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全斌:行动起来,成为改变的力量——基金会论坛这三年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基金会论坛”)年会是公益慈善领域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从2009年起已连续举办13年,众多基金会在这里,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洞悉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以下简称“2022年会”)于11月22日-23日在江苏常熟举办,主题为“韧性发展 勇毅前行”。现已开放回看,请扫描文后二维码回顾主论坛和平行论坛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在2022年会主论坛上的演讲。
吕全斌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
*点击视频,回顾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的演讲《与行业同行,基金会论坛这三年》
各位现场的基金会和公益伙伴,屏幕面前观看本次年会的伙伴,大家好!我是基金会论坛的吕全斌,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
今年是基金会论坛的第14年,是一个上初中的年纪了。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线上年会,在轮值主席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和组委会成员的支持下,我们今年下了决心把年会搬到线下,充分体现了这次年会“勇毅前行”的主题。今天我们能在这里相聚,既是我们的勇气,更是大家的勇气,感谢各位的支持能让我们在这里相聚。
01
从三年前说起
三年前的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及1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伙伴、基金会同仁相聚在福州,一同参加基金会论坛2019年会。三年前的会场,我代表基金会论坛秘书处发布了基金会论坛当时的战略构想和优先议题:提升中国基金会的核心能力,推动基金会行业生态要素齐全和良性互动,打造支持基金会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记录中国本土基金会的历史发展。
战略发布结束,正踌躇满志谋发展之时,转眼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而这个疫情管控一转眼就是三年。
这三年来,国家和社会非常不容易,我们行业也不容易。有的基金会注销掉了,还有的基金会缩水了。但是我觉得大家没有人愿意躺平,也没有人主动妥协,基金会论坛也没有,我们始终想和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在缝隙中不断求发展。
02
基金会论坛这三年的韧性发展之路
响应行业需求,与更多基金会在一起
疫情不仅没有把我们干趴下,更加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行业与我们同在,我们与行业一起发展。
有社会问题的地方,就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地方。回想三年前,武汉疫情发生后,大家来不及安稳地过一个春节,众多基金会伙伴迅速行动起来,参与抗疫工作。我们秘书处也注意到大家的动向,开始关注和展现中国基金会在这次疫情当中的表现。我们发布了中国基金会战疫行动时间轴,做了很多访谈。随着疫情的逐渐回落,我们又联动了17家基金会,支持了湖北公益组织发展,持续帮助他们提升发展的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又发起了《中国基金会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共同倡议,233家基金会签署了这个倡议,和我们一起响应。
疫情前,我们主要联系的是基金会论坛组委会和合作伙伴的几十家基金会。而这次疫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广大的基金会不仅受到疫情影响,而且有彼此链接的需求,关键大家都没躺平,让我们真的跟大家连接在了一起,和很多伙伴协力前行。
同时,基金会论坛的传统活动——年会,2019年线下是超规模的,当时报名参会有1200多人,2020年线上年会预约参会2100多人,2022年线上预约有3500多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化身“节目组”,“隐身”在屏幕的背后,鼓励各地伙伴小规模办会和观会,年会从中心化到遍地开花,从北京到上海,从温州到广州,从福州到成都,从呼和浩特到云贵高原,还有不能忘记的鄂尔多斯,都有我们的伙伴。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连接到的基金会达到了3700多家,更多的伙伴与我们站在了一起。
在历史的河流中,因人而聚
对于行业来说,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我们在多年的探索中始终聚焦“人”这个关键要素,紧紧抓住人、围绕人、汇聚人。
2008年,一群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秘书长经常聚在一起学习交流,他们发起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2016年为了响应基金会秘书长的常态化学习交流,我们设计了“秘书长说”和基金会开放日等活动。
2017年以来,我们又先后组织了20多名经验丰富的秘书长们访欧、访美交流。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基金会的人才,我们开发了基金会素质能力模型库。
2019年,基金会论坛更是自掏腰包,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基金会新任秘书长的能力模型和学习路径。在此基础上,2020年底,我们启动了“鸿鹄计划”,针对任职三年以内的基金会秘书长,开展长期陪伴。两年时间来,共有421家基金会的544位新任或后备秘书长参加,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
我们看到许多学员,不仅在专业能力上开展主动学习,同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参与到行业建设中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这次年会专程不远千里赶来。
2021年鸿鹄计划有10个秘书长,针对他们共同的问题意识——基金会中层人才培养,组成了学习小组,用半年时间,访谈了20位资深秘书长,梳理出一份10万余字的报告(欢迎您点击此处,查阅这份报告《基金会中层团队如何培养与成长——以20家机构经验为例》>>> ),成为行业在此话题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珍贵材料。
这次年会结束之后,大家很快会看到一份简报,正是由一群来自鸿鹄计划的秘书长共同编写。他们三天前刚刚认领这个任务,会根据这两天自己参会的学习笔记,编写出基金会论坛历史上第一份年会简报。年会结束后,当大家拿到这份沉甸甸的成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背后的这些努力成长、默默为大家贡献的秘书长们。(欢迎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这份基金会论坛历史上第一份年会简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简报暨观会笔记合辑》)
正是我们这每一个人,一代代人,共同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历史。去年,中国第一批基金会已经40年了,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也想和大家一起记录曾经发生的历史。
屏幕上的这位商玉生老师,有一些人认识,更多人对他应该是陌生的。他是我们公益行业推动行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前辈老师,1994年他就在谋划中华基金会联合会的成立。但是他最亲近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做了哪些事,为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而且遗憾的是,给他做的口述史刚开始没多久,他就因病离开了我们。
商老师过世后,他的家属把他跟公益工作有关的所有资料都交给我们。长青文献图书馆不断去整理,不断地电子化,现在全部整理出来有达1636件,累计16394页,提供给行业去研究去了解这段珍贵历史。
像这样的前辈老师和公益组织还有很多,当他们垂垂老矣之际,我们想抓紧抢救这些历史记录,为行业传承下去这些宝贵的财富。于是我们发起了“长青文献图书馆”项目,我们想记录、传承、传播中国民间公益。
从2019年一个存放档案的小房间,只有几副书架,到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公共空间。已经有885家公益慈善机构给我们捐赠过图书档案,现在我们有图书资料近7000册;档案2000多件。
还有一位让我印象特别深的老前辈,他是某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完整参与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立法过程,现在已经退休了。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整理好的图书和历史资料,开着车给我们送过来,送了七八趟,捐赠资料有上千件。
还有很多伙伴尽管不是公益慈善从业者,来到长青文献图书馆做志愿者,最年长的已经60多岁,最小的还不到10岁。他们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016小时,相当于127个工作日。
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这些一个个具体的人,成为了新的历史印记。
把台子搭起来,把桥梁架起来
作为一个行业平台,我们也深知自己搭台子、架桥梁,促进更多行业沟通和对话的责任。
个体组织的成长,离不开扎根良性的土壤,而基金会在土壤培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三年前,我们发布了催化区域公益生态的“福建模式”(欢迎您点击此处,查阅这份报告《催化区域公益生态:基金会的机遇和责任——以福建省公益慈善生态发展为例》>>> ),希望推动基金会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价值。
三年来,我们从基金会在行业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不断输出成果,已经累积发布10+万字的文字,实践报告2份。
更令人振奋的是,不仅是看资料读报告,知行合一,各地伙伴正在自发有机地生长,区域基金会平台试点行动如火如荼。
2021年11月,首届山东基金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再过三天他们就要举办第二届的论坛;2022年7月,安徽公益行业共建平台正式启动;而已经举办了9期基金会沙龙的湖北也在紧锣密鼓筹备湖北基金会发展论坛……期待未来更多基金会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中充分释放领导力。
对基金会的影响,不仅仅在内部,还要关注影响我们发展的环境。
真爱梦想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曾说过:你要跟政府建立信任,最好的信任基础是什么?是彼此的了解。你要知道政府关心什么事,在做什么事,同时也要让政府了解你关心什么,你正在做什么,没有这种彼此了解,信任是不存在的。
随着大家给我们的能量越来越大,对我们的期待也越来越多。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20年5月,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新政策:一些基金会即使运作合规,也可能无法取得当年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这是关乎我们全行业命运的大事。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开展工作。我们发起行业调研和组织各方研讨,并呈递调研结果和开展相关倡导,最后为2021年2月衔接政策的出台尽了微薄之力。
基金会论坛有责任扮演这样的角色,把大家分散的意见、经验梳理归纳出来,也能把政府的政策传达出来,互通信息,减少误会,加强信任。用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的话来说,“这样的沟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03
CFF与行业未来继续携手勇毅前行
穿越历史的隧道,面对即将回归常态化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
一手抓人:为中国更广大的基金会秘书长群体打造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除了秘书长,为帮助更多基金会从业者,做好专业资源对接;未来,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起支持理事长和理事的项目……
一手抓组织:我们究竟要推动中国的基金会去哪里?什么是一个中国的好基金会,这将是未来三年我们重点探索的。
深深扎根区域:经过过去三年在生态建设的探索后,未来我们将紧紧地扎根在区域的社群里,推进更多试点行动。
推动政社友好互动:未来我们还将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持续搭建政社沟通桥梁,推动公益慈善相关政策完善和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民主。
一手抓人,一手抓组织,深深扎根在区域,推动政社友好互动,最后用长青文献图书馆把大家所有奋斗的历程记录下来。
最后感谢组委会和各位这几年默默支持基金会论坛,我们一路相伴,不孤单,有力量。
2012年我第一次作为基金会论坛的总干事,开始参与行业建设,到今年已经十年了。也是在那一年,何道峰会长说:稚嫩的肩膀,扛起沉重的使命。现在正是我们大家一起扛起行业建设大旗的时候。
三年前,年近90岁高龄的资老师来到福州,与我们这些晚辈交流。我一直牢记她说的:“尽量有多少空间就做多少事情”,“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力量做,凭自己的良心做,一点一点脚踏实地去做,每个人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为同胞、为这个社会上其他的人做一些事情,看到哪些地方需要,就去填补,自然而然就会推动社会进步。”
我和红波今年都是40岁,距离资老师差了50年。我时常会想,50年后的基金会行业又会是什么样。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在一起,不悲观不失望,行动起来,最终会成为改变的力量!希望那时我们都还在。
谢谢大家,希望下一次相见,不用再等三年。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已结束,11月22日-23日的1场主论坛及8场平行论坛,欢迎您扫描上图二维码回看。
欢迎关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渠道,观看更多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2年会产出的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CFF2008
官方网站(请复制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访问):
http://www.cfforum.org.cn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