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有大美”夏令营|2020年8月

荦妈 福荦我家 2022-10-14

文|『荦妈』图|竹子、肚兜妈、荦妈

“我们自己的故事,

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

民间的东西,

它有人们依附的情感在里头......”

——《汉声》杂志创始人黄永松

我深刻认同黄老师的这句话

并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开启了

“民间有大美”儿童沉浸式夏令营

有欢笑有泪水的

八月份“民间有大美”夏令营结束了

现在回顾起来依旧是充实而又感动的

何为“沉浸”呢?

不刻意的去“教”孩子

只是想给他们创造一个“足够”的环境

能让孩子每时每刻都可以沉浸其中

沉浸在自然环境中

窗外是白云和青山

夜幕降临后可以在露台上看满天星斗

也可以在围墙(用长城城砖垒建的)边

看一场有关传统文化的露天电影

溪水边嬉戏玩耍

找寻大自然馈赠的泉眼

喝一口常年恒温5摄氏度的山泉水

孩子们惊呼它为何如此甘甜

露天游泳池是孩子们的最爱

一器一物载乾坤

选个天气好的上午

我们去湖边捡旧瓷片

瓷器是我们民族伟大的智慧创造

这些“”文明的碎片”

原本是华美瓷器的一部分

它们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印记

每一片瓷器的色彩、画风和釉色

都在诉说着一段往事

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遇见

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喜鹊和妈妈在湖边捡的瓷片

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历史和文化之美

沉浸在民间大美之中

被称为津味年画“活化石”的

85岁的王学勤老先生来到孩子们中间

带领孩子绘制

世界上独一份的大缸鱼年画

现年85岁的王学勤老爷爷

凭着世代传承的绘画技艺和生活方式

成为目前中国唯一以“粗活儿”

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

被此间文化学者视为“津味”

文化的“活化石”

他制作的缸鱼年画

被俄罗斯等博物馆收藏

被收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中

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

如此评价王学勤老先生的缸鱼年画:

“着色很大气,下笔大胆、

粗犷、厚重、果断又痛快!”

王爷爷将制作了70余年的缸鱼年画技艺

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孩子们

当王爷爷给孩子们演示

他过去去农村大集如何吆喝卖年画时

孩子们沉浸在一段民俗民风之中

当大家绘制的缸鱼挂满了房间

那一刻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动

所谓传承,就在此刻吧

八月的民间大美夏令营

还邀请了一位年轻的民间艺人:

木板水印传承人韩宁

图中他正在给孩子们讲解他复刻并刷印的

一千多年前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

《金刚经》是现存最早

有明确日期记载的雕版印刷实物

韩宁,传统木版水印非遗传承人,1987年生于山东菏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版画系。2013年跟随中国美术学院王超老师研习中国传统木版水印技艺。2013-2016期间担任北京虚苑版画工坊传统木版水印工作室负责人,期间参与邱志杰等众多艺术家的木版水印作品和线装书作品的雕版与印刷。2016年成立独立版画工作室;期间复刻了数副《十竹斋笺谱》等中国历代经典笺谱和中国历代优秀版画作品,并与多位艺术家合作制作私人专属用笺。韩宁作为新生代的木版水印传承人,潜心学习木版水印传统技艺,并运用木版水印方式复刻和刷印了浮世绘的名作《神奈川冲浪里》和《《凯风快晴》等作品。

雕版印刷术是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凝聚了中国的造纸术、制墨术、

雕刻术、摹拓术等

几种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

大家亲手刷印这些博物馆

馆藏级别的匠心作品

了解雕版印刷的文明

体会何谓匠心精神

木版水印是一项古老的技艺

作为传统纯手工印刷的集大成者

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

2006年被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以其完美的再现能力引世人惊叹

它从技法上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其精湛的技艺和蕴含的艺术文化

我们的营地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制作和感受

雕刻时光

感受一人一事一辈子的工匠精神

以刀为笔,让时光慢下来

韩老师配合王爷爷的大缸鱼年画

创作了一副《有余》版画

他教大家用毕加索版画专用的版画材料

拿起刻刀进行雕版

雕刻中国传统纹样

雕刻自己创作的作品

一刀一刻皆是专注

匠心精神从未走远

已然在我们手中生根发芽......

为了把有限时间的学习机会留给孩子们

老母亲们都是深夜“奋战”的榜样

夏令营的很多个夜晚

都是孩子们在家长的埋头创作中

准备洗漱和入眠

这些一定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这民间的大美也一定会

深深的印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再再妈妈复刻了韩老师的云纹

刷印好的云纹信笺瞬间被众人瓜分

这条鳌鱼信笺被孩子们亲手

用拱花技艺制作出来时

每个孩子都惊呼了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一张信纸的魅力了

但是这样漂亮的信笺拿在手上

他们一定会感慨那一定也是

一种美好的沟通方式

这些馆藏级别的信笺雕版

我们让孩子们亲手刷印

孩子们说亲手刷印出来的作品

都要拿回家装裱起来

东方神韵的民间大美

刀与木的雕刻之美

已然留在了他们心中

韩老师还展示了他雕刻并刷印的一副作品

雕版的底稿是民国二十六年

杭州翁家山小学一位小学生的作文书作

此小学是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孩子们通过了解这段教育的历史

这幅木板水印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

木版年画中的门神“神荼&郁垒”

是中国最早的人形门神

这两位最早的形象就可在汉画像石上找到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

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

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夏令营带孩子去自然中寻找“石画像”

天然奇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

最原始、最质朴的礼物......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奇石文化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河套里的石头上

常常出现浑然天成的画面

孩子们汗流浃背的将自己捡的石头搬回来

清洗、欣赏自己捡的石头

找寻是否有类似“汉画像”的图案

然后我们的汉砖拓印课程顺势开启

汉砖,来自民间的篆刻艺术

砖,是古代建造房屋、城墙、

道路、陵墓的主要建筑材料

用来砌墙、铺地、贴壁

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的陕西扶风周原遗址

但直至西汉,砖多只能为皇家显宦享用

约至东汉,砖始在民间广为使用

这些砖,出自于当时社会

下层人们和民间工匠之手

经过能工巧匠们的

精心设计、制模、造作、压坯、阴干等

繁杂的工序流程,再入窑烧制而成

我们带领孩子拓印千年汉砖:

砖上绘有车骑仪仗、阙楼桥梁、

人物故事、舞乐百戏、祥瑞异兽、

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

内容珍奇,匠心独运,画技古朴

包括上层社会的求仙、祭祀、宴乐、

狩猎、出游、建筑,以及辟鬼、

禳灾、庖厨的活动

到下层普通百姓采桑、纺织、

耕种、收获、百戏的劳动生活场景等

堪称汉代的大百科全书

汉许慎《说文》十:“麒,仁兽也,

麋身牛尾一角;麐,牝麒也”


汉砖上的图案和纹样以及吉语

是我们寻访自己文化艺术之根的一种语言

麒麟的原型到底是不是长颈鹿

凤凰和鸵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的手中和心中

感受着我们自己的艺术与文化

此为韩宁老师《神奈川冲浪里》雕版


我们的夏令营

将近百幅浮世绘真迹带到孩子们面前

之前在博物馆观赏和学习的艺术

就这样零距离的让孩子们沉浸其中

仔细看浮世绘画面中女人吹出来的烟雾

这不就是夏令营之前让孩子们

学的拱花技艺吗!

此幅浮世绘作品《吹噗乒的少女》

画面中少女手里拿的噗乒

是中国古老的一种玩具

我们营地会赠送给每个小朋友两个

有些地方叫它琉璃嘎嘣

也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孩子们惊讶我们的木版年画竟然和浮世绘

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民间艺术

在世界艺术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有什么比建立文化自信更珍贵呢?

沉浸在“博物馆”


除了课堂上亲自接触馆藏民间艺术品外

孩子们偶尔还能看见一块新收藏的雕版

如何被清洗、刷印

并听大人们研究它的民间用途

说到颜料时孩子们会看到《千里江山图》

并了解为何千年后画里江山依然色泽明亮

营地随处悬挂了

很多民间技艺珍品

当讲到金文时

孩子们可以看到青铜器鸮纹觯

当讲到远古神兽时

孩子们可以看到汉罐上的饕餮

沉浸在“生活即美育”

生活的烟火气是最美的生活艺术

营地里的平谷大桃鲜美可口

营地全部饮用水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山泉水

沉浸在“自由”里

生活也需要艺术

我们的营规是“不伤害自己,不影响别人”

所以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特性

我们尽量做到不随便评价别人

尽量做到别人不主动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

不随便以自己的标准给别人建议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我们把创作和自由还给孩子

一场荧光棒创意秀

完全没有任何的指导和标准

将创意和表演的权利交给孩子

他们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中


秋令营即将开启

秋令营的课程

是七月和八月夏令营主题课的结合

还加入了秋天相关的主题

点击此文字查看七月份夏令营内容

好看请点右下角“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