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有大美”夏令营

喜欢请关注 福荦我家 2022-10-14

文|『荦妈』

熟悉我们的朋友都知道

公号创办以来做了近九十场

寻访、纪录、体验、讲解等

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线上线下公益活动

非常难忘的是带女儿去拜访

“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汉声》杂志创始人黄永松先生

一直记得他老人家的一句话:

“我们自己的故事,

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

民间的东西,

它有人们依附的情感在里头......”

很多朋友说他们很想像我一样

能常常带领自己的孩子去

深入的了解民间的艺术和文化

于是这个暑假我和朋友们一拍即合:

在我新租的山间小院儿里

开启“民间有大美”沉浸式亲子夏令营

这一次的夏令营

既不是纯商业的也不是纯公益的

公号想做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

也为了把我们自己的民间艺术与文化

用沉浸式的方式让孩子们去感受......

何为“沉浸”?

不刻意的去“教”孩子

只是想给他们创造一个“足够”的环境

能让孩子每时每刻都可以沉浸其中

沉浸在自然环境中


沉浸在民间大美之中

财神在中国木版年画中

是广受民间喜爱的题材

被誉为“华夏第一正财神”的赵公明

民间认为他能

驱雷役电,呼风唤雨

除瘟剪疟,袪病禳灾

本次夏令营最重量级的民间大美课程:

让孩子们追随木拓年画传承人陈健老师

用古法拓印《赵公镇宅》

以及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有展出的《紫微高照》木拓年画

【点此文字看陈健老师介绍】

口传心授的民间技艺

首先从亲手制作工具开始

所谓的匠心精神

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

每一张作品需要上万次的拓印

先从拓包击打中的节奏和声音开始聆听

民间的美

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

利用休息的时间主动拓印整张作品



上课时大家都是做局部拓印练习

一到下课和休息的时候

大人和孩子都央求老师指导自己拓印整张

每一次整张的拓印练习

需要制作者独自拓印至少一小时

击打几千次......

是民间大美让孩子们沉浸其中

为了把更多拓印的机会留给孩子们

老母亲们都是深夜“奋战”的榜样

夏令营的很多个夜晚

都是孩子们在家长有节奏的拓印声中

准备洗漱和入眠

这拓印声一定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这民间的大美也一定会

深深的印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神荼&郁垒”

是中国最早的人形门神

这两位最早的形象就可在汉画像石上找到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

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

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夏令营带孩子去自然中寻找“石画像”

天然奇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

最原始、最质朴的礼物......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奇石文化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河套里的石头上

常常出现浑然天成的画面

孩子们汗流浃背的将自己捡的石头搬回来

清洗、欣赏自己捡的石头

找寻是否有类似“汉画像”的图案

然后我们的汉砖拓印课程顺势开启

汉砖,来自民间的篆刻艺术:

砖,是古代建造房屋、城墙、

道路、陵墓的主要建筑材料

用来砌墙、铺地、贴壁

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

但直至西汉,砖多只能为皇家显宦享用

约至东汉,砖始在民间广为使用

这些砖,出自于当时社会

下层人们和民间工匠之手

经过能工巧匠们的

精心设计、制模、造作、压坯、阴干等

繁杂的工序流程,再入窑烧制而成

我们带领孩子拓印千年汉砖:

砖上绘有车骑仪仗、阙楼桥梁、

人物故事、舞乐百戏、祥瑞异兽、

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

内容珍奇,匠心独运,画技古朴

包括上层社会的求仙、祭祀、宴乐、

狩猎、出游、建筑,以及辟鬼、

禳灾、庖厨的活动

到下层普通百姓采桑、纺织、

耕种、收获、百戏的劳动生活场景等

堪称汉代的大百科全书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汉许慎《说文》十:“麒,仁兽也,

麋身牛尾一角;麐,牝麒也”

《说文解字》云:“五行也。

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汉砖上的图案和纹样以及吉语

是我们寻访自己文化艺术之根的一种语言

麒麟的原型到底是不是长颈鹿

凤凰和鸵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的手中和心中

感受着我们自己的艺术与文化

对了,上午捡的石头也可以拓印

丹丹说她捡的这块石头叫

《下山玩耍的小猫》也叫《登山的小恐龙》

一器一物载乾坤

选个天气好的上午

我们去湖边捡旧瓷片

瓷器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智慧创造

这些“”文明的碎片”

原本是华美瓷器的一部分

它们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印记

每一片瓷器的色彩、画风和釉色

都在诉说着一段往事

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遇见

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大家在湖边采集的用来做草木染的野生植物

一直在国际学校做艺术教师的丹丹老师

特别强调中国花卉艺术的构图与意境

草木染是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

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

中国古代有记载的天然染料有两种:

矿物质染料和植物染料

古人是如何利用自然创造生活中的美的呢

我们的营地也将草木染进行了应用:

伴着欢快的打击乐

大家用拓印的方式制作植物图案的手帕


雕版印刷术是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凝聚了中国的造纸术、制墨术、

雕刻术、摹拓术等

几种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的木板水印和日本的浮世绘

无一例外都是雕版技艺的极致展现

民间有大美夏令营沉浸在雕刻手作之美中


雕刻中国传统纹样

雕刻自己最爱的人的肖像

一刀一刻皆是专注

匠心精神从未走远

已然在我们手中生根发芽......

民间有大美夏令营沉浸在当下

妈妈们最喜欢的刺子绣课程

每次都是上到晚饭开始了都不肯停下来

一针一线

缝制了时间

留存了手作的痕迹和温度

这是指尖上的修行......

生活在北京的孩子都喜欢爬长城

在我们营地所在的村落旁边

有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边塞小村

这个村庄的长城文化和历史非常深厚

当地的一位老人毕生研究长城文化

为当地文化古迹做着自己的贡献

可惜去年去世了

现在当地古庙院内有两块明万历三年的

城门上的汉白玉匾额

据说之前被当地居民

当做垫脚石和深井中的沉沙石

是老人以前从当地百姓家高价购买并捐献的

我们夏令营联系了当地牌匾的管理者

拓印此石碑并将此石碑的拓片捐赠给村委会

为传承纪录历史文化添砖加瓦

沉浸在“博物馆”

清朝统一中华后

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曾有黄千人绘制《天下与图》

后四川绵竹年画艺人又就此图绘刻成八条屏式

既便于携带又适于悬挂

这对于当时广大城乡人民了解祖国领土疆界

无疑起到了很好得推广作用

此图奠定了此后地图绘制的“图例”

同时此图国家边界并非如今日

由此图可见到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边界原貌

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一幅幅馆藏级民间作品面前

老师们带领大家

深入了解和欣赏作品背后的艺术与文化

零距离与博物馆级别的民间技艺珍品接触


沉浸在“生活即美育”

营地的阿姨用她烧制的一道道美食

告诉我们

生活的烟火气是最美的生活艺术

每天两盘平谷大桃总是瞬间被吃空

这一画面想不想画下来?

肚兜妈就忍不住

每天在画我们营地小而美的一角

我们用古人的防蚊法

点一根儿栗花绳儿驱蚊......

平谷大桃是甜美的

八月份就可以去打山泉水了

泉眼处被人放置了一根水管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需要艺术

沉浸在“自由”里

生活也需要艺术

我们的营规是“不伤害自己,不影响别人”

所以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特性

我们尽量做到不随便评价别人

尽量做到别人不主动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

不随便以自己的标准给别人建议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我们把创作和自由还给孩子

一场荧光棒创意秀

完全没有任何的指导和标准

将创意和表演的权利交给孩子

他们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中

孩子们不需要为了表现给大人观看

而进行繁冗的彩排

不需要为了表现得更好而硬着头皮演下去

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支持和陪伴就足够

我们在此规则下彼此去影响和吸引

现在看来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可以做到

相反老师和大人应该向他们学习

那么,什么是美呢?

孩子心中早有答案:

营地后记

上面这个玩具也叫“噗乒

在日本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

的作品《吹噗乒的少女》里有出现

很多人不知道

曾经影响世界艺术史的日本浮世绘

曾经是日本的风俗画

它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民间艺术形式

与中国的木版年画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渊源

最初日本的浮世绘是纯手绘的

“姑苏版”年画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到达鼎盛

当时的日本正值江户时代

幕府政权只允许在日本长崎开通口岸

与中国、荷兰进行贸易往来

当时在长崎居住着很多

到日本进行交流的苏州人

他们是最早将“姑苏版”年画带入日本的人

受此影响浮世绘最后变成了现在的

雕版印刷的艺术形态

八月份的福荦我家“民间有大美”夏令营

传统木板水印非遗传承人韩宁老师

将携多款中国木板水印馆藏级别精品

以及三十余幅浮世绘作品来到孩子中间

我们还将邀请

被称为津味年画“活化石”的

85岁的王学勤老先生来到孩子们中间

带领孩子绘制

这世界上独一份的大缸鱼年画

注:在此特别感谢思思妈和肚兜妈拍摄的营地精美图片,感谢陈少霆和赵娟老师,“福荦我家”与他们及他们精心打造的小院儿的缘分,使得“民间有大美”夏令营更加精彩和丰富。

好看请点右下角“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