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如何共绘公益慈善生态地图
导读:
在“生态新知”的前七篇文章中,我们引入了美欧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案例。这些文章都在反复传递一个主题:究竟什么才是公益慈善领域的“生态”?这种生态有怎样的潜力?潜力又应该如何得到释放?有哪些创新模式可供借鉴?2021年9月,WINGS发布了一本最新手册《Acting Together to Lift Up Philanthropy:WINGS Guidance on How to Build a Supportive Ecosystem》,该手册通过考察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组织的目的、功能和影响,展示了它们是如何为长期的社会变革做出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慈善支持生态系统(PSE)。因报告原文篇幅较大,本文对其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这份划重点的学习笔记,能够促进更多我国公益人对“公益慈善生态建设“概念建立新的、更具包容性的理解,并做到更好地认识公益基础设施组织的价值。
▲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需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公益领域的很多从业者因而致力于运用创造力和适应力,建立一个更快乐、健康、公正和可持续的世界。——当然,这些变革者需要受到支持。他们需要资源、资金和能力来强化自身,他们需要有利的政策、也需要可以影响立法者的优化制度环境。
就像任何有机系统一样,这些在一线努力付出的行动者所需要的是 —— 一个强大、多样化和相互关联的公益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要支持他们、服务他们,使他们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繁荣发展,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一个良好的公益生态系统中,这些服务性职能要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组织来执行,包括网络和协会、学者和咨询顾问、倡导平台、在线捐赠和数据平台、联合基金(collaborative Funds)、多方利益相关者平台、技术支持,当然还有私人捐赠者本身。一线组织将受益于这些基础设施组织的贡献,在其基础上实现影响和资源的成倍增加,让社会变革显著加速。
慈善支持生态系统(Philanthropy Support Ecosystem, PSE):本报告中,这一术语被定义为“一个由彼此相互作用的组织和活动所组成的社群,这些组织和活动帮助并使慈善事业实现其潜力”。
1
三类参与构建生态
的基础设施组织
参与慈善支持生态系统的组织往往也都是公益组织(但并不局限于公益领域),它们通常被称为“基础设施组织”。此类组织分为三大类:只专注于慈善事业的公益组织、将慈善事业作为其业务范围的组织、支持生态系统发展的资助方。
2
四种匹配生态发展
需求的组织职能
我们曾经深入解读过一个针对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组织的4Cs评估框架(点击阅读:都说自己是公益慈善基础设施,你和别人有啥不一样?>>>),根据该框架,我们可以看到基础设施组织具体发挥哪些职能、如何满足生态发展的相应需求:
3
四步绘制
慈善支持生态地图
构建一个有效的慈善支持生态系统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有机的发展过程。在讨论如何构建之前,首先出现的问题是“谁领头?”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很明显的是,领头的应该是希望看到一个更高效的慈善事业的所有个人和组织。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生态发展将取决于当地具体情况,但无论是谁发挥带头作用,都应确保相关各方都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想要开始推进生态建设工作,绘制一份慈善支持生态地图是必要准备。一张靠谱的生态地图可以显示生态内各组织间的关键关系、评估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弱点、明确供给方面的差距和发展障碍,并就如何应对挑战提出解决思路。
WINGS在这份最新报告中,提供了以下四个步骤的操作性指引,用于指导“领头羊”开展绘制所在国家和社会的慈善支持生态地图,并最终能够公开发布出来:
阶段1
选择一个团队,设定目标和预期成果
与核心团队和专家一起设计工作坊,以确定绘制生态系统地图的目标、成果和参与者。
该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① 在各阶段所需的小组成员类型有哪些?
建议采用参与式研究的原则,团队指导委员会应包括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
② 应取得哪些成果,实现这些成果所需的原则是什么?
应允许差异性的成果出现,因为不同的慈善支持生态涉及不同需求,例如:
- 针对公益基础设施组织:确定他们的角色、展示他们的价值、规划合作机会,以及增加对他们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 针对一般公益组织和运作型基金会:了解可获得的支持类型,以便产生最大影响。
- 针对跨国公益项目执行和资助者:刺激当地资源的积累,加强对资源薄弱地区的慈善支持,提升长期可持续性。
- 针对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慈善领域的前景,并识别出加强这一领域的杠杆力量。
③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既具有参与性又符合其目标,必须让哪些利益相关方参与?以及在每个阶段,需要每个利益相关方以何种方式参与?
理想情况下,参与研究慈善支持生态地图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是能够代表地理位置、议题种类和各种受益方的参与者,包括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组织、资助者、政府、一般公益组织。指导小组要确保根据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要和利益开展工作并进行协调。
阶段2
使指导手册适应当地实际情况
与核心团队和专家进行案头研究和举办参与式的工作坊,以了解慈善事业的现状、现有差距以及对绘图工具的调整。
该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① 该地区的慈善支持生态成熟度水平如何?
可以先根据现有数据评估个人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当地的绩效水平,可以使用4Cs框架来进行评估。
② 可用数据的范围是什么,当地慈善支持生态的内部差距是什么?
③ 对公益基础设施组织的分类多大程度上符合当地生态的情况,是否有必要调整?
阶段3
绘制慈善支持生态地图
1、举行会议,向基础设施组织(PSOs)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介绍研究结果,并确定慈善事业的共同愿景;
2、举办共创工作坊,与基础设施组织(PSOs)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地图实况,并识别核心行动主体和缺失的行动主体,以及生态系统的优势与差距。
该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①当地慈善支持生态的既有状态是什么?
可以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
- 我们如何描述这个国家的慈善事业?
- 我们在慈善事业方面有哪些差距?
- 我们如何填补这些空白?
②当地公益基础设施组织的整体情况如何?
具体问题包括:
- 组织实体类型有哪些?
- 为哪些生态内利益相关者服务?
- 它们还可以与哪些其他公益组织合作,合作的性质和频率如何?
- 它们都具有哪些服务功能? 哪些功能占主导地位?这些功能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如何?
- 当地公益基础设施组织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何? 偏远区域是否也能得到很好的服务?
- 当地公益基础设施组织为生态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了什么价值或资产类型?
- 当前的生态系统如何服务于不同形式的慈善领域?
阶段4
开展下一步工作来强化慈善支持生态系统
与在绘图过程中积极参与、扮演关键角色的基础设施组织(PSOs)合作,举办共创工作坊,确定优先行动领域、描绘共同愿景、并制定行动路线图。
该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① 根据绘制生态地图的经验,绘制团队对该区域目前/期望的慈善发展情况的认知是如何演变的?
② 主要参与者可以通过哪些潜在方式或模式来解决这些差距?
③ 各个利益相关方为解决这些差距作出了哪些时间、资源和知识方面的承诺?
④ 如何保持利益相关方的持续参与,以评估各项干预措施的影响并继续取得进展?
4
五项慈善支持生态
系统评估指标
慈善支持生态系统可以决定慈善事业在一个地区的影响力,也可以决定其影响力的大小。和公益项目一样,慈善支持生态系统是否有效,也需要有一些工具和指标来进行评估。比如印第安娜大学礼来慈善学院的“全球慈善环境指数”和亚洲慈善与社会中心的“行善指数”等,都在这一领域发挥了开创性的作用。
在进行生态整体发展水平评估时,WINGS在这份报告中推出了新的工具。本工具有助于为关心和参与慈善生态构建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加系统的方法论及衡量标准。在4Cs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多样性(Diversity)”这个新的维度。
除了强调慈善生态中“多样性”的意义,本工具的特点还在于,着重生态中的关键利益相关方和意见领袖的观念、看法,甚至认为其对生态战略如何发展的影响力不亚于客观数据。本工具提出了一套框架、指标和方法,帮助我们对所处慈善生态系统的优势、需求和潜能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且建构一套区域性的(适合所在国家和社会环境)的集体叙述,并在同一个架构下促进全球不同国家之间慈善生态之间的对话交流。
案例
印度:打造能“破圈”的捐赠公信力
自2000年以来,印度的私人慈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企业社会责任法等法规也催生了对技术专家的需求,这一趋势导致印度慈善机构整体在资源、能力、公信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可被感知到的变化。然而,印度的慈善生态系统似乎缺乏内在的彼此联系,特别是在2019年新冠病毒爆发之后,许多当地从业人员表示,整个生态系统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更快的协调。
2010年,印度一个开创性的战略慈善组织达斯拉(Dasra,在梵语中这个词表示“开明捐赠”)发起了达斯拉慈善周,以促进合作、追求规模效应。作为慈善周的一部分,该组织还设立了达斯拉慈善论坛,以平台的形式展示印度社会变革的多种创新模式——从社区层级由非营利组织主导的解决方案、到与政府合作的多方协作,并将这些举措推广到更广泛的社区,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十多年来,这一活动汇集了非营利组织领导人、慈善家、基金会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方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印度公益慈善的前进道路。
印度最大的共同捐赠活动——达斯拉捐赠圈(Dasra Giving Circles)也诞生于该论坛。在召开特定捐赠圈会议前,达斯拉会对具体慈善领域(教育、性别、营养、卫生等)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并编制一份相应的非营利组织名单,列出其中正在对某一问题采取有效办法的组织,供捐赠圈进行资助。同时,达斯拉也会对被资助组织进行成效评估,并将报告提供给捐赠圈。至今为止,达斯拉已经组织了11个捐赠圈,并直接为相应的非营利组织筹集了560万美元。而这种模式的资助,又进一步增加了被资助组织的公信力,使得它们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其中最新组织的3个捐赠圈成员中已经可以看到来自印度以外国家的捐赠,这表明达斯拉这类平台组织不仅能促进印度慈善生态内部组织的合作,更提升了印度慈善事业的国际声誉。
案例
肯尼亚:加强能力建设,推进上千家当地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980~1990年代的国际支持、以及2000年代的有利政策转变,为支持肯尼亚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肯尼亚当地协作网络和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目前已初步打造了一个内部协调良好的慈善支持生态系统。不过当地从业人员也指出,在公信力、能力建设、数据共享、行动研究等方面,肯尼亚仍有改进余地。
肯尼亚社区发展基金会(KCDF)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得到了阿加汗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支持的公共慈善机构。该组织认为,当社区能够采取自己的解决方案应对其发展挑战、并利用和增加自己的资源时,便可能产生迅速和持久的变革。基于这一信念,KCDF每年将其资源的25% ~35%用于能力提升,以帮助发展地方机构,继续确保地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KCDF还与有组织的社区和个人合作,促使这些社区和个人将资金与KCDF一起进行捐赠投资。捐赠者通过一系列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资金支持KCDF,KCDF则代替捐赠者仔细分析肯尼亚的发展需求,匹配合适的倡议(提案)进行捐赠,帮助促进捐赠者的目标。自1997年以来,KCDF向社区发起领导的项目提供了超过2120万美元的捐赠,这些项目覆盖生计、教育、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有效治理、组织成效、在线学习等领域。通过与受赠方的直接和间接接触,KCDF自成立以来已与2000多个当地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极大促进了国内慈善事业数量的增长。
案例
俄罗斯:提供公信力、推广慈善事业最佳实践
在政府支持、企业捐赠增长、社区基金会和捐赠平台兴起的推动下,俄罗斯的慈善事业从1990年代的小额资金规模、增长到2016年的25亿美元。与印度和肯尼亚相比,俄罗斯对数据和知识共享的重视带动了更多对公益项目的成效和影响评估。同时有人指出,当地慈善事业在观点和方法上各自为政值得关切,内在缺乏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在未来导致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
俄罗斯资助者论坛(The Russian Donors Forum)由俄罗斯最大的资助型机构所组织而成的协会,截至2020年,它已连结了超过55个成员机构。RDF认为弥合生态系统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信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DF于2004年开始举办一项名为“Tochka Otshcheta”(基准点)的比赛,评比内容是以公益慈善组织年度公开报告为基础而得出的透明度水平。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RDF还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了透明度评级。
为了进一步鼓励专业精神和诚信,RDF还开展了一项名为“ Repositoriy Luchshih Praktik”(最佳实践资料库)的倡议,组织企业公益慈善领域的领导者们汇聚一堂,确定企业在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佳实践案例与做法。2018年当年,32家参与企业用于支持各种公益慈善项目的资金总额达7.779亿美元。
参考资料:
Acting Together to Lift Up Philanthropy:WINGS Guidance on How to Build a Supportive Ecosystem,2021. 详情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感谢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对本系列议题文章的大力支持。
编译 | Lynn
编辑 | 任梦洁
排版 | 陈晨晨
-近期热文-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