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游 | 尼山圣境:正序游览,反向营建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2-04-24


尼山圣境位于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内,总规划占地35.76km²。尼山圣境一期作为度假区的核心景区,规划占地8km²,总体创意为“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是一项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


凡度设计事务所承接了尼山圣境文旅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鲁源村、耕读书院和尼山书院酒店区域的建筑设计。本刊邀请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李宽先生,以尼山圣境为例,从整体空间规划、功能组织、营建方式、发展现状等角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访谈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2020年7月刊

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文末二维码

核心区总平面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  滑动查看更多 >>

尼山圣境核心区 © 尼山公司

尼山圣境景区核心区的空间布局总体上遵循“外依山水格局,内循礼制空间”的规划总纲,以山水格局继承中国特有的天人观,以礼制空间表达儒家典型的秩序观,重点营造鲁源村、耕读书院、宫像区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循序渐进的文化空间场。

 <<  滑动查看更多 >>

上位规划图 © 尼山公司


鲁源村,作为整个尼山圣境的主入口区、氛围营造区和生活体验区,功能上承载了游客集散、交通接驳、旅游服务、公共配套等综合职能。

鲁源村总平面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  滑动查看更多 >>

鲁源村效果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耕读书院,是进入景区的第二重儒文化研习体验区。这是一方隐匿于尼山溪谷中的书院聚落,世界各国孔子研习中心、世界各大名校儒文化游学基地、世界各大名企的文化创研会馆荟萃于此。

耕读书院总平面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  滑动查看更多 >>

耕读书院效果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宫像区,则为整个景区的文化地标和核心吸引点。72m高的孔子像和朝圣主轴,以及东西两侧的大学堂和大会堂,为尼山圣境树立了精神高地和文化地标,承载了瞻仰朝圣、典礼节庆、会议博览等多重职能。

宫像区总平面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宫像区实景图 © 尼山公司


规划建设一期呈现宫像区,打造品牌亮点,集聚人气;二期塑造耕读书院,聚焦游学研学产业;三期完成鲁源村,完善旅游度假、休闲配套功能。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877oyq523  

尼山圣境实景宣传片

AP:请问项目在整体空间规划及功能组织上有何特别的思考?

尼山是孔子的圣诞地,尼山圣境的价值在于立足当代、全景呈现并弘扬孔子的圣迹哲思。项目规划在核心区布局并新建三组建筑空间组团,呈现三种各具特色的风貌形态,聚焦三种不同侧重的功能业态和展演活动,并对应了三种特定的旅游体验方式。

从鲁源村结合休闲度假功能的北方村落形态,到耕读书院结合游学研学功能的书院学宫形态,再到宫像区结合仪典、博览、会议功能的中轴纪念形态,分别尝试去解读孔子心中的大同世界、世界眼中的孔子文化,以及后世尊崇的孔子形象。


例如在鲁源村的规划中,从游客进入伊始,我们就重新规划了动线关系,着重营造了昌平沂水的大山水气场。这是一种身心感知——感知圣人圣诞的宏大叙事。然后通过礼制空间的叠加,强化进入的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恰恰是对当今社会功能主义、实用主义的反制,是对东方世界精神境界与社会秩序的继承。

 <<  滑动查看更多  >>

分期建设用地、流线及空间结构分析


AP:为何选择与终极游览次序反向的营建方式?

大型景区开发时序的决定因素很多:成本、盈利、市场口碑、现实条件等。尼山圣境的开发更关注整个景区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尽管终极状态的游览次序是从鲁源村到耕读书院,最后到宫像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欲扬先抑的参观路线,但是建设上却选择了先建设宫像区、再到耕读书院,最后建设鲁源村的反向逻辑。


这是因为首先呈现孔子像和大学堂,会直接为景区树立形象标的物和核心吸引点,有助于引爆市场、形成话题,并为景区的整体营建确立信心,同时起到建立工程标准的作用。二期耕读书院,以游研学产业注入景区的持续生命力,以文化的高度确立景区的高度,形成高端引领,拉动终端市场。最后打造鲁源村,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完成度假目的地的整体营建。

宫像区鸟瞰 © 尼山公司

AP:如何看待我们目前文旅项目的发展现况?您认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旅项目应具备哪些条件?

我国文旅项目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大部分文旅项目的开发沿用了近40年高速城镇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注重物理实体的建设,而忽视特色内涵的培育。这是惯性思维使然,本质上还没有摆脱短缺经济思维的束缚。但是旅游度假不同于普通地产开发,它不是人的基础性需求,而是更高层级的精神性需求。因此这就注定了用短缺经济思维供给的文旅产品必然失败,必然不可持续。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旅项目一定是能够长久地带给人精神愉悦、富有文化内涵、给人正向引领的项目。这就要求文旅项目从立项伊始就必须立足于特色文化的挖掘、提炼、表达、感知和体验;必须坚持创意、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市场等多专业整合、全流程互动;必须牢固树立精品化意识、破除短期经济、快速套现、网红效应等快餐化的思维惯性。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对文化、对资源的敬畏,才能摸索出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耕读书院入口效果图 © 凡度设计事务所

本文图片由凡度设计事务所提供

新媒体编辑 / Sai,claudia

视觉 / 李贺东方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延伸阅读

云游 |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宗教园区的文化延伸

云游|阿那亚小镇:营造有温度的多元化社区

观点 | 易介中:文旅大未来

新刊介绍

订阅联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