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法院一案例入选2021年重庆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选编(第一批)
2021年5月8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重庆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选编(第一批)》(共10例),九龙坡法院“打造送达新模式 助力解决送达难”案例成功入选。
打造送达新模式
助力解决送达难
九龙坡法院作为重庆首批“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运行试点法院之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借力智慧科技成果,优化送达资源结构,打造“电子+集约”送达新模式,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助力解决送达难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重庆法院首家电子集约送达中心
优化送达资源结构,成立电子集约送达中心,打造“电子+集约”送达新模式。在立案庭设立集约送达中心,统一处理送达事务,改变以往由各部门案件承办人分头送达效率低的模式,凸显集约送达优势。引入高科技公司提供智能技术支持,聘用外包人员购买专业社会化服务,成立重庆法院首家电子集约送达中心,组建“驻院送达中心工作组+场外呼叫中心”的专业送达团队,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在数据收集、筛选、整合方面的技术化、专业化优势,集中开展民商事案件的电子送达、邮寄送达、自取送达工作。
(二)开通重庆法院首条“10102368”诉讼服务热线
热线为当事人提供电话通知、电子送达,引导当事人上门自取文书,进行送达咨询等诉讼服务。通过大数据筛选当事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查找到当事人实名登记的手机号码和地址,以热线致电当事人。当事人同意电子送达的,将接收到带有司法文书链接的短息或者电子邮件,当事人点击链接即可直接在线查看、接收、下载送达文书及案件基本信息。当事人也可以通过支付宝“电子送达平台”小程序查看、签收送达文书。整个送达过程运用电话录音、自动转化书面记录等功能全程记录,固定形成送达证据材料,制成送达报告反馈审判团队。专线送达法律文书占送达总量的77%。
(三)多方联动健全送达地址确认机制
自然人的户籍地址与居住地址不匹配、企业登记注册地址与经营地址不一致是送达难的主要原因,健全送达地址确认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除立案时审查当事人地址、签送达地址确认书等传统方法外,充分发挥“大数据找人”的优势,借助法院审管系统与公安机关、婚姻登记机关,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等合作建立的相关数据平台,共享当事人有效身份信息,为电子送达平台提供准确有效的送达地址,切实解决受送达人难找的问题。
(四)自主研发智能文书生成系统“文书快手”
组织审管办技术工作人员自主研发智能文书生成系统“文书快手”。该系统通过串联重庆法院审管系统,自动提取案件在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分析筛选匹配当事人身份、地址后,按照统一制式一键生成传票、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程序性文书,改变以往手动按份编辑送达文书的模式。2020年,“文书快手”已自动生成各类文书20万余份,单个常规案件的程序性文书生成和打印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左右缩短至1分钟。
(五)全面推行送达工作全程电子化留痕化
审判团队通过“文书快手”一键自动生成统一版本的司法文书,通过“内网通”向送达中心账号上传。每个送达案件自动生成微信二维码,供审判团队扫描后实时查询送达进度和节点。电子集约送达中心送达完成后形成完整电子版送达报告,推送给发起任务的审判团队账号,由法官审核、确认送达效力。电子送达过程中,充分利用司法区块链技术信息不可篡改的优势,对每一份送达文书司法上链,确保送达文书的唯一性和安全性。查询当事人身份和地址信息、送达过程及送达结果全流程电子化办理、全过程电子化留痕,监督和规范送达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创新特点
一是具有创新性。率先成立重庆法院首家电子集约送达中心,开通重庆法院首条“10102368”诉讼服务热线,自主研发智能文书生成系统“文书快手”,不断加大司法智能化建设投入,提高智能化技术利用水平,切实提高送达质效。
二是可复制推广。“电子+集约”送达新模式,适应“互联网+司法”新趋势,符合送达集约化、专业化新要求,有人工智能、司法区块链等新技术支撑,有专门送达团队保障,送达过程智能高效,送达结果准确可靠,成本可控,可复制推广。
三是受群众认可。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文书送达全流程电子化办理,高效准确送达文书,保障审判活动及时启动,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降低原告诉讼时间成本;同时,受送达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端口第一时间收到涉诉案件信息,便民利民,从诉讼开始阶段就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新送达模式正式运作以来,广受群众认可。
三、实践成效
一是缩短纠纷解决耗时,实现送达快捷。充分发挥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优势,不断提高送达效率,缩短送达环节耗时,进而缩短整个纠纷解决耗时。自2020年6月电子集约送达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共计送达20756件次,平均用时仅2.70天。作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效率指标的重要创新措施,“电子+集约”新模式带来的高效率送达,配合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及小额诉讼程序构建适用,不断缩减案件办理时间,压减纠纷解决耗时。2020年实现以30%的法官办理不少于65%简易案件的目标,全年共审结商事纠纷案件11892件,单个案件平均用时106.16天,平均结案时间同比下降9.70%,审判质效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二是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确保送达精准。以往由各部门案件承办人采用办公电话、邮寄信件、张贴公告等方式分头送达的模式下,办案团队中负责送达工作的人员对被送达人的身份、地址信息掌握不够准确,部分送达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专业化、现代化送达工具不足,严重影响文书送达的准确性,拖延诉讼进程。“电子+集约”新模式借力大数据智能智慧成果,加大电子送达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找人”的优势,借助专业化送达团队协助,有效提升送达成功率,确保送达精准。自2020年6月电子集约送达中心正式运行以来,电子送达成功率85.83%。对于不宜通过电子送达的案件,采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送达方式及时有效送达。确保诉讼程序能够尽快启动,被送达人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掌握涉诉案件信息,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三是降低邮政送达费用支出,彰显送达经济。从“多头分散”到“集约智能”,大幅降低送达成本,实现送达经济。一方面,将原来每个审判团队负责的送达工作交由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设备的外包机构集中处理,减少办案人员送达工作量,以便将其更多时间用于案件实体问题处理,减轻干警工作负担,释放司法送达生产力。另一方面,集约化带来规模化效益,有效降低送达费用支出,2020年邮政送达费用支出同比下降17%,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2021年重庆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选编(第一批)》更多案例。
· 往期推荐 ·
编辑、核稿:综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