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中学:通往天堂的炼狱?
6月5日,多家门户网站直播“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毛坦厂中学高考出征仪式。
李振华(毛坦厂中学副校长):“高考工厂”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人们不应该把教育的成果简单地看成像工厂一样机械的加工,也不能因为我们的学生人数多、学习成绩好,就说是“高考工厂”。如果是“工厂”,那我的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取向都应该是一样的,每一个老师的行为都是一样的,但这可能吗?学生们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填的志愿、选择的专业都是不同的,学生们不是机械的产品。
小叶(化名,毛中毕业生):一个班170人我能把名字和本人对上号的不超过50人,真正能说得上话的只有前后座和我的同桌,其他人连叫什么都不知道。
小徐(化名,毛中毕业生):对我来说,毛中是个比较可怕的地方,但是不能将可怕归咎于它的体制与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有的人受用,但如果你想混日子,毛中会让你煎熬。
刘建功(毛中毕业生):我个人痛恨那样的日子,因为很苦。我个人又很怀念那三年炼狱般的日子,人生就是一场经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公众号“团结湖参考” :“大毛中”之所以炼成,是不公正的户籍制度和僵化的教育体制合力锻造之功。它是集大成者,它的身上凝结着底层中国人的卑微渴望和深重悲哀。它只改变了很少人的命运,却毁灭了大多数人的天性。它渲染着暂时的成功和荣耀,却遮蔽了长久的精神奴役。
北京青年报:和局外人的观感截然相反,出现在“高考出征”现场照片中的考生、家长们,脸上洋溢着的却是真挚而自信的笑容。这就是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真实图景:对毛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而言,既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教育体制的改变,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以出国留学等方式寻求另外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帮助他们抓住胜出机会的“高考工厂”,就远比从旁呼吁、唏嘘的媒体更真实可亲。
南方网:说到底,所有人都对体制弊病深恶痛绝,但具体到个体层面却不得不尽力适应。既然如此,毛坦厂中学采取高压严格的教育方式也就无可厚非,它只是在迎合这个教育体制;该校在过去能取得辉煌的高考成绩,也说明了它是现行体制下的佼佼者。难道说,作为一个中学,把升学率、本科率搞上去了反而是一种过错吗?
新京报:你可以说,毛坦厂模式代表的,是种粗暴、原始、功利性极强的教育方式,可它也是底层社会自发演化出来的一种自我拯救。它或许经不起新式教育理念的推敲,对农村家庭却有惊人的说服力。
@丁慎毅:校园内是一种近似传销的模式,送考是一种宗教般的仪式,在毛坦厂这个大型“加工厂”里,进去的是充满个性的淳朴的孩子,出来的是整齐划一的“产品”。这种“劳动密集型”工厂的“产品”,当大多被贴上一个“三本”的标签后,其保质期到底能有多长?
@张天星:从地狱里走出来人会不一样。其实在哪里都是受苦,内心的强大才是唯一的依靠,内心脆弱的人即使在天堂也如同炼狱。可以调查一下毛坦厂的同学,他们的幸福指数很有可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段思平:“万人送考”有其合理性,反倒是批判的声音容易给身处其中的考生带来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复习备考。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不需要一而再地树立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靶子,再去打倒,这无法带来任何建设性的帮助;对于毛坦厂中学和这里的学生,最好的关心,就是不要过度放大这里的一切,让他们完成属于自己的送考仪式,满怀信心地奔赴考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需要谁来说三道四。
公众号“荔枝锐评”:我们凭什么嘲笑毛坦厂中学呢?无非是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户籍制度的双重桎梏之下,生活在最底层的一些人抓住了高考的机会奋起反击,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姿势虽然可笑,他们的做法也不一定有效,但是,这样的孤注一掷、放手一搏,却也不失悲壮和勇气。假如起跑线都不一样,还不能允许别人用一些无伤大雅的奇怪姿势努力追赶吗?
公众号“大家”:毛坦厂中学已经成为一种惨伤的存在,底层倾其所有全力以赴,借它为自己争取一点极其可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毛坦厂中学呈现出来的一切奇葩现象,映照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它的内部与周边的所有人,都是被侮辱与损害者。不管它表现出怎样的荒唐,作为局外人,都该哀矜而勿喜。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