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东宇 2018-05-26
“秘书长说”第三期写在前面

2016年6月17日,由第八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CPFF8)与北京三一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期“秘书长说”系列主题沙龙在3ESPACE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围绕“研究也是做公益? 基金会不得不知的研究那些事儿”这一主题,与会嘉宾各抒已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下奉上回顾本期“秘书长说”主题发言环节中甘东宇秘书长的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及嘉宾简介
甘东宇
凯风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打开基金会思想的疆界》
演讲实录
今年《慈善法》正式颁布并将开始执行,其中一项重要意义是对公益慈善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使之与以前相比更宽也更深,这样无形中为基金会的工作范围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那么究竟基金会的疆界可以扩展到哪里呢?

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听说的基金会里,哪一个让你最为出乎意料的?让你觉得,哦原来基金会还可以做这样的事儿。对我而言,当我听说达沃斯论坛(暨世界经济论坛)是一家基金会时,而且还在中国注册成为了第一家境外基金会代表处,确实吃惊不小。连达沃斯都是基金会,我们有什么不敢想、不能做的呢?但另一问题随之而来,基金会有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我认为有两件事是不能做的,第一是赚钱分红,第二基金会不能扮演政府的角色。除此之外,我们要思考,基金会的疆界究竟在哪儿?

 

1

科技、社会和价值观的冲击


今年有几件大事我相信在座各位会比较感兴趣:Alpha Go机器人战胜了人类围棋选手和“引力波”的被证明。另外大家有没有听说“机器学习”、”汽车无线充电“、”盲人眼镜“。我有个朋友到美国硅谷去投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技术已经能让盲人通过“盲人眼镜”看到这个世界。哈佛大学教育专家推测,预计五十年内大概有一半目前由人做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看起来离我们还远,但那个时代就是我们下一代将会遇到的,所以当我们谈教育、谈教育创新、谈教育内容的时候,是不是要看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社会,以及未来的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反过来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科技革命是我们很多都想象不到的,我们目前面临的可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快速的变革。 
其次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大家能感受到,传统的大公司越来越少了,原因之一是层级越来越扁平化,二是不少专职性的工作都会外包出去。比如在基金会层面,南都基金会已经把财务外包出去,不再需要专职的财务人员。而未来的私人企业,凡是能够专职化的工作都可能会被外包出去,最后可能只留下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 整个社会的变迁大家也能看得到,家庭人口越来越少,社会单元越来越小。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这些可能会给我们在座每个人带来影响。城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首先如何定义城市居民,你很难想象如何去定义我们谁是北京人、谁是广州人,因为我们可能都是外来者;甚至全世界的范围来讲,很难界定你是哪国人,属于哪个族裔。而这些现象和变化,必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会给基金会带来新的战场。
2500年以前东西方同时出现一批伟人,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启蒙,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石;15、16世纪至工业革命,人类进入文艺复兴,即第二次启蒙,造纸术的发明让很多思想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第二次启蒙过程中,个体的能力和个人自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我们也一直面临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贪婪”、“环境恶化”等随之相伴出来的负面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的发展。
有人说我们现在到了第三次启蒙运动的时间,反思资本主义给我们带来物质优越性的同时,需要反思和尝试解决所夹带的种种弊端和困境。我们正面临着价值体系的重塑。


2用复杂性思维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


很多国内外的基金会看待社会问题时,会进一步反思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进行很多不同层面上的讨论。

举个例子,我们过去往往觉得是因为资源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的不公平,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公平分享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有一些人用另外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科技的创新降低教育的成本,最早在印度有人提出了100美元平板电脑的作法,尝试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同质的教育。比如谷歌公司试图给更多人提供免费WIFI、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慕课”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究。这些都是通过技术去试着改变当前的社会问题。
现在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可能没有办法用单一的学科、单一的部门完全解决。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更多地用复杂性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自己十分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复杂》,讲的是桑塔费这个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故事。一位斯坦福毕业的经济学家发现“收入递增现象”,但是他做不出模型,无法说服其他资深的经济学家,于是他找到学计算机的人帮助他建模。后来他们觉得要有不同学科的人坐在一起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这就是桑塔费研究所最早的初衷。现在那里集中很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着复杂性理论的研究。

还有很多案例,比利时的国王基金会,想要解决老年阿兹海默症,前期花了很多钱在研究上,但结果并不能找到解决这个医学难题的方法,于是这个基金会转变了思维方式,开始培训“阿兹海默症”病人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社区工作者、NGO工作者、社区中心的工作者、养老中心的工作者、甚至警察,告诉他们不要把“老年痴呆症”患者当成病人,要转变观念,通过周围人的观念转变,保证了“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福址。 另外还有德国墨卡托基金会,每年会请一个欧洲学者与中国行业内领导者进行公共对话,打开思路,拓展视野,加强交流;他们还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共同研究移民问题的民间研究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论证。美国一家非盈利组织,通过研究发现,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大大降低高速公路死亡率,因为人们夜间开车分不清高速公路界限,容易冲出马路发生事故,而在边缘加一条白线恰恰可以起到提醒的效果。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相信在座的每位也可以举出一些。但也许有人会问,刚才举的例子都是国外的,中国基金会这样的案例在哪里?这就是今天的主题,希望更多的中国基金会可以打开思想的疆界。 

其实我们的身边已经到处可见这样的事情,比如我们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和拥挤是个大问题。采取了不少办法,有些有效果,也有些不太有效。直到有一天,我去机场发现一个变化,让我眼前一亮。发现送客人的区域很宽,分出几条车道,只有出租车和大巴这些属于公共交通的可以开到最里面那条路,其他私家车必须开到外面的车道。我想这就是一个例子,交通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是用公共优先的价值观引导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好案例!


责编 | 李嵘函

排版 | 洪   峰 

石敏诗

什么是秘书长说?
“秘书长说”是由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CPFF)、3ESPACE公益创新空间联合主办的系列主题沙龙。2016年,我们将定期邀请以CPFF组委会成员为主的非公募基金会秘书长,围绕核心主题“非公募基金会的创新与冒险”进行主题分享,通过秘书长分享、嘉宾对话、NGO参与等形式,促进公益行业各层面从业者的交流沟通。

往期回顾

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不知的慈善法那些事 | ”秘书长说“第二期

基金会开放日+秘书长说 = 非公募基金会不再是个传说!

秘书长组团爆料!“研究”与“基金会”之间的那些事儿 | 非说不可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China Private Foundation Forum, CPFF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China Private Foundation Forum, CPFF)自2008年发起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已连续举办八届。论坛通过举办行业年会、发布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开展一系列行业交流与能力建设活动等,积极有效地推动着非公募基金会行业的健康发展。


3ESPACE公益创新空间

Easy Enjoyable Effective

3ESPACE公益创新空间坐落于北大东门附近,是三一基金会自2015年10月发起的旗舰型公益项目。该项目集交流分享、资助孵化、评估研究功能于一体,通过定期举办公益创新项目的路演会、工作坊、主题沙龙、研讨会、读书会、观影会、辩论会等活动,构建一个创新型公益项目的展示交流平台、一个线上线下公益项目的资源对接中枢、一个初创型公益组织的孵化加速空间,一个公益理念的传播推广基地、一个公益人的欢聚活动社区、一个公益资助有效性的研究中心,从而激活中国公益行业的创新生态。 



更多精彩

敬请扫描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