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宋、明古画放大100倍,你能看到什么?

猫妙妙
2024-12-26



今日推荐:
影史情爱巅峰,请低调进入!
有人把97部世界名著画成了连环画。

本号推荐的电影都带资源,但我觉得,有些电影,还是去电影院看有感觉,特别是与情侣或者家人,看电影是一种享受。本号特为粉丝争取到优惠,非常合算,真实有效,不要错过薅羊毛机会,链接已做好,点击[抢购] 全国影院通用980元电影卡·仅售9.9元,不限影厅,不限次数,全家能用





宋画

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大多数宋画尺幅不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画笔的运用和意趣的表达。当我们把这些画放大,细细品味这些作品的局部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01

《踏歌图》 马远191.8 x 104.5 cm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宫廷画家马远,作品多是“高大上”的题材,比如参加皇帝宴会的《华灯侍宴图》、与文人墨客相聚的《江亭望雁图》……
偶尔,他也画几张“农乐”题材的画,比如《踏歌图》。
主题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并不大,但他们在整幅画中却极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带着几分醉意的 4 位老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踏歌图》中的4位老农
画中的老农寥寥数笔,但却生动至极。
4 位老农手舞足蹈,仿佛正踏着一致的节拍正在欢快前行,下面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你可以体验一下。
《踏歌图》动图
02

《江帆山市图》 佚名28.6 x 44.1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山市图》未署名,很难考证作者是谁。但据笔墨画风分析,应是接近北宋燕文贵时代的作品。
整幅画用色清雅,两峰回抱,山寺、野店隐现其间,庙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筑。谷间云雾袅绕,飞鸟阵阵,一派繁忙景象。
《江帆山市图》局部
这件作品的尺寸也不大,但画中的景物用笔极其细腻,写实严谨。凡船只结构,山寺、野店等建筑,无不描绘精确,栩栩如生。


03

《溪山行旅图》 范宽206.3 x 103.3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此图是他传世的唯一真迹,也是台北故宫的天字号重宝。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隐藏的范宽签名
这幅画最有趣的就是画家的签名。
范宽的签名相当隐蔽,如果不是将这件作品放大 10 倍,那隐藏在“运输人”右侧树丛中的签名恐怕不会被人发现。
局部
除此之外,放大后的《溪山行旅图》的也经得起审视,甚至每一个局部图都可以是一件作品。
《雪景寒林图》 范宽 天津市博物馆藏
范宽作为北宋的绘画大师,作品特色鲜明,不过存世作品不多,《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一件,另一幅国宝级作品《溪山行旅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件作品虽南北两隔,但却共同体现了范宽的趣。
与《溪山行旅图》相似,《雪景寒林图》的签名也被隐藏了起来。画中最前面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字样,由此说明,这件作品可能是范宽隐居前所做,并且极有可能是其专为宫廷所做。
树干中隐约可见的“臣范宽制”
观范宽的画作,可知其性格。
能画出如此气势磅礴的作品,其人一定心胸宽阔,因此有人说,之所以称呼他为范宽,是因为其为人性情宽和(范宽,名中正,字仲立)。
而在如此的高山大川中,只有偶尔的一家小院或几个货郎出现,又说明了范宽生性疏野。
《雪景寒林图》中的雪景小院
《雪景寒林图》中的唯一一人
实际上,画过《溪山行旅图》的不止范宽一人,南宋初年的朱锐也曾有一幅不足 30 厘米的此类题材的小画。朱锐的《溪山行旅图》虽没有范宽那雄强的气势,但却更显雅致。
《溪山行旅图》 朱锐26.2 x 27.3 cm 上海博物馆藏
在这么一幅小画上,人物的神态、动态刻画的十分微妙。与范宽不同,朱锐的“行旅”更加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劳累,骑毛驴的文人身体松垮,目光有些涣散,赶路的辛苦一览无余。
《溪山行旅图》局部


04

《寒雀图图卷》 崔白23.5 × 101.4 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擅长画花鸟,他以非凡的才艺推动了当时的花鸟画发展。
虽是宫廷画家,崔白却个性散漫。他不愿每天在宫中等候差遣,想辞去公职,宋神宗见此状况,特许他非御前有旨无需听差。每天“闲逛”的崔白,激发出了无限潜能。
《寒雀图图卷》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的是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画家在构图上把雀群分为三部分:左侧三雀,已经憩息安眠,处于静态;右侧二雀,乍来迟到,处于动态;而中间四雀,作为此图的重心,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由动至静,使之浑然一体。
《寒雀图图卷》局部
画中的 7 只麻雀形态各异,生动异常。
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不是从静止状态下能观察到的,画家必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描写能力,而且时常到郊野观察,在偶然中见到此种生动有趣的一幕,然后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
实际上,可以被放大的宋画并不仅限于这几幅。
宋人的绘画来自于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他们每次拿起画笔,就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人无可比拟的。
05

宋画在哪里?
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地的200多个所在,即便是终身研究宋画的80岁耶鲁学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都不曾见过现存宋画的全部。

宋画好在哪里?
不同的专家给人不同的指点,有的叫人如坠五里迷雾,有的让人思接千载、有所意会。国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编纂的教材《中国书画》中写道:“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觉上,宋人离我们就不像唐代那样的遥远。”
画家黄宾虹(1865—1955)自题山水道:“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过去大家熟的是宋词,现在热的是宋画。宋画之美,不是唐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得意绚烂,而是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画家认真对待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个船工、一段羁旅,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06

看了宋画,再看看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就更震撼了。
在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最有意思的应该属于下面这个部分——休息中的劳工、生意不太好的店主、发呆的桥上人……形形色色的描绘,生动至极。

船夫与搬运工——姿态妖娆偷懒中的体力劳动者

桥上的人——与其他行色匆匆的人相比,桥上的这个人尤其引人注目,我不禁要问:他是谁?他在想什么,他在看什么?他从哪里来,他要到哪里去?
专车、盖房……仇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正在进行的画面中,这些人物并非静止,他们只是被短暂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下一个动作,似乎每个人可以预见的到。


要出书,找大卫

现在就加二维码备用



抱歉通知大家,本号电影随时可能会停更,更多精彩,将放在备用号,现在就点击关注,全免费资源



绝美且惊艳!不愧是奥斯卡级!

丑闻缠身,不该是她的下场

推荐一部敏感的电影,很多人未必敢看


别乱点,这猛片少儿不宜(无删完整版)

邪魔了,一禁就是18年,抓紧

女神们为艺术献身,集齐了不易,这次破防了

《鬼子来了》为什么被禁?看完广电总局审查意见就明白了
此片C度之大,超乎想象!
尺度全开的人性神片!名不虚传!


有读者反映收不到本号,特别说明下,微信现在改了规则,一定要点右下方的在看。如果不点,微信就以为你不喜欢,下次就不会第一时间推送给您了,这对您我,都是莫大的损失。如果点了在看,微信就会第一时间,把文章免费推送给您。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猫妙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