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国芯” 年度大盘点,你更看好谁?| 附“2018 AI芯片技术白皮书”

木易 机器人文明 2020-01-17

关注我们,思考像钟摆,永不停歇


阅读关键词:AI芯片、独角兽、2018盘点 


上周,我们深度盘点了2018年“AI芯”的海外“战局”(一文尽观英伟达、谷歌… 2018 决战AI芯 !)。今天,我们把视角转回国内,看看这一年国内芯企又有哪些最新情报:

 


(可点击查看大图)




地平线

算法+芯片+云,驾驶+城市+零售


今年4月,地平线在ISC West 2018上发布了一款嵌入式人工智能抓拍识别摄像机——HR-IPC2143,形象如下:

 

 

作为AI芯片公司,这款终端产品搭载了地平线自主研发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旭日”,在官网介绍中,可以看到其面向智能摄像头,具备在前端实现大规模人脸检测跟踪的能力。搭载“旭日”后,HR-IPC2143主要针对城市建设中泛安防,以及商业场景。

 

整体来看,地平线在产业上游生态架构上选择了“算法+芯片+云”的战略布局。芯片上,自主研发高效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IP(BPU),可以支持ARM、GPU、FPGA、ASIC等的实现。

 

在芯片基础架构之上,算法实现设备图像、语音、语义,以及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在硬件基础和通用技术实现下,最终落地到智能驾驶、智能商业、智慧城市等主要场景。

 

除了“旭日”,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是地平线的另一主打产品,第二代将于明年推出市场,基于该架构的地平线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能够为L4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高性能感知系统。

 

 

对于公司的未来愿景,创始人余凯这样描述:2020年,地平线成立第五年,地平线BPU要赋能上亿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2025年,地平线成立第十年,三千万辆汽车内置地平线自动驾驶BPU。同样在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AI芯片公司。

 

地平线的巨大野心也引来了投资人的关注,上个月金融时报报道地平线获得了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正在筹集10亿美元融资。对于这一消息,余凯也发声确认。

 

此外,地平线这一年的成绩还有荣登著名半导体杂志《EE Times》“Silicon 60”新创公司榜单,这个榜单对公司包括技术、目标市场、财务状况和投资概况、成熟度以及公司领导团队等的指标肯定。



寒武纪

由端入云

 

今年上半年,寒武纪发布了针对云端训练的首款AI芯片,命名为“MLU100”。之所以以MLU命名,是因为想要将旗下芯片的应用范围从Neural network,即NNP,扩展至Machine Learning的加速任务中。这将一改寒武纪IP 授权的利润模式,投身于发展前景更大的云端市场。

 

 

在推出首款云端芯片的同时,寒武纪同时推出了第三代终端芯片—寒武纪 1M,1M在延续前两代IP产品(1H/1A)的完备性上,可支持 CNN、RNN、SOM 等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同时,1M进一步支持SVM、k-NN、k-Means、决策树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加速,该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摄像头、自动驾驶等不同领域。

 

2018年,寒武纪在战略布局上开始“由端入云”,加入了众多芯片和科技巨头的云端战场。选择这个方向,主要基于云端在用户数据上有量级式提升,能够利用海量数据,训练出更加强大的模型。首场战役“MLU”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联想推出了基于MLU的服务器ThinkSystem SR650,中科曙光推出基于MLU的服务器产品系列PHANERON,与此同时,和科大讯飞也建立了深度合作。

 

对于未来的憧憬,创始人陈天石也是非常之自信:“寒武纪将力争在3年之后占有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并让全世界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设备集成寒武纪智能处理器。如果这两个目标能够实现,寒武纪将初步支撑起中国主导的国际智能产业生态。”

 

在MLU100和1M推出一个月后,寒武纪完成了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估值25亿美元。在获得B轮融资后,陈天石向外界透露,未来倾向于考虑在境内A股上市,不过会一步步来,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时间表。



云知声

云-端-芯


去年8月,云知声获得了3亿人民币战略融资。当时,CEO黄伟向外界表示,这笔融资将用于三个主要方面,除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加强与终端合作外,最为清晰的业务是用于人工智能芯片UniOne的进一步研究。终于,历时9个月,这一成绩在今年上半年对外公布——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芯片UniOne。

 

在UniOne的系列设计中,雨燕是第一代产品,也是首款面向物联网人机交互场景的AI芯片,适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音箱领域;在“雨燕”之后,公司表示还将推出面向智能车载领域的第二代芯片“雪豹”,以及用于构建智慧城市的第三代“旗鱼”,两款产品预计将分别于明、后年面市。

 

 

从2013年创立之初,云知声就将战略确定为打造“云端芯”生态闭环。基础层上,以“云-端-芯”技术架构为主,面向智慧生活和智慧服务两大商业领域,终端落地集中于语音解决方案。

 

此外,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上,云知声也成绩不菲。本月初举办的LFW和MegaFace,云知声团队研发的人脸识UFaceID算法系统,性能分别达到99.80% 和98.47%。

 

今年7月,云知声宣布完成6亿元C+轮融资,累计完成13亿元融资。和寒武纪一样,云知声也有在A股上市的计划,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时间。



百度

YES,AI DO

 

传说中的昆仑,是万山之祖,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百度今年7月发布的云端芯片以“昆仑”命名,似有成为中国云端芯片始祖的寓意。事实上,在推出昆仑之前,百度去年先是发布了首款AI芯片XPU,基于FPGA进行云计算加速。时隔一年之后的昆仑功能更加全面,被宣传是国内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

 

长久以来,百度被认为是中国AI第一家,除了外界看法,百度自己也是颇具雄心。曾经聘任机器学习大拿吴恩达为百度大脑牵头人,要知道吴老师可是宇宙企谷歌的大脑创始人之一。2016-2017年百度掀起离职潮,几十名高管纷纷离开,虽然被业界诟病说百度文化价值出现问题,但毕竟这些牛人们都是志在天涯,能够招入麾下已属不易。现在这些牛人们,有像吴老师这样在产、学、研界都影响巨大的,也有像余凯这样创立自己的独角兽公司,在某个领域称雄一方。

 

正是因为寄予的期望过高,跌落神坛就越显失意。今年比较意外的是“痛失”陆奇,好不容易让业界看到百度重归伟大的希望,但陆奇“All in AI”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戛然而止。

 

 

不过百度的AI梦倒是还在继续,在今年的“YES, AI DO”世界大会上,创始人李彦宏的所有演讲基本围绕AI展开。包括大数据分析、DuerOS语音,以及智能驾驶Apollo。据其介绍,百度的大数据通过AI分析,可以精确的为用户画像,识别用户的需求,把搜索与信息流广告结合起来。DuerOS的语音识别能力获得了包括华为、OPPO等300个多合作伙伴的支持。此外,明年百度和一汽红旗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款L4级别无人驾驶车将量产。

 

稳坐互联网搜索巨头十几年,百度不用像独角兽们需要资本加持、估值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现金充裕下,百度也会为布局AI业务线投资好的初创企业,比如今年年初投资智能投影仪公司极米科技。

 


其它

被收购、发布新品、成立平头哥


年中,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的消息来的颇为突然,虽然此前一直接受着赛灵思的帮助,但就如地平线接受英特尔的战略融资一样,没成想最终会以被收购结局。

 

对于此次收购,公司CEO和CTO都表达了乐观的预期:“作为早期投资者之一,赛灵思一路陪伴深鉴科技共同发掘机器学习的潜力,并见证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交易,合力将我们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性能水平。”

 

但“人在屋檐下,难免要低头”,前车之鉴是百度收购渡鸦后产品都没怎么卖,团队就解散了。深鉴科技“听涛系列AI芯片”原本预计今年年中上市,但眼看还有半个月就进入2019,却还没有任何发布消息,不知道是否与收购有关。

 

说起发布新品,今年还有两家公司的产品轰动了业界。一个是时隔两年后,中星微推出第二代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二号。两年前,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趁着国产市场的空白,在安防监控领域获得几万颗的销量,给中星微带来超过3亿美元入账。

 

但如今安防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独角兽进入,星光智能二号想要再续前势可能并不容易。

 

10月,华为发布两款AI芯片——昇腾310和昇腾910,标志着“通信之狼”正式入局AI。对此,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说:“华为将打造面向云、边缘和端等全场景全栈解决方案,包括芯片、学习框架和应用等全堆栈方案。”

 

此次推出的两款产品,910所处Max系列用于云端,10所属Mini系列和其它Lite、Tiny、Nano系列,主要用于物联网、行业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终端,以IP方式与其它芯片产品结合。

 

虽然入局较晚,但被寄托了“中国制造”的责任,同时被寄予了民族崛起的希望,华为的AI之路可谓形势大好。

 

不过,今年最为轰动的还属阿里“平头哥”。9月,达摩院正式建设自己的量子实验室、量子芯片,以及半导体,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这一年,阿里将芯片业务进行了一体化整合,加上今年投资了寒武纪、深鉴、耐能等5家芯片公司,未来剑指AI的取向已很明确。

 


总结


AI芯片的2018繁花似锦。有的发布新品,有的已经推出应用。当然,也有因为经营需要,而被整合收购。

 

整体来说,芯企普遍看好未来AI应用,地平线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用在亿级终端上,寒武纪则将这一数字定在10亿。

 

虽然VC们对传统芯片产业普遍不看好,认为难以获利,但对AI芯片的投资热情还是非常高。独角兽们的融资量级都是数亿以上,估值超过百亿。

 

和国外的谷歌、亚马逊一样,国内巨头百度、阿里入局AI芯片战场,增加了不确定性。作为最早进入者,百度走的最快,和其它芯企已有正面竞争。虽然有相关计划,但阿里推出自己的AI芯片还需时日,目前还处在给市场增加信心阶段。

 

最后,我们来做个小小的问卷,在上周海外芯企(一文尽观英伟达、谷歌… 2018 决战AI芯 !),以及国内芯企中,你最看好哪几家?可以多选。

 


本文由“机器人文明”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 AI芯片技术白皮书展示


  如需获得完整版请关注“机器人文明”,并在后台回复:“白皮书”。



如需获得完整版请关注“机器人文明”,并在后台回复:“白皮书”。





长按二维码加公号,留言微信号,入群“AI大爆炸”


往 期 精 选 


高通855集成ISP是什么鬼?你真的了解计算机视觉吗?
中国未来二十年,就靠人工智能了?
一文尽观英伟达、谷歌… 2018 决战AI芯 !NLP黄金十年开启!一文了解最全产业图谱
AI薪酬起底:百万年薪被平均后还剩多少?


 

我是广告:欢迎给“机器人文明”投稿~

好文请投:tougao@gsi24.com

— 完 —


机器人文明 服 务 内 容


广告投放 | 政府招商 | 产业报告

投融资 | 专家咨询 | 人才服务 | 论坛策划

↙合作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