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有为:令人沮丧的摄影现实

陈有为 凍土層 2021-02-13


事实上,我是带着复杂的观感,来看待几天前关于1839摄影奖还是不是一个摄影奖的讨论。我所说的“复杂观感”,来源于长久以来对于当下摄影师生态、院校摄影教育现状,以及摄影大小环境(国际和国内、社会和高校)相互侵染的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1839摄影奖作为一个面向青年摄影师主要是院校摄影师的摄影奖,将其设定为“既回溯摄影的本体属性,也强调以跨媒介的开放姿态对其延展。”前半句可以说是命名的初衷,后半句更多的是附丽于当下摄影变化的趋势。但在这种新趋势,以及这一届摄影奖获奖作品所引发的质疑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当下摄影令人沮丧的现实——

 

一是摄影被图像替代。在今天,很少有摄影师愿意倾注心力去拍摄一张好照片,或花费数年光阴去拍摄一个好的摄影专题了。这是一些以拍摄静态图片为主的传统摄影师走出今天的摄影节展会发出的由衷慨叹。这么说也许有些绝对,但绝大部分的摄影师已经感受到了创作的压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从事传统摄影数十年的摄影师朋友已经悄悄玩起了视频,也蹩脚地搞起了所谓当代艺术的那些花哨手法。

 

摄影师的压力来自哪里,首先,来自汹涌而来的视频热潮,抖音、快手、优酷等视频社交平台的兴起,裹挟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传统摄影师因此感到了被冷落。其次,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成为摄影艺术节和摄影艺术奖的座上宾,在这里,包蕴了行为和结果的摄影活生生地被一个词语替代——图像,好像单纯的摄影已经表达不了艺术家澎湃的主张,艺术家或使用现成图片,或通过收购老照片,然后将摄影和绘画、视频、雕塑、装置等等进行交互并置,赋予图像新的意义空间。一些摄影师宣布不再自己去拍照片。传统的摄影被泛图像手段取代,摄影好像已过时,摄影原初的价值和魅力被严重的忽视和削弱了。第三,多媒体、跨媒介在当代艺术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应用,也让人好生羡慕。

 

如今能安静地从摄影本体性上去探索的人越来越少,不是没有探索空间了,而是大家都不愿意去探索了,很多摄影师甚至彻底放下了照相机。摄影人放弃了在现实生活中挖掘一手的摄影资源,而是轻便地从“内心”、“观念”上去提取资源,摄影成为“符号化”的游戏,虚假的内心、虚伪的观念、虚情假意,在作品中还少见吗?长此以往,摄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倒是那些初级摄影爱好者依然醉心于营造一张照片,相形之下,十分荒谬。

 

二是内容被媒介替代。摄影作品的现实语境让位给传播语境,让位给潮流和时尚。摄影自身的媒介功能被严重贬低,一个好好的摄影展览,不这里穿插个视频,那里弄个装置,好像展览就不成立似的,出现了大量以媒介来填补、掩盖内容的浅薄和空洞的作品。一些摄影师摇身一变成为“媒介艺术家”。其实在我看来,大家更多了装修的意识罢了。

 

媒介是交流、是传播,也是信息,但媒介终归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媒介如果游离开内容就是耍流氓,孤悬于内容之外的媒介必然沦落为无聊的玩物。在摄影史的视野中,摄影作为真实世界的见证,而且是极为迅捷的见证和揭露,见证时代的嬗变和世界的变幻,其本身的媒介价值从未被忽略。而谈论中被议论的照片(静态影像)和视频(动态影像)本质上都是时空的切片,只是截取的时长不同而已。但是如果仅仅从时间性和形态学上看待两者的差异,而不是从功能上去区分评价,往往会导致对摄影根本价值的视而不见。

 

既不愿意丧失摄影本真的魅力,又不排斥摄影更多的可能性,正是带着这样复杂的观感,在看待这一场讨论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试问,一个摄影奖是要附和现状,随波逐流呢,还是要抵制流俗,有所主张,入俗而不媚俗呢?2020.10.19







想看更多文章,长按关注我的公众号







陈有为

作家,摄影师,策展人

《中国摄影报》专栏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