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家讲坛第36讲 | 张松建副教授主讲“新加坡艺术家郭宝崑:人文主义者的批评想象”
讲座现场
张松建副教授讲座伊始,张松建老师以“何为‘人文主义’”的话题为引子,介绍了郭宝崑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指出,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发现自我和热爱文学艺术,如《论人的尊严》便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宗教维度。人文主义从欧洲扩展至全世界继续发展,产生了欧洲启蒙运动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
“风雨人生路”是郭宝崑生平经历的精要概括。他出生于1939年的河北农村,战后移居新加坡,接受中小学教育,成人后去澳洲留学。1965年回到新加坡。1976年,入狱4年半。2002年患癌病逝。但与坎坷经历相伴随的,是郭宝崑先生的显著成就。他不仅是一位跨界艺术家,更是一位思想者。他在区域艺术、跨文化戏剧等方面造诣颇深,也曾多次获得文化奖,并创建表演艺术学院、双语剧团实践剧场,将自己的人文思想延续下去。
不仅如此,郭宝崑的人文思想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冷战时期,他强调左翼精神,以剧场艺术展开社会批判,即批判资本主义对普罗大众的剥削;后殖民时代,他的跨文化戏剧创作则指向后殖民境遇中的语言政治,强调“华语”对于维系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全球化时代,他主张拥抱世界文艺,扎根本土文化。讲座尾声,张松建老师认为,郭宝崑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思想家气质的鲁迅式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狱后他转向自由主义,强调文学艺术是一种原创性的自由表达。他提出了“开放文化”的命题,在避免“文化整合”的同时,强调本土意识和世界主义的融合。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郭宝崑先生的创作思想转变、其在新加坡文学的代表性等方面与张松建老师展开了进一步交流,张老师结合郭宝崑具体的戏剧作品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强调多元文化视角、开放视野和世界主义对于郭宝崑个人思想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胡星灿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张松建副教授的此次讲座在如何进行华文文学的研究这一问题上是典范性范式,能够启发我们以跨学科、跨国别、跨文化的视角看待问题。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案、截图:张新欣
排版:柳淑蕾
值班编辑:张新欣
初审:王颜玉
审核:朱崇科 沈锐
审定发布:郑哲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