、札幌等地图书馆、博物馆、寺院的藏书情况。他还提及汉字东传这一历史过程,讲述了日语的由来以及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其中特别强调了日语假名的起源。假名在日语中是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味着日语假名只借用了汉字的音和形,而不使用汉语的意义。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贾智老师也分析了日语假名中的“借音”和“借训”,前者借用汉字的读音,后者借用符合日语意思的汉字。因此,贾智老师得出结论:近代汉字原是以字音、字义为核心,日语习得汉字时则是以字音、字形为核心。主讲人:贾智副教授随后,贾智老师回扣本次讲座的主题——漫谈中日古辞书。他先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两部古辞书,一部是中国古辞书许慎的《说文》,同时介绍了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另一部是日本古辞书源顺的《和名类聚抄》,它是日本最早的一部具有国语辞典特色的类书,书中多征引唐写本《说文》。接着,贾智老师又介绍了我国现存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和日本古辞书《篆隶万象名义》。通过对两部古辞书的介绍讲解,他指出日本早期辞书多以我国辞书为蓝本,征引了我国大量典籍,特别是传统小学著作。同时,相较于《说文》而言,《玉篇》收录的字数更多,增收了《说文解字》漏收和当时新产生的字,它在东亚也更加著名,是当时东亚各国编写辞典的基本蓝本和依据。然后,贾智老师介绍了我国古辞书《干禄字书》和日本古辞书《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干禄字书》全书以平上去入四声编排,根据使用场合分汉字为“俗”“通”“正”三种字体。《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征引了《干禄字书》的早期版本,二者之间存在传承关系。除此之外,贾智老师还强调了日本古辞书的两个作用:一是为研究提供更古老的版本和字例;二是能提供一些更新颖的证据。讲座现场讲座尾声,刘杰助理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对贾智副教授受邀开讲表示感谢,与会的许树妙助理教授也对贾智副教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表示赞叹。本次文珠大讲堂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许树妙助理教授文案:冯雨璐摄影:李婷排版:黄子惠值班编辑:张新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名家讲坛第37讲 | 王润华教授主讲“新马华文/华人文学新传统新版图:锦绣山河与灿烂星座”

2023年11月11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了名家讲坛第37讲。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了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主讲“新马华文/华人文学新传统新版图:锦绣山河与灿烂星座”,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持。(从上到下:王润华教授、朱崇科教授)讲座伊始,王润华教授强调了当代反思与重构新马华文文学多元框架的现实需要。他指出,早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了相当时髦的本土书写。无论是15世纪马欢、费信等人的纪实性书写,还是进入21世纪新发掘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都是研究华文文学起源的重要资料。据此,王润华教授总结了重写新马华文文学史的大纲,即重视十五世纪以来的华文文言与白话作品,新马独立前的“马华”文学和20世纪以来的新马旧文学,同时也要关注到其中的跨国籍作家。接着,王润华教授说明了重写多元完整的华文文学史的原因。他表示,长期以来学界往往忽视了诸如老舍、郁达夫等许多国宝级作家,造成丰富的文学遗产被忽略。他进一步指出不应把华文文言作品排除在马华文学之外,而应建构多元文化与文学史,且不只是独立后的新文学史,新旧皆是文学。同时,王润华教授呼吁应让被遗忘的双语作家和归侨作家重归新马华文文学文坛。在对前面的报告进行简单总结后,王润华教授转向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汉学新考古的研究课题。在课题开始,王润华教授指出“一带一路”使他重新思考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他强调这部分研究存在局限性,需重新考古挖掘,从而把握话语权。紧接着他以马欢的《瀛涯胜览》为例,说明从郑和下西洋起船上水手就开始了对丝路上华人华侨的书写,驳斥了东南亚汉学源于西方的观点,以此强调十五世纪以东南亚为焦点的南洋研究撰述应纳入世界汉学研究的经典著述,并且需要后代学者进一步阅读研究。(讲座现场)除了聚焦华人华侨的本土书写,王润华教授还关注到西方学者的南洋研究。以理雅各和马礼逊为例,前者在马六甲开始《四书》的翻译,后者编辑出版了《华英字典》、《新约全书》等著述。虽然他们的研究重点不在南洋书写,但其跨国界的文化视野对当今的汉学研究仍有很大帮助,因此不应被故意忽略。整合东西方学者的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等不同名称的学术研究,是重写海上丝路多元文化的重要一环。随后,王润华教授向大家推荐了相关研究著作,鼓励大家以更开放、更多元的视角开展研究,推动东南亚汉学研究的国际化,从而使东南亚汉学研究获得国际学者的肯定与采纳。向下滑动查看图片参会人员积极提问讲座尾声,朱崇科教授进行了总结陈辞。他指出王教授的议题相当丰富,其跨学科的视野、中西材料的综合获取等都令人受益匪浅。随后,线下参会人员与王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和互动,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文案、线上截图:郭丽敏摄影:何梓颖排版:黄子惠值班编辑:张新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1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名家讲坛第36讲 | 张松建副教授主讲“新加坡艺术家郭宝崑:人文主义者的批评想象”

2023年11月6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举办了名家讲坛第36讲,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邀请了海外华文文学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松建老师主讲“新加坡艺术家郭宝崑:人文主义者的批评想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副研究员胡星灿老师主持。讲座现场张松建副教授讲座伊始,张松建老师以“何为‘人文主义’”的话题为引子,介绍了郭宝崑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指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发现自我和热爱文学艺术,如《论人的尊严》便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宗教维度。人文主义从欧洲扩展至全世界继续发展,产生了欧洲启蒙运动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风雨人生路”是郭宝崑生平经历的精要概括。他出生于1939年的河北农村,战后移居新加坡,接受中小学教育,成人后去澳洲留学。1965年回到新加坡。1976年,入狱4年半。2002年患癌病逝。但与坎坷经历相伴随的,是郭宝崑先生的显著成就。他不仅是一位跨界艺术家,更是一位思想者。他在区域艺术、跨文化戏剧等方面造诣颇深,也曾多次获得文化奖,并创建表演艺术学院、双语剧团实践剧场,将自己的人文思想延续下去。不仅如此,郭宝崑的人文思想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冷战时期,他强调左翼精神,以剧场艺术展开社会批判,即批判资本主义对普罗大众的剥削;后殖民时代,他的跨文化戏剧创作则指向后殖民境遇中的语言政治,强调“华语”对于维系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全球化时代,他主张拥抱世界文艺,扎根本土文化。讲座尾声,张松建老师认为,郭宝崑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思想家气质的鲁迅式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狱后他转向自由主义,强调文学艺术是一种原创性的自由表达。他提出了“开放文化”的命题,在避免“文化整合”的同时,强调本土意识和世界主义的融合。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郭宝崑先生的创作思想转变、其在新加坡文学的代表性等方面与张松建老师展开了进一步交流,张老师结合郭宝崑具体的戏剧作品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强调多元文化视角、开放视野和世界主义对于郭宝崑个人思想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预告 | “跨域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再出发” 工作坊

(一楼)时间:9:00—9:30内容:主旨发言发言人:王润华教授(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与谈人:朱崇科教授(中山大学)地点:海琴6号A631时间:9:30-10:40内容:第一场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文珠大讲堂|预告:漫谈中日古辞书

文珠大讲堂缘起文珠建系5年来筚路蓝缕砥砺歌行茁壮成长,从讲座来看已逾百场。但如何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做好社会服务一直是我们念兹在兹的关怀,在不同校区展示文珠风采、形塑文珠认同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责无旁贷,为此特别开设了“文珠大讲堂”,既雅俗共赏,又兼容并蓄,期待长此以往惠及学子乃至泽被家邦。——系主任朱崇科教授1讲座主题漫谈中日古辞书2内容简介伴随汉字汉语东传日本,我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学习汉字汉语,日本不仅对我国古辞书进行了传抄,还对我国古辞书进行了改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古辞书所引的传统典籍当中,有些相较我国现存版本更为古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传世、出土文献形成互补,为中古汉语、近代汉字研究提供崭新的材料和有益的思路,值得深入探讨。3主讲人贾智,毕业于日本国立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现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特别是中古汉语、近代汉字的发展、流变和域外传播研究,兼及敦煌遗书、域外文献整理与研究。4主持人刘杰,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助理教授5时间地点2023年11月9日19:00-21:00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6号A361海报、排版:杨思敏值班编辑:俞子悦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会议预告 |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第二届“域外汉籍研究工作坊”:域外汉文文献对古汉语研究的价值

9:30-11:10地点:海琴6号C103分组发言(一)语言组地点:海琴6号A624(二)文字、文献组地点:海琴6号A631封面、海报:黄心儒排版:柳淑蕾值班编辑:谢思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预告 | 202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第七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议程

海琴六号A631分会场现当代文学分论坛(含华文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分论坛11月2日(周四)下午主持人:代云芳2:00-2:15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喜报 | 我系胡星灿副研究员获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报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系胡星灿副研究员申报的《通其变·成其文:马华文学主体性谱系研究》荣获立项。作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前沿讲坛第56讲| 傅杰教授主讲“从小学入经学——训诂学与文史哲研究”

10月23日晚上,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从小学入经学——训诂学与文史哲研究”的前沿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杰主讲,中文系(珠海)樊波成副教授主持。傅杰教授樊波成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前沿讲坛第55讲| 龚刚教授主讲“哲学思辨对文艺思维的影响”

10月16日下午,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哲学思辨对文艺思维的影响:以柏格森对钱锺书的影响为例”的前沿讲坛。本次讲座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龚刚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陈洁副教授主持。讲座伊始,龚刚教授以1932年钱锺书向杨绛赠予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的故事为引子勾画柏格森与钱锺书之间的联系,继而阐释柏格森的绵延理论——时间就是生命之流,我们的内在意识处于流动之中,也具有绵延性。这种内在意识无法通过“反思”来解析,而只能依靠想象性的、单纯的直觉思维。在龚教授看来,中国古代文论的“妙悟”“神会”可以从柏格森的绵延理论找到哲学基础。作为直觉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柏格森拒绝传统哲学的概念化的抽象思维,认为直觉比逻辑思维更能洞见本真,这与康德“避免比喻与形象对理性客观思维的影响”的主张相对立。龚刚教授结合相关材料,说明钱锺书对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的认识与评价,并指出钱锺书是赞同柏格森的观点的,但倡导“圆通之识”的他并不否定“反思”的作用。在讲座第一部分“钱锺书哲学修养管窥”中,龚刚教授列举了钱钟书的一些清华往事——饶余威对钱锺书的评价、钱锺书的选修课程等,说明“清华哲学学派”对钱锺书的影响与钱锺书哲学造诣之深,指出邓以蛰的思维对钱锺书有着重要影响。在这里,龚教授从邓以蛰“艺术是性灵的表现”的观点出发,提出钱锺书与徐志摩是中国现代的性灵派。随后,龚教授讲述了参与钱锺书《外文笔记》编撰的研究者莫芝宜佳的发现:钱锺书与莱布尼茨的笔记习惯存在相似性,即对一切感兴趣的东西都要记录下来。此外,龚教授通过钱锺书在饱蠹楼中的阅读习惯、阅读摘记指出钱锺书对西方原著的广泛阅读。龚刚教授表示,这种广泛阅读一方面是钱锺书出于“爱智”的原因,即具有莱布尼茨式的探究自然与人文世界奥妙的广泛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钱锺书为撰写西方文学史作准备,即通过通贯了解西方哲学以奠定文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其次,龚教授讲述了钱锺书对柏格森哲学的认知。在讲解这一部分之初,龚刚教授简要介绍了《时间与自由意志》:这本书提出时间并不是抽象或形式化的存在,而是与生命及人类自身不可分割的现实。这种“具体的时间”就是“绵延”,就是生命之流。它拒绝“反思”,“只有直指本源的内省、专注的意识才能感知”。在这里,龚老师借柏格森主张用直觉洞见生命本质但仍采用逻辑思维写出《创造的进化》的故事提醒我们需要“圆通之识”,不能顾此失彼。龚刚教授向在座师生详细讲述了钱锺书《作者五人》与《欧洲小说与小说家》书评两篇文章。在《作家五人》中,钱锺书认为詹姆士与柏格森在思辨风格与文风上存在相似性,并认同两者的文笔皆称得上“勇往直前”。我们从钱锺书对詹姆士文风的赞美可以推断出他对柏格森文风的喜爱。对于《欧洲小说与小说家》书评,龚刚教授详细分析了钱锺书对柏格森“绵延”理论的论述以及钱锺书对休谟哲学应用于解释普鲁斯特的认识,进一步指出钱锺书对西学不盲目崇拜、不机械吸收且勇于反思的态度。除此以外,龚教授还介绍了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以班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以“将直觉凌驾于理性只会取悦轻佻的、懒散世故的中上阶层女性”为理由批评柏格森的“柏格森-班达事件”,并指出钱锺书并不认可《贝尔菲格》对柏格森的批评,因为在他看来,班达的批评不得要领、缺乏说服力。由此可见,钱锺书在与西方众多哲人的接触过程中,始终处于与他们彼此相互照亮、相互启迪的状态中。同时,钱锺书的圆通之识告诉我们:无论是直觉还是理性、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美术知识,我们都不应将它作为绝对真理,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对待它们。龚刚教授从钱锺书的《关于上海人》谈起,阐述了钱锺书对林语堂为什么会在上海提倡新幽默的看法,即以柏格森的“僵化”概念分析外省人无法融入上海社会、几十年仍如局外人的疏离感。柏格森认为,喜剧是机械运动的模仿,演员的身体动作僵化笨拙如同一台机器,就会产生滑稽效果。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极力推崇恒动不息的精神力量与超越物质的灵气。在龚教授看来,柏格森对钱锺书最深刻的影响就在于此——钱锺书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就是自在活泼,而且这种认识还为未来诗学的思考提供了理论指南。钱锺书的艺文之道以“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主张“调有弦外之遗音,语有言表之余味,则神韵盎然出焉”。在钱锺书看来,中国典籍中的“神”有二义,其一是“养神”之“神”,其二是“精义入神”之“神”,即庄子的“神明”,亦是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此外,他还在《谈艺录》中以柏格森的“直觉”论述古代文论中的“神”,由此我们可以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中找到钱锺书“神韵”“自在活泼”的哲学依据。讲座尾声,龚刚教授再次阐释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并简要介绍了其与钱锺书“时间哲学”的联系,以及柏格森其他理论、西方哲学东渐对钱锺书的影响。讲座最后,主持人陈洁副教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同在座师生重新梳理了讲座内容,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阅读龚刚教授推荐的阅读书目以及深入思考柏格森的“绵延”“具体的时间”等概念。本次“前沿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文案:陈永竣摄影:梁春怡美工:纪小宇值班编辑:梁春怡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预告| 汉语方言音法演化类型库藏研究漫谈

时间地点:2023年10月26日19:00-21:00,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主讲人:张维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委研究基地北京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汉语方言音韵与语音史、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等研究、汉字与书法美学。主持人:杨蓓,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教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讲座内容: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方言的研究深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我们用一种基于印欧语系的研究理论来探讨汉语方言的语言现象,在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很容易忽略汉语本身所特有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宏观的、普世的研究视角出发,对语言事实进行深度细致以及多维度的描写,归纳汉语各方言共同存在的音法演化类型,进而同世界上其他语言的音法演化建立起共通性的桥梁。即类型库藏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从世界语言类型中深层次挖掘人类语言平行演化中的普适性特点。海报、排版:梁嘉琪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从小学入经学——训诂学与文史哲研究

主讲人傅杰,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著有《傅杰文录》《旧籍新书经眼录》等,编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章太炎学术史论集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预告 | 哲学思辨对文艺思维的影响:以柏格森对钱锺书的影响为例

主持人简介陈洁,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鲁迅研究)、文学与空间研究、文学与图像研究。·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喜报 | 我系胡星灿副研究员获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介胡星灿:研究方向为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曾在《文学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华文文学》《华人研究国际学报》(International
2023年9月30日
其他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第七届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为促进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交流,搭建博士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主办的“第七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1月2-3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线下举行,现诚邀各高校中文学科博士生共襄盛举,即日起接受报名。一、举办单位概况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文珠学术 | 我系郭超副教授于《文学评论》发表论文《从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我系郭超副教授于《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发表论文《从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看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喜报 | 我系孙茂霞博士后喜获广东省社科青年项目资助

报近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小组正式公布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系孙茂霞博士后申报的《敦煌文献中的南北朝涅槃学注释文本的整理与研究》喜获省社科青年项目资助。作
2023年7月4日
其他

“首届中山大学双语研究大会”顺利举办

中山大学双语研究大会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双语(包括多语)的语言学专业会议。会议旨在为全球双语研究者提供一个传播自己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以及与同行合作交流的平台,并以此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的学术网络。会议的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首届大会于2023年6月9日-11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主办。大会议程包括培训工作坊、主旨报告、特邀专题研讨、圆桌讨论、普通分组报告和“新汉学计划”语言学博士生工作坊。其中,“新汉学计划”语言学博士生工作坊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与中山大学主办,中文系(珠海)承办。首届大会收到有效投稿223份,经过双向匿名评审,接受率为77%。会议期间,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超过200人。参会学者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德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01培训工作坊2023年6月9日下午,三场动手操作培训工作坊于海琴六号C203如期举行,由博士后朱林主持。首场工作坊“R语言与语言实证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由北京大学的冯硕助理教授主讲。本次培训致力于让大家快速掌握R语言的基本技巧,并在学术研究中利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在第二场“地理语言学的几种制图方法”中,复旦大学黄河副研究员从定义、发展史、分析方法、理论原则等方面分享了地理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分步骤介绍制图方法并引导大家进行实操。第三场培训是“利用Praat脚本批量处理数据:方法与实操”。香港大学的王非凡博士详细介绍了利用Praat脚本批量处理数据的实操方法,强调了“Paste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文珠大讲堂第七讲|吉云飞助理教授主讲“网络文学工业的快感享用和美学潜能”

6月16日晚,文珠大讲堂第七讲“网络文学工业的快感享用和美学潜能”于海琴六号A631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吉云飞助理教授主讲,胡星灿副研究员主持。讲座主题:网络文学工业的快感享用和美学潜能主讲人吉云飞助理教授主持人胡星灿副研究员讲座伊始,吉云飞老师首先以一个问题引入:人在怎么样的境况下,要具备何种自我认知,才可以充分地享用快感?他指出,这一问题并不新鲜,马克斯·韦伯、福柯、马尔库塞等学者早已关注到理性社会中的快感问题,不过他们主要是从禁欲主义与真相的角度出发,提出禁欲的代价或补偿问题。现代的文学、艺术是由禁欲模式主导,并不注重甚至抗拒基础快感的实现,以克制低级快感(欲望)的方式直接追求更高层次的快感(美)。当下发生的一大变化是,“爽文”打通了基础快感通道,快感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地基。这就涉及到了从禁欲模式到快感模式的转变。究其原因,吉云飞助理教授认为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化,文化的变革是由技术革命驱动的,而最直接相关的是媒介技术。他介绍了媒介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基特勒的“是我们去适应机器,而不是机器去适应我们”等核心观点。由此指出,要理解新媒介的底层逻辑以及这一逻辑之上的文学新样态。区别于以往中心化媒介的精英主导文化生产,作为去中心化的媒介,互联网的文化生产方式是由大众主导。大众则天然倾向于更为自然直接的快感模式,这也导致在网络文学工业中,新的快感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禁欲模式并成为主导。讲座现场接着,吉云飞助理教授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理解快感问题。他指出,人类对于“美”的问题的探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往今来,对美学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大致可以确定的是,美是属于或为了感官的,是一种感性。我们所说的快感当然是一种“美”。美是有等级的,有更高的美亦有低等的美,而快感通常被我们视为较低等级的美。然而,这种被归属为快感的美却是最符合大众读者真实需求的,不但是一种更为古老、更为自然的美学模式,也是攀登爱欲阶梯的第一阶。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工业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文化工业生产模式,海外网文读者数量可观,正是因为打通了这一快感通道。与会师生热烈讨最后,与会师生就网文阅读中的用户生产内容、榜单模式、连载形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本次文珠大讲堂在和谐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文案:卢卓琳摄影:陈思羽美工:谢思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6月22日
其他

“跨域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再出发”工作坊(一号通知)

简单而言,华文文学是一门有关“跨域”与“世界”的学科。所谓“跨域”,不仅指华文文学书写主体跨越疆域的行旅迁徙,还指学科建制、情感结构、知识管理、方法范式的转化嬗变。而呼应海德格尔(Martin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文珠大讲堂第六讲|代云芳助理教授主讲“莎士比亚的罪人?也谈林纾的莎士比亚翻译”

6月8日晚,文珠大讲堂第六讲“莎士比亚的罪人?也谈林纾的莎士比亚翻译”于海琴六号A631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代云芳助理教授主讲,吉云飞助理教授主持。讲座现场主持人吉云飞助理教授讲座伊始,代云芳助理教授以胡适对林纾的批评引入,引起在座师生思考——林纾真如胡适所言,是莎士比亚翻译的罪人吗?由此,她提出本次讲座的中心议题,即以翻译合作的视角介入林纾著名译作《吟边燕语》(译自兰姆姐弟编著《莎士比亚故事集》),讨论在这一译本产出到接受过程中,各个参与这一合译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包括口译者、召集人、出版社、批评家、戏剧改编者、读者等。代云芳助理教授首先以“助手还是导师?”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吟边燕语》的口译者魏易与笔译者林纾的合作关系。在两人的合作中,接受全英文教育及受到浓厚的莎士比亚传统影响的魏易,不仅帮助接受传统科举制教育的林纾进行阅读与翻译,还指导他建构“什么是翻译”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预告 | 网络文学工业的快感享用和美学潜能

陈彪审核发布:郑哲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点击下方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前沿讲坛第55讲|《呐喊》《彷徨》与鲁迅个人精神史的关联

5月29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了前沿讲座第55讲。本次讲座主题为“《呐喊》《彷徨》与鲁迅个人精神史的关联”,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分份副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陈洁副教授主持。讲座伊始,林分份教授指出《呐喊》和《彷徨》是鲁迅以现实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两部小说集,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其中主体主要是农民和知识分子。在林分份教授看来,鲁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深入骨髓的描写是其小说艺术创造中最让人惊艳且回味无穷的地方。紧接着,林分份教授将两部小说中正面描写的知识分子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的“科场鬼”,第二类是虚伪、“卫道”的新旧知识分子,包括四铭、高干亭等;第三类是现代的“独异个人”,即对庸众宣战的个人或“国民之敌”,他们拥有“个人的自大”,是政治、宗教、道德等领域的改革先锋。根据“独异个人”的性格、命运与阶级,林教授又将他们区分为“理想型”的与“世俗型”的。“理想型”的“独异个人”主要集中在《呐喊》中,如《狂人日记》的斗士狂人、《药》的夏瑜等。他们都来自旧文化,但接受与信奉新思想,站在旧势力的对立面,是知识分子群体中极少数做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战士。而“世俗型”的“独异个人”主要出现在鲁迅思想的彷徨期,是一群接受过新教育但又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痛苦的灵魂,他们的经历、思想和处境与鲁迅存在着高度的相似之处。林分份教授主要以《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为例,同时联系《孤独者》《范爱农》等材料,分析出文本中的知识分子存在思想与行为的分裂、矛盾以及妥协,认为它们不仅是小说人物精神矛盾的原型,更是鲁迅、范爱农这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原型。其后,林分份教授严谨地梳理了鲁迅加入《新青年》阵营的过程以及坚持思想革命的心路历程。他简要介绍了鲁迅加入《新青年》阵营前的波折经历,再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各类作品,指出鲁迅虽较晚进入《新青年》,但其创作是紧密配合新文化运动进程的,且其精神是昂扬和乐观的。面对《新青年》阵营的分化,鲁迅明确表示编辑权应当归属于创刊者陈独秀。1920年陈独秀在寄给胡适与高一涵的信中向北京同人约稿并提出“《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胡适则在回信中提出了三个解决“色彩过于鲜明”的办法,分别为“另创杂志”“将编辑部移回北京,并‘声明不谈政治’”“停办《新青年》”,此后二者又多有争论。面对二人的“争执”,鲁迅表示胡适的三个办法都可行,但反对《新青年》不谈政治,且赞成《新青年》在北京编辑。后来为了解决稿源问题,陈独秀继续向鲁迅、周作人约稿,且极力催促鲁迅创作小说。周氏兄弟持续供应文艺稿件使得《新青年》在杂志激进赤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此前思想启蒙的特色。从《新青年》的八卷一号到九卷六号,鲁迅发表的文字始终延续了他此前“启蒙主义”或称“思想革命”的风格。林教授认为,鲁迅坚持“思想革命”使得他远离现实的政治斗争,这有利于他身处党派之外,且一直保持战斗的姿态。随后,林分份教授阐释了1933年鲁迅在《序言》对自己对创作历程的回顾——“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新的战友在哪里呢”等,并提出“鲁迅早在此前就已经被奉为左翼联盟的盟主,为什么他偏偏要回过头来,对之前自己‘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状态大发感慨”的问题。他分析道,第一个原因是《新青年》阵营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以及由此形成的“联合战线”,使得鲁迅“为人生”的文学观有了具体的“着落”,即鲁迅与《新青年》同人达成了“思想革命”的一致立场,其启蒙事业与改革事业也由此展开。广州时期的鲁迅曾有与创造社共同作战的想法,却遭遇失败,并与创造社的后来者李初梨等人发生论战。但到了左翼作家联盟时期,他又不计前嫌地与他们站在同一战线,足见其对“联合战线”的重视。与此同时,他又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精神,不随声附和。第二是因为鲁迅对“联合战线”的追念不仅与他主张的“思想革命”密切相关,更与他倡导的斗争哲学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韧性的战斗”。林教授重点阐述了学界对狂人康复的矛盾结局的两种解读——历时性解读与共时性解读,进而引用英国作家伍尔夫的话指出鲁迅在狂人结局中隐含的“难以解答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中的“独异个人”,到底是以决然的姿态同体制对抗,还是选择暂时寄居在体制之内韬光养晦?林教授认为鲁迅与范爱农等人的选择是后者,并推测狂人或许是与徐锡麟一样选择进入敌人内部筹谋“反戈一击”,但他们杀身成仁的结局并不是鲁迅所期待的。自加入《新青年》阵营起,鲁迅就一直提倡“壕堑战”和“韧性”战斗的方式,因为“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鲁迅反对张岱《越绝诗小序》中的“急起收之”、反对青年去请愿是为了留下更多力量,以“在敌人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最后,林分份教授罗列了《鲁迅自选集》中收录的12篇小说。他指出鲁迅不选录更具浓烈批判和战斗色彩的《狂人日记》《药》《风波》等作品不仅是为了让《鲁迅自选集》通过书报审查,更是为了避免给君子之徒们陷害作者的机会,这正体现了鲁迅“壕堑战”与“韧性”战斗的方式。除了《呐喊》《彷徨》,鲁迅这种“韧性”战斗的精神与策略,在其小说集《故事新编》中亦有体现。林教授认为鲁迅对女娲、后羿、大禹、老子、庄子、墨子等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是与其对现代“独异个人”精神世界的描写存在一脉相承的。随后,主持人陈洁副教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提醒同学们要深入思考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入发掘鲁迅“联合战线”与“韧性战斗”的思想内涵和学习林分份教授对鲁迅创作材料细致梳理的学术精神。讲座最后,林教授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交流与互动。本次“前沿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文案:陈永竣摄影:梁春怡美工:谢思欣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6月5日
其他

前沿讲坛54讲 | 诗人西渡主讲“新诗的境界问题”

5月26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C203报告厅举办了前沿讲坛第54讲。本次讲座主题为“新诗的境界问题”,由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西渡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李雪莲副教授主持。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预告 | 《呐喊》《彷徨》与鲁迅个人精神史的关联

讲座内容简介《呐喊》《彷徨》中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深入骨髓的描写是鲁迅的小说艺术创造中最让人惊艳且回味无穷的部分。小说中那些现代“独异个人”的妥协、矛盾和自我分裂,所折射的正是以鲁迅、范爱农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原型。而鲁迅后来的自述和追忆表明,《呐喊》《彷徨》的诞生不仅与他一开始加入《新青年》阵营的精神面貌相关,也与他在新文化运动进程中对“谈政治”及“思想革命”的抉择与坚守有关。此外,鲁迅三十年代在左翼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在《鲁迅自选集》中对小说篇目的取舍,以及个人对“联合战线”的追慕,都与其自“五四”时代倡导的“韧性”战斗的哲学密切相关。主讲人林分份,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周氏兄弟研究、五四文化史研究、现代小说诗学研究等。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撰《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906-1915)》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集体二等奖。点校晚清科学小说《八十万年后之世界》《月界旅行》,编有《为学与做人》《学堂往事》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前沿讲坛第53讲|贾立元副教授主讲“‘流浪地球’的起点与未来”

4月27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流浪地球’的起点与未来”的前沿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清华大学中文系贾立元副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李雪莲副教授主持。01前沿讲坛线下会场02前沿讲坛线上会场讲座伊始,贾立元副教授以“‘流浪地球’的起点”为引入,追溯中国科幻的起源。他指出,中国科幻兴起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梦想之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科幻小说的探索,起步于晚清时期在西方先进科技与文化冲击下所引起的生存焦虑。这一生存焦虑唤起了文化变革,由此创作、翻译的科幻作品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超感官冲击与三观改造。贾立元副教授还以鲁迅《破恶声论》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天下大同”理想为例,阐明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创作、理解“科幻”时所体现出的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价值观念。随后,贾立元副教授以中国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作品为例,探讨了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科幻中的表现形式。贾立元副教授梳理了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中的英雄序列。他认为,大众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经历了“历史浪漫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塑造后,未来也许会进入到“星空浪漫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三体》中的史强这一人物形象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幻英雄。接着,贾立元副教授以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为例,分析了这部科幻大片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与宇宙主义。他认为,《流浪地球》展现了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太空探索时代的苏醒与探索,写出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他也指出,《流浪地球》系列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而“里程碑”之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科幻要如何“再出发”,如何书写“流浪地球”的未来。最后,李雪莲副教授感谢贾立元副教授带来的精彩而生动的讲座,指出贾立元副教授作为科幻创作与科幻研究并重的学者,其研究既注重扎实的文献梳理,又有跨学科思维与开阔的视野,展现出严谨细致而自由开阔的研究特点与思维魅力。向右滑动
2023年5月6日
其他

前沿讲坛第52讲 | 冯先思副教授主讲“《裴韵》卷前字样书杂谈”

4月26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了前沿讲坛第52讲。本次讲座主题为“《裴韵》卷前字样书杂谈”,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冯先思副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主持。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的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的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主讲人:冯先思副教授《裴韵》简介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简称《裴韵》)是《切韵》系韵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罗振玉、王国维等在1920或1921年间发现于故宫。1935年,刘复、魏建功、罗常培编纂《十韵汇编》收入此本,将其视为《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第二种,简称“王二”。1983年,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收录《王二》,重新定名为《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并认为《裴韵》是由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等书配合纂录而成,又对其有所超越和发展。裴韵讲座伊始,冯老师从文献学角度切入,认为新见《裴韵》高清彩图本的卷前字样书与以往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所收影印本以及谢稚柳影印本有所区别。首先,由于彩图本呈现了特殊的装帧形式,因此可以表现出所存三十八幅的具体形制;其次,彩图本呈现了影印本所没有的字迹;第三,彩图本中每卷首或尾都有对该卷页数的标注;此外,某些页面也有色彩浓淡不一的朱笔数字与对应的污渍。这些独有的特点对于我们了解《裴韵》的版本差异、字样书写特征、每卷原本页数、装帧形式等信息都有所裨益。讲座现场除此以外,冯老师还从字形规范角度,总结了《裴韵》的字样书特点。唐代字形规范大体可分为崇古和从俗两种思路,前者往往取法于《说文解字》与三体石经,后者则需要面临多种字形之间的抉择。从内容上看,《裴韵》的字样规范与《五经文字》近似,都是以汉字偏旁的规范为纲,但二者依然存在一些差异:由于《裴韵》收录的字形并不常见,且个别字组尚无与之配对的字形组合,因而其内容不完整,示范作用弱;其次,《裴韵》的正字标准更偏重于选择《说文》小篆隶古定字形;再者,它的部件拆分及注音也与其它主流字样书和韵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持人:贾智副教授讲座尾声,冯老师还探讨了字样学的研究资料,贾智副教授对冯老师从文献校勘角度切入的做法进行了高度评价,且对《裴韵》字样书的定位和其正字研究价值进行了补充。最后,在座师生与冯老师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幕。在座师生与冯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讲座结束后冯先思副教授及其学生与中文系(珠海)教师进行合影留念end文案:黎海斌摄影:谭靖蕾美工:李丽兴初审:王颜玉审核:朱崇科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2023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

01接收调剂的专业方向、拟调剂招生计划及拟调剂复试名额注:具体调剂复试人数以实际接收调剂复试人数为准,具体调剂招生计划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02调剂要求(一)符合教育部和学校的调剂政策要求。(二)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中山大学且与中国语言文学(050100)、新闻传播学(050300)相同或相近专业学术学位优秀生源的考生。(三)初试科目与成绩要求:1.在报考专业和调剂专业,均达到国家A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2.且不得低于我院接收调剂专业(方向)的调剂复试分数线,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四)对考生初试科目的要求:1.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预告 | 关于研读外国文学的几种方法

1讲座时间2022年12月13日(周二)19:00—21:002讲座地点线下: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预告 | 前沿讲坛40讲:新华书店与新中国文学、文化与政治

陈彪审定发布:郑华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点击下方
其他

预告 | 名家讲坛28讲:孟牛白梁如何成为“四大传说”

19:00-21:00线上:腾讯会议室:248-445-376线下:海琴6号楼A631主
其他

学生活动|第一届中山大学“文珠杯”之“看见珠海”主题新诗比赛来啦!

碧海蓝天之下,红墙绿瓦之间,习习海风轻抚过耳畔,煦煦阳光照耀着沙滩,唐家古镇中浓郁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魅力珠海的繁华今天和崭新明日……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弦,勾起无限的遐思。现在,有一个展示你才华的舞台,因为第一届中山大学“文珠杯”之“看见珠海”主题新诗比赛来啦!快快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动人的诗意吧!一、活动主题
其他

文珠毕业生 | 选调生范钟炜:青春心向党,奋斗在基层

范钟炜,男,汉族,1997年4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阳江市人,202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同年作为选调生被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办公室录用,2020年11月被选派到中山市神湾镇宥南村担任党委书记助理。在校期间曾担任团支书、系团委副书记,两次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青春心向党
其他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固本强基 启智励操 全面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学系通过开展历史现场教学、优秀本科生海外历史文化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将专业学习与实践调研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历史、学思想、学本领、学担当之中知行合一,把学好专业与服务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厚植强国之志。
其他

隔空声援:抗击疫情 我们共克时艰

一线工作者还在与病毒赛跑,战疫已到了关键时刻。华夏大地上,十四亿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中国,必将在她最勇敢善良的人民的保护下,拨开病痛的阴霾,走向更加强大与光明的未来。
其他

迎新特辑 | 你的大学

生命短暂、有限、脆弱又无奈。要把时间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谨记自控与自律,毅力与坚持,自信与自尊。少熬夜,多笑。身体健康!愿你在中文系(珠海)收获满满的人文情怀与底蕴,生欢喜心,圆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