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论坛回顾 | 公益如何出圈?这场“奇葩说”可能讲透了
导读:
11月25日,由建辉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平行论坛——“公益出圈,路在何方?”顺利举行。论坛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同仁,共同探讨公益和商业互相跨界的可能性。本文摘取会议核心要点,分享如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平行论坛上,建辉基金会执行理事黄晓丹女士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员喻红岩先生,腾讯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经理、腾讯基金会品牌传播总监邓江波先生,智和汇联合创始人私域流量专家丁锐先生及颗粒公益创始人、《创建一个公益品牌》作者顾源源先生四位嘉宾,对公益机构是否要出圈?怎么出圈?出圈后有什么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讨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上演了一场公益圈里的“奇葩说”。
这次建辉基金会以“公益出圈,路在何方”为议题,围绕【商业是否需要公益?公益是否需要商业?】【公益组织如何建设自己的私域流量】【公益组织如何有效传播,成功出圈?】等话题进行探讨,希望集百家之长,通过富有创意的合作模式和传播形式,既为公益出圈提供一个解决路径,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公益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论坛回放
“公益与商业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喻红岩以自身服务社区并最终赢得社区信任的亲身经历,告诉现场的与会者,赢得信任就会赢得成果。这段经历为公益与商业相融的可行性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他认为企业与个人一样是有人格的、有价值观的、有自己的特质的,当我们在讨论该如何出圈的时候,应该把企业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喻红岩还补充到,企业家个人的行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靠企业带动更多人做公益。
“出圈其实是为了入圈”
邓江波则认为,我们应该弱化圈层概念,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双方价值上的契合之处。
公益圈和商业圈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圈,他们之间是有一些融合的。做公益可能要更多地强调它的使命感,以及对善的追求。但公益在很多方面其实是要向商业学习的,或者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去操作的。比如,组织的管理如何更有效率,财务管理如何要更加透明,对捐赠人的服务如何到位等问题都要向商业学习。
捐的钱虽然不是买东西,但有必要解决“如何提供好的服务”的需求,这些其实跟企业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对于出圈的观点,邓江波还表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个标签,形成不同的圈。当我们在讨论出圈,去强调这个部分的时候,才会导致好像公益的出圈、商业的跨界变成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寻找双方在价值上的契合之处,也许不是完全契合,但是我们要找到那个机会。
“出圈只是一种选择”
现实中的公益to B,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很多企业家在一个人默默地做慈善,没有选择机构的原因,一个是基于对机构组织的不信任,另一个可能是不了解对应的机构。
公益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完善的信任体系,以及专业的团队来满足供需关系,做好to B出圈。
对于社会来说,公众对于正能量的关注度一直很高,仅在微信视频号,正能量热度仅次于美食,排名第二。面对这么大市场潜力与需求,公益to C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顾源源认为,公益与慈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公益是一个参与的入口,而慈善则是解决问题。社会问题是解决不完的,但公益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出现,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在传播方面,公益的传播要尊重大家不做公益的权利,要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做公益给想看想做的人看就够了,想清楚为什么做公益,找到内心的爱,传递情绪。感同身受才能引发行动,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对机构而言,关于要不要出圈,这只是一种选择。传播与影响力是一种选择,小而美也是一种选择。
企业影响力与美誉度是平等的,在两者平衡时,可以考虑出圈;而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就会有风险。
公益出圈存在风险?
喻红岩与邓江波认为,公益出圈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出圈。出圈与商业是可以实现的,但风险就是企业没有抱着尊重与同理心去做公益,把商业行为包装成公益行为。但无论什么目的,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公益,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他们在讨论中建议道:对于无经验的企业,尽量把自己放在一个配角的位置,谦虚一点,才能规避一些风险。公众是希望看到正能量的,公益要从改变世界的角度,让人感受到价值。
丁锐与顾源源则认为:公益、慈善、商业是互相融合的,公益组织被质疑不是因为负面消息太多,而是声音太小了。一个明星出事会有一大群粉丝为他发声,公益组织因为舆论扭曲力太小,而处于下风。
公益需要改变落后的传播方式,借助商业的方式,通过完善机构系统和制度,把捐赠人变成粉丝,增加舆论扭曲力。用专业管理人,用B端的服务做公益,需要更多商业参与。
乘风而上,未来可期
论坛上,关于出圈的风险,几位嘉宾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与美好愿景。
顾源源建议,公益与国家需相配合,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放权给公益,实现公益多元化,包容更大的可能性;公益组织要带着耐心做公益,要做百年老店不要独角兽,带着初心坚持,不断壮大。
邓江波希望公益组织能多对公众参与方式进行创新,让公益融入生活,每天都是99公益日。
喻红岩也期望公益组织能提供更多端口,让每个民众都可参与。
丁锐期望未来每个人花的1块钱里都有一分钱用做公益;商业海报有公益慈善的露出,公益海报也有商业的价值。
此次平行论坛嘉宾们的激烈探讨,为企业参与公益的融合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打破基金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宝贵建议。
建辉基金会自创立以来,一直以“满足捐献者效用,从而创造更多捐献者”作为基金会的使命,为实现“人人公益”的理想局面而努力。
本次论坛仅仅是个开始,建辉基金会希望与大家一起,号召更多企业与个人积极发展和投入公益事业,为开创中国特色公益事业发展道路添砖加瓦,更加积极有为地建设一个有活力、有秩序的基金会生态。让公益为商业注入灵魂,让商业为公益插上翅膀。
END
-继续和基金会论坛共创共建-
-2020年会更多精彩-
排版 | 陈晨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