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部


1961年,当保罗·帕索里尼走进摄影棚,开始执导他的第一部长片《乞丐》时,尚且对摄影技术一无所知。摄影师问他“我们用什么镜头拍这个男孩的特写”,他只会回答“我要把他的头拍得特别大”。


进入电影行业之前,这位出身富裕又叛逆离家的年轻作家,经济状况相当糟糕,从事电影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暂时放弃文豪梦,为生活妥协。真正搞起创作之后,他才发现,“电影是由现实表达现实的语言,电影把我对现实的热爱爆发出来了”。


《乞丐》后来被认为是傲慢的挑衅之作,因为全片没有一个常规的正反打镜头,没有角色正常的出画入画,没有合适的调度和技巧性的摄影机运动,简直是“集反传统之大成”——事实上,这是帕索里尼缺乏基本的导演素养,只能凭感觉拍摄的直接结果。


《乞丐》(1961)剧照


但巧合的是,彼时,德莱叶、希区柯克等大导演们正纷纷呼吁把影像表达从技术狂热中解放出来,《乞丐》的不同寻常恰恰呼应了这股60年代的新风潮。


大量的面孔特写纤毫毕现地展露在银幕上,极具张力与冲击力,甚至能在观众长久的凝视里显出神性和史诗之感。大概没有人想得到,那个最初连摄影机镜头可以更换都不知道的局促年轻人,后来会成为影坛最惊世骇俗的大导演。


第一部,是无知无畏状态下的自我发现。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过得相当消极。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2岁就开始了科幻小说创作。但此时,他23岁,没有拿到大学文凭,只能当一名卡车司机。


他有些在旁人看来不知所云的爱好,比如去南加州大学的电影资料馆自学电影特效技。爱好之外,他酗酒放纵,和一名酒吧女招待结了婚,生活中的所有事看起来都脱离了正轨。


直到《星球大战》的到来。当全世界的观众都在电影院里震惊于这样一个外太空的存在时,卡梅隆有点沮丧。他觉得,自己还整天幻想,但乔治·卢卡斯已经把这一切都拍了出来。


于是,卡梅隆决定辞职,立志要拍出自己的科幻电影。


詹姆斯·卡梅隆


事情进展得没有想象中顺利,他制作了一部无人问津的短片,进入特效制作小组工作,监制了一部自己没有最终剪辑权的恐怖片。


但正是在这段梦想看起来也没那么美好的日子里,他构思出了后来被命名为《终结者》的剧本,并以1美元的价格把它卖给了一位投资人,前提是,他做导演。


第一部,源于心有不甘的执念。


《终结者》(1984)海报


同样是这一年,30岁的杨德昌陷入年龄焦虑。他已到而立之年,还没有找到真正向往的事业。


在这之前,他拿了控制工程学士学位,又读了电机工程硕士。到南加州大学短暂地学习了一阵子电影,但“这些王八蛋只教技术,不教创作,一点都不屌,还自我感觉良好”,他嗤之以鼻,所以放弃了。


他一直活得都挺拧巴,打小叛逆,对于大人眼里的正确选项,习惯用“胡扯”来反驳。虽然并不想按部就班,但学业和工作上也一直没落下。可等到他真的在哈佛大学申请上了从小想学的建筑专业,又对这个梦想产生了怀疑。


杨德昌


这种状态大概绝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生活得还不错,但总不太让人满意,却又缺少改变的机会和魄力。朋友问他:“如果你念了建筑,还会不会想拍电影?”他说:“嗯,有可能。”这大概就是这种心理的形象解释:当硬币落下时,你期望它哪一面朝上,那就是你真正想做的选择。


影响他投身电影的还有偶像赫尔佐格的一句话:我的第一部电影是用我做铁匠时存的钱拍的。于是,他自己买了器材,回到台湾。1982年,他和陶德辰、柯一正、张毅合拍的《光阴的故事》开启台湾新电影的序幕。


第一部,也可能与儿时的梦想无关,是时候到了, “干他一票”。


《光阴的故事》(1982)剧照


“第一部”开始时总有故事,时隔多年回看,甚至还会蒙上传奇色彩。伟大的事业在此揭幕,命运的转折由此开启。尽管成功者的故事是幸存者偏差,追求梦想也不再是时髦的话术,但“上路”却永远是令人心潮澎湃的选择。


在虚无之后,平庸之下,终于有人奋力跃出水面。所以,哪怕对生活再失望,我们也会为周星驰电影里的梦想家感动。


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的午夜场里,吴宇森为沸腾的观众流下热泪。这是他被新艺城雪藏四年后,回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他的第一部比预想的晚了十几年,但为那载入史册的加冕,忍受长久的寂寞,一定是值得的。


《英雄本色》(1986)剧照


此时此刻,距离IM主竞赛征片截止还有7天,我们心绪难平。这五年来,我们见证过数千名创作者的事业启程,第一部短片,第一部获奖作品,第一部长片电影……初次踏上电影创作之路的新人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执着,书写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在光影交错的时刻,他们或许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但正是这种无畏的探索精神,使得电影世界不断焕发活力。每一个踏上这条道路的电影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第一部”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创作的冒险,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新人创作者在未来的日子里,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声音,继续丰富和拓展电影的世界。


“第一部”,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不灭的激情。


IM有幸见证。



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

主竞赛单元和生生不息成长计划

正在征片中!


【短片主竞赛单元】征片截止时间从2024年5月20日延期至2024年6月20日!征片公告《第四届IM两岸青年影展征片开启丨风再起时》,延期公告《主竞赛单元征片延期公告


【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征案截止2024年6月30日!征案公告《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征案开启 | 从项目到银幕


报名过程中如有疑问,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IM小助手”在线咨询。





关于IM两岸青年影展


IM两岸青年影展(In Moments Film Festival,缩写:IMFF)是以扶持全球高校华人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节展。


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作为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IM倡导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


文 | 三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IM两岸青年影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