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闺蜜重聚,40岁的袁泉依旧气质爆棚
在喧嚣的世界里
做一个
沉静的读书人
主播:雨朦
作者:香蕉鱼
《我的前半生》早就收官了,不过,马伊琍与袁泉又成了话题人物,因为世界时装之苑杂志邀请这对好闺蜜一同登上封面。
杂志还没出,粉丝在私底下帮两人宣传,说等11月份一到一定要去买杂志看,以至于到现在,离11月还有半个月,两人合体的时尚大片就传的到处都是。
不惑之年的两人,依旧纤瘦干练。
马伊琍男装上镜,被人夸赞成《我的前半生》里颜值最高的主演。
而袁泉则美得不像娱乐圈里的人,她的灵动是一种混合体,介于知识分子,舞台剧演员,与偶然“客串”的影视剧演员之间。
她是谭晶,但比谭晶更胜一筹。
她是爱情至上者,但比起爱情至上,她更喜欢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哪怕是默默无闻。
有人说,“算咖位的话,袁泉算是二三线吧。”
其实,是因为她离影视圈太远,多数人看不到她的努力罢了。
就像是某些演技精湛的老戏骨,整个人的气质与作品本身是相辅相成的,你根本不能把她与她的艺术分离。
一旦分离,你就看不出她的仙气。
一旦分离,你就尝不出她的霸气。
《我的前半生》之前,袁泉的奋斗场,是话剧舞台。
她最近的一部作品,是李碧华的《青蛇》。
袁泉是白蛇,同班同学秦海璐是青蛇。
与以往电影里的白蛇不同,话剧里的白蛇的感情层次更深,蜕变更慢。
一生人,一场劫。
一辈子,一场梦。
再往前,袁泉的角色,是简·爱。
荧幕上,还没有哪个演员挑战过这个角色。
而她一演,就是五年。
这五年里,一共有100场《简·爱》,每天晚上连上化妆,等待,上场,直到结束,需要整整6个半小时。
那舞台上的整整165分钟,是最磨人的,需要近乎非人的高强度的专注力。
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个角色,五年来,袁泉的生活自律得近乎乏味。
每天早上,她7点准时起床,把女儿送去学校,之后就去健身房里待一两个小时。
回到家之后,她也没什么可干的,看看书,看看电影。
下午四点,她开始工作。
她先去剧院里化妆,之后就是等待上台。
在台上之前,她已经有了固定习惯:洗手,刷牙,喷香水。
如果有一天因为来不及而漏掉了其中一项,她就会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
为了让自己多镇定些,她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翻开其中的一页,津津有味的阅读。
晚上11点左右,她才能真正从工作中抽身。
排练中,素颜的袁泉
袁泉说,舞台既是她的专业、工作,也是她的娱乐,比所有夜生活都要轻松。
“只要把自己丢进另一个世界就好,这个世界‘只需要感受,不需要做出判断。’”
因为熟悉,才要求更好。
因为热爱,才甘愿平凡。
除了03年排演话剧《赵氏孤儿》时摔伤锁骨,休息了两年,她再也没有离开过舞台。
不懈的努力,袁泉终于从一个“偶尔涉足话剧舞台的演员”,逐渐蜕变为真正的“话剧演员”。
她的表演,获得了戏剧表演的最高奖“梅花奖”,而她自己则成为了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最年轻的演员,那年她才30岁。
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节奏被打扰,她经常自己买票看戏。
有些主办方总是担心明星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围观。而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袁泉。
话剧制作人袁鸿说,“她就是一个普通观众,不是明星出席活动,也没有某种公众人物的紧张感。”
而袁泉自己甚至开玩笑。“自己不仅不属于一二线,她的身份,是偏离线外。”
陈木胜的电影《扫毒》
从04年开始,袁泉重新出现在了电影里。
尽管所出演的电影关注度都很高,但光影世界里的她,毕竟不是最闪亮的那一个。
从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陈木胜的《扫毒》,宁浩的《心花怒放》,再到韩寒的《后会无期》,她的角色都是一闪而过,不是N线配角,就是客串。
对于这样的“地位”,她没有任何的不高兴。
比起演戏,她更喜欢观看,有时候自己没戏了,她就跑到现场看别人演。
观看,在她心里像是一股小小的火苗,是一种旁观者的小小的惬意。
与黄渤一起演话剧《活着》
她是最懂界限和分寸的女演员之一。
导演田鑫就曾解释过她为什么一直没有红起来:
“她长相比较欧化,可能不符合国人一般的接受习惯。刚毕业那几年,她演电视剧,确实有些副导演啊,演员啊,说她长得像少数民族。”
从那时起,袁泉就知道了自己的“局限”。
她不再挣扎于演为了出名而不适合自己的角色。
她开始漫长的等待。
等待,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修炼。
她学会了沉默,在化妆间里,她多数时候是不说话的,这一习惯也被合作默契的化妆师默认了。
两人几个小时不交谈,也不会觉得尴尬。
她也学会了用某种内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比如给世界时装之苑这本时尚杂志写专栏。
文字里的她,比真人还要真诚,调皮,挥洒自如。
她说,“自己是一个守着找上门的戏来选择,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去演的演员。”
有些观众看到她的精湛演出,对她产生了一种想象。
但她觉得,这样不好。
演戏是她的工作,不要因为有人喜欢,有人捧场就夸大烘托成一种精神。
她毫不掩饰的写道,“实际上,选择让我心动的角色,就像孩子偏爱的口味选择棒棒糖一样,仅此而已。”
低调是她的标签,甚至成为她不能更改与替换的公众形象。
但很多人无法想象,袁泉的演艺生涯起点非常高,她根本用不着如此低调。
96年的明星班
1996年,袁泉考入中戏,她所在的班级,如今被称作“96级明星班”,章子怡,刘烨,秦海璐,梅婷,曾黎,胡静都是从这个班里走出的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袁泉是他们当中最早出去拍戏的一个。
大二暑假,导演滕文骥坐在评委席上看她在班里的汇报演出,演完之后,便敲定了袁泉来演自己的电影《春天的狂想》。
这是她的处女作。
袁泉曾形容她的演出状态,说自己更擅长的方式是“给我一个角色,我把她演好。”
于是,那年的处女作,为她赢得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大学还没毕业,她就拍摄了三部电影。
《蓝色爱情》中,与潘粤明搭档
毕业后,她也非常安分。
她没有挨个剧组去送简历,跟导演吃喝的经历,因为她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演话剧了。
钱少,但她也安之如怡。
多年后,由于本身安静的气质,她成了赖声川内地版话剧《暗恋桃花源》最早定下来的演员。
当她坐在舞台上,说出那句著名的开场词,“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
《暗恋桃花源》电影版的演员林青霞就坐在台下,被袁泉的表演震撼了,每每动情之处,就掏出手绢来擦眼泪。
过后,导演赖声川放话,“袁泉是半个世纪以来继林青霞之后最有气质的女演员。”
《暗恋桃花源》中,袁泉与黄磊搭档
这一年,是她中戏毕业后的第10个年头,是她登台演出的第17个年头。连袁泉自己都说,“一切来得很容易,就没有那么着急。”
按照袁泉自己的少言寡语的性格,再坎坷的经历经她一说也寡淡如水。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1988年,袁泉11岁时,湖北省为了振兴京剧,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挑选一批文艺苗子到北京戏曲学院附中去学习。
参加考试时,她只是觉得好玩才去了,没想到一下子考到了湖北省的第一名。
考上了,自然就要承受被挑中的后果。为了去北京念书,11岁的她不得不坐了7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倒了一趟十几个小时的火车。
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与练功房“相依为命”了。
每天,她都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那个屋子里。
那里,有一面带镜子的墙,让你无时无刻不打量自己,其他三面是把杆,空间很高,非常宽阔,一侧还有落地窗。
孤独吗?孤独。
想家吗?非常想。
但她没有退缩,一练就是整整七年。
学戏的7年里,家里往来一共有297封信,其中116封是袁泉写的。
她喜欢写,也是因为当时向老师举报同学考试作弊,她被孤立了。
没人愿意亲近这个古板老派的袁泉,她的交流对象只能是父母。
学戏有多难,袁泉从来没有说过。因为她享受这个过程,她不觉得难。
11岁被选中,12岁她就站在王府井北面的吉祥戏院上,给观众演《苏三起解》。
她的头被化妆师勒得太紧,感觉整个人都头重脚轻,晕乎乎的。
但一到舞台上,她就全好了,头也不紧了,人也不慌了,她突然觉得,舞台才是自己的避风港。
到北京的第二年暑假,她自作主张留在学校学《霸王别姬》。
老师在的时候跟着同学一起排,老师不在的时候,她就跑到练功房里,对着镜子唱“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终于,有一次排练,她唱到一半,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流下泪来,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事后许久,她才发现,那一次,自己入戏了。
然而,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的学戏生涯,贯穿一个人童年与青春期,不知不觉也在她的个性上打上了一些不可磨灭的烙印。
这些烙印在她考上中戏之后,反而成了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明星班听起来非常有吸引力,但对于身在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袁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并不漂亮——至少,不是那种传统的漂亮。她也并不优秀,因为水涨船高,身边的人都很优秀。
当时,她刚成为96级的新生,却被分去和93级导演班的毕业生同住。
头半年,她惧怕参加集体活动,走路永远低着头,一直觉得比不上那些毕业生。
几个月时间,她胖到了120斤。
负面的变化,越发让她不知所措。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穿上减肥裤,从东棉花胡同走出来,沿交道口一路跑到安定门桥,对着脚下的北二环的车流大喊大叫。
然而,这样做依旧不能缓解她的压力。
同一个宿舍的人,有些人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出去拍戏,已经小有名气。而有的则一直没有戏可拍,每天不是待在宿舍里唉声叹气,就是出去之后带回更多的绝望。
袁泉被吓坏了。
她可没想到中戏毕业生也会有找不到工作的一天。
谁又能想到呢?
接下来的两年内,她每天早上早早就起床,跑到中戏小花园欧阳予倩的铜像后面,大声的念“八百标兵奔北坡”,她就是要让自己的吐字更精确一些。
因为刻苦,有了些收获和底气,大二时,她终于不怕了。
她给自己想到一条后路:如果有这些功底和才能的她还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去考研,去读研究生。
这当然不是她的退路。
她性格内向,遇事情往坏处想,是经常的事。
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她遇见了夏雨。
有一段时期,夏雨与她分手,与高圆圆传出绯闻,甚至传出与范冰冰打得火热,她难过到痛哭,甚至在采访中直接崩溃,导致录影中断。
有人对她说,“你不争,所以你才是今天这样。”
她则说,“没有能力去争,所以不争。”
在她的印象中,自己是争不过别人的。
别人的气场坐标是明星,而她的气场坐标是分裂的,一边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边则是拼尽全力,像是着了魔的话剧演员。
但,辗转许久,夏雨与袁泉复合了。
似乎,他与她才是最般配。
两人的结婚照是在中戏那个小院子里拍的,很多大学生看到之后,都觉得袁泉笑的像个中学生,非常羡慕。
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向来都是女明星们标榜自己的闪光点,但对于袁泉,十年如一日远离光影世界的她,对此却不以为然。
夏雨早早就成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影帝,但她从来没有炫耀过。
她自己也早就功成名就,却看似混迹于二三线水平,她也完全不在乎。
据说,她是最难采访的演员,多数节目都不喜欢她这一类型的明星。
话少,料少,提供不了博人眼球的金句与热点,还经常神游其外,想着待会回去戏该怎么演。
对袁泉来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不踏踏实实地生活,就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明白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
“如果你每天都被架空,像飘在云端上面,被所有人保护起来,是没有办法演好戏的。
“那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生活的本质。”
《我的前半生》让她再一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老戏骨,从夏天一直火到秋天。
而她呢,只想快快回到现实,继续等待,等下一个好角色,等下一个人,来成就全新的自己。
因为她懂,一个演员最终的归宿,是精湛的演技,是与戏的死磕,而不是除此之外的任何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