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扒清华征婚男,8年超过50倍怎么做到的?

马赛客 交易门 2019-06-08




三个多月前,交易门发布了一则征婚启事。男主投资美股8年收益超过50倍。虽然主动承认自己“相貌普通”、“不爱做家务”,但因要求应征女生“身材丰满”、“女博士优先”,还自诩“巴菲特式的人物”,他在评论区饱受调戏。

出于好奇,我决定亲自跑去北京拜访男主,一探究竟。

男主住在海淀区西北的龙泉寺附近,位于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南线的车耳营村。龙泉寺以吸引高学历人才著称,法师动不动就是博士、教授,被戏称为“清华北大分校”。

农家乐老板带我穿行景区时说,村子里儒道释、灵修、冥想、心理学组织五花八门。因为是工作日,游客很少。10月的北京,夜晚凉风习习,月明星稀,群山掩映,的确是个清静之地。

来到半坡,一扇铁门后的三层小楼,便是男主的住处。他叫徐英武,拎个行李箱在这个农家乐已经住了二十多天。

徐英武最近三年大部分时间住在英国的约克郡,有半年住在纽约长岛。这次车耳营小住,他不是冲儒道释、灵修、冥想、心理学来的。他在山脚的驾校学习,几天前刚刚挂掉科目二。



优哉游哉

从地铁16号线终点站北安河出来,往西北方向再走7公里左右,才到徐英武的住处。这里可以看到市区夜晚的灯火通明,和白天的雾霾迷城。

如果不练车,徐英武每天早上会睡到自然醒。他晚上睡眠较浅,早晨睡得沉,村里喜鹊、乌鸦的聒噪,不足以吵醒他。吃完两个苹果做早餐,他会扫荡一圈新闻,下下围棋,翻翻公司财报。午饭他通常会走到山脚的驾校食堂,来回一趟,算是敦促自己运动。中午睡一觉,下午看看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优哉游哉等晚饭时间再出去溜达一趟。

徐英武无需频繁交易,但他还是经常熬到晚上十一二点,尤其是前几年。“看到市场跌宕起伏的,兴奋。”

他喜欢在自己长线持有的股票上反复倒手,做短线。这种交易不会是很大的仓位,他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要不然干啥?”徐英武笑着说。他翻出交易记录给我看,最近连续好多页绿色(盈利),偶尔再接几单红色。

不上班之后,徐英武深居简出,较少跟人打交道。他最近有意识地保持运动,但显然做得不够好。我跟他在村子里住了两天,有一天走到12000多步,他两次满意地说:“今天不错,今天不错。”

徐英武在英国约克

徐英武非常享受这种自由作息的状态。不过2010年刚开始全职做美股投资时,徐英武压力比现在大得多,也辛苦得多。那两年他看了过千份上市公司财报。

财报里面很多概念,如果只是看看,翻翻就过去了。但遇到直接影响投资决策和投资收益的指标,徐英武不由得慎之又慎。刚开始很多概念他都一头雾水,一边翻一边查Google。

摊薄的每股收益跟每股收益有什么差别?

GAAP下的损益表和Non-GAAP下的损益表,哪个才是更真实的?有些公司表示提供Non-GAAP数据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业务和盈利水平。可怎么才算股东利润呢?

有时候一个概念,徐英武要花上半天才搞明白。

跟读书的感觉类似,一份财报在徐英武手里,从越读越厚到越读越薄。经常关注的公司,看看变化就行;财报看起来很复杂,读半天摸着头脑的,他就不掺合。

“财报看起来比较复杂,往往有问题。”徐英武说。他喜欢投资市值较小的公司,财报相对简单。



“悲惨的2008”

走上投资这条路,是徐英武人生众多随机事件之一。之前他在两家世界500强待过,第一家公司任中国区IT经理,第二家任中国区IT总监。2008-2009年在上海工作时他年收入差不多50万人民币。

不过IT可不是徐英武想做的。

1993年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时,徐英武本来选的是科学哲学,结果去了电机系。去剑桥大学读MBA之前,徐英武申请过好几所学校的神学、哲学专业。“就想学学基督教的历史,跟信仰没啥关系。”

徐英武上学时喜欢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在国外都是很有钱的家族子弟的爱好,精英才有的教育。平民子弟就学学电机工程不挺好吗?”他自嘲道。

为了养家糊口,徐英武还是一丝不苟地做好IT工作。他曾帮银行写过类似网银的系统,2004年跟朋友合伙创业,做过一个“支付宝”。他们的产品先于支付宝上线,但方方面面的资源都不是一个量级,最后难以为继。

企业里面的IT工作,如果是Google、亚马逊这样的,肯定很重要,但像徐英武待过的水泥企业,就不那么重要。徐英武经常需要跟多个部门协调,他不喜欢频繁跟人打交道。即便做到IT总监,他还是免不了要听命于人,这种感觉特别差。

徐英武看起来很温和,内心却敏感又要强。

2006、2007年,徐英武终于可以喘口气,家庭收入除去开销之后开始小有余钱,然而工作激情也随之下滑。闲暇时他常阅读投资理财相关文章,纯粹出于兴趣的的阅读。那两年A股正经历一波急促的大牛市,徐英武坐得很稳,连户都没开。他觉得股票这事不务正业,很“二流子”。

2008年到香港开会,徐英武在花旗银行开了个美股的交易账户。他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亿创理财(E*TRADE,NASDAQ:ETFC),这是前两年看投资类文章时,一个作者推荐的公司。几天时间他大概赚了2000美元。

花旗银行手续费也够狠,单边30美元。

“就像麻坛谚语所说的,‘千刀万剐,不胡头一把’。初次交易的快速盈利,给我带来了悲惨的2008。”

一家地区银行股价从20美元跌倒5美元,徐英武觉得实在便宜,欣然出手。后来这家银行破产了。这一年他亏掉65%。

徐英武不认为这跟经济危机有多少关系,是自己压根没搞明白。幸运的是本金不多,一万美元。



豁然开朗

徐英武坐不住了。

这不全是钱的问题。一万美元就算全亏掉,对徐英武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他不能吃这样的哑巴亏。

在车耳营村,我拿着录音笔跟徐英武散步。他说股票做得好的人,一定是争强好胜、内心极其强大的人。

我们在村里散步时的随手拍

2008年折戟,燃起了徐英武的斗志。他大量阅读投资书籍。

看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证券分析》,徐英武豁然开朗。他说价值投资,有些人一看就明白应该怎么去做,有些人看一辈子也不会用这种方法。看完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他就知道企业运营是怎么回事,知道分析企业的关键点在哪儿了。

在水泥企业做IT时,徐英武曾自学会计,深入了解公司财务流程。做仓库管理系统时他跟财务经理一起用EXCEL计算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库存管理涉及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货品和材料的入库、出厂等。“比如三万种零件,接收一个零件,怎么编码管理,需要经过什么步骤入库,采购员做什么,主管做什么,总监做什么。你且得花时间去研究明白呢。”

这段经历让徐英武研究上市公司财报时更快进入角色。2009年初,他对自己做好投资已经非常有信心。他倒没有未卜先知猜中市场底部,只是觉得股票跌得很便宜。每次发完工资,徐英武就把结余换成美元。他给我看入金明细,大多都是5000美元一笔。

这一年春天标普500指数跌到666点,随后整整涨了一年,到次年春天指数翻倍。徐英武共投入四万美元,因为加了杠杆,他的账户2009年年底已经超过20万美元。但前三个月他的亏损超过20%,压力相当大。

“2009年的时候只要搞明白什么是现金流,观察一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对股东是不是很合适,在这个市场就能赚钱了。”徐英武说,“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办法。”



公司估值太难了

2010年,徐英武辞掉工作,全职做美股投资。2009年的5倍收益让他相对从容,但他深知做好价值投资,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继续看书,研读财报。他看过市值10亿美元以下的所有公司的年报,那是寻找投资标的主要手段。

徐英武有一个简单的粗选股票的逻辑:市值太大的不碰;财报看不懂的不碰;行业不懂的不碰。

不碰市值太大的公司,是因为他不想做基金经理的交易对手。

徐英武认为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只是想做大规模收管理费,而不是追求收益最大化或者风险最小化,但他还是对基金经理充满尊重,不太愿意成为他们的交易对手。

行业不懂的不碰。这是巴菲特反复强调的。一些行业非常好,产生很多的现金,但徐英武还是不会碰,比如医药。他不是学生物也不是学制药的,不懂行,这种钱只能不赚。

不过懂或不懂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一个公司研究来研究去,你就会下意识地买入它。不信你试试。人就是这样。”徐英武说。

2008年买银行股,徐英武就是走进这样的误区。他给银行写过系统,看过不少关于银行的书,结果买了一只很快破产的银行股。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的财报就属于徐英武看不懂那类,宏观经济、利率、结构化产品,看得他晕头转向。他至今不用宏观经济分析和利率分析指导自己的投资。

2012年春节前,徐英武买入一家经营传统超市、折扣店和食品批发的公司,他把公司翻译成“苏坡唯流”(Supervalu, NYSE: SVU)。当时的市盈率在5倍左右。

徐英武对这家公司的历史和经营状况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优缺点罗列得非常清楚。4月份发布季报,业绩超出预期,下季度预期乐观。股票大涨了一个星期,他的头寸有了大概10%的盈利,但他没有卖出,还在之后价格下跌时加仓,达到五成仓位。7月份再出季报时,徐英武在两天内抛完所有持仓,本金损失高达25%。

“促使我卖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季度报告和原来管理层的预期相去甚远,预期每股收益0.38,实际是0.19;第二,折扣店的运营远比我想象的差,本季度是苏坡唯流第一次披露折扣店的财务和运营指标。”

2012年上半年标普500上涨8.5%,徐英武的权益回报24%。6月底做半年总结时,他对下半年的回报信心满满。“目前我的组合里面的所有股票,都明显低于今年元旦的价格。这些都是好公司,价格一定会涨起来的。”

到年底,标普500年度涨幅14%,徐英武损失了22%。



“95%的公司我都不懂”

从全职交易的2010年开始,徐英武连续两年都是接近翻倍的收益,一路顺风顺水。但2012年7月挖下的大坑,他整整爬了一年。算上前几个月的回撤,徐英武一度长达16个月处于不盈利的状态。

“这个16个月你是怎么度过的?”我问徐英武。

“熬着啊,怎么办?”徐英武说,“那次真是很不好受,很苦恼的。”

不过徐英武并没有恐慌。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徐英武连续追加资金近20万美元。当时他刚卖掉一套北京的房子。在他亏钱亏得郁郁寡欢时,几个朋友把钱交给他打理。正是2012年11月,徐英武的曲线重回上升通道,2013年他再度实现翻倍收益。

高波动是高收益的孪生姐妹。这就是徐英武要承受的。

不过在2012年的大幅回撤后,徐英武做了些调整。他开始控制杠杆,不再投不熟悉的行业。现在他持仓通常三五只股票,关注的公司200家左右,每一家公司他都翻过财报。

做股票至今,徐英武一共买过一百多家公司的股票,包括生产女性用避孕套的女性健康公司(Female Health Company, NASDAQ: FHCO)、开发餐馆点单应用的“开桌”(Opentable, NASDAQ: OPEN)、医疗保险分销商易康(eHealth Inc. NASDAQ: EHTH),以及让他痛苦不堪的“苏坡唯流”等。他承认自己能搞懂的行业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少。

“全美很多公司,95%的我都不懂。”徐英武说。他现在把投资标的锁定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做这个细分领域中自己能看懂的部分。

徐英武对互联网相关的应用极为敏感,“一看就知道有没有价值”。他曾经投资一家基于云计算的电邮安全公司“自克思”(Zix Corporation, NASDAQ: ZIXI)。“自克思”的主要产品是邮件加密,这就属于徐英武一看就知的类型。他1998年就参与实施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网上银行项目,建设第一代PKI的CA、发放证书、做邮件加密和数字签名,以及浏览器的数据加密。他知道邮件加密市场很小,技术壁垒很高,一旦形成竞争优势,很难被挤掉——实力强劲的公司看不上这个小市场。

“IT的背景让我知道,一套软件企业是不是需要,没有的话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徐英武喜欢那些“必需品”。微信对于用户来说几乎就是必需品,而他找女朋友试用过的婚恋App,目前正使用的驾校App,都不会长期使用。拿到驾照那天,就是他卸载驾校软件的日子。婚恋App,他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已经形成竞争优势的产品,新开发一个产品去竞争,用户获取成本非常高。这就是WPS即便免费也抢不走微软Office市场的原因。徐英武投资过的Opentable,一个用于餐馆点菜的App,如果纯粹从应用开发的角度,找几个程序员写一个App不是一项多复杂的工程。“它的成本主要来自商务。你得招一批人跟那些脑子比较守旧的饭馆老板一个个去谈,这是它的成本。这就是生意的关键点。”

类似财务管理系统、邮件加密系统,除非一家企业被收购,需要统一办公软件,否则没有哪个老板会为了省钱冒险更换供应商。“你要站在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冒那么大风险,公司上下动员起来更换,费很大劲,省不下多少钱。”



“以后会非常有钱”

8年时间,徐英武从4万美元做到200多万美元的规模,曲线日趋稳健,但谈及投资,他没有那种口若悬河、真理在我的感觉。他有时候忍不住拿自己跟巴菲特比比,但他很清楚自己的高收益“主要是资金量小,市场好,外加杠杆”。

现在徐英武每天关注上市公司提交到美国证监会的公开材料,季报、年报、股东投票书、各种重大事件,听他们的电话会议。他觉得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脚踏实地做好的事情。

财务基本功之外,就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用到哪儿学到哪儿。徐英武读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看多个版本的“财务报告分析”,大企业兴衰史。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迈克尔•波特也是让他受益匪浅的大师。他强调说,如果有一些实际的商业经验,可以让投资者对财务指标和专业术语背后的经济活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技术性的难关迈过,就是慢慢理解人性。这时候,闲书会带来帮助,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历史。“这些知识不见得可以为你的具体投资提供帮助,但会拓展你的视野,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这方面,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心理学入门”(大一课程)、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斯巴斯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哪些行为是天生的)对他影响都比较大。

以前徐英武凡事都喜欢探个究竟,喜欢争论,现在他变得安静很多。他知道搞明白一个公司的估值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很难,得出一个笃定的结论很难。况且他赚钱大部分时间都是因为别人犯错误,所以更要尊重持不同意见的人“保持愚蠢的权利”。

“投资你得考虑宏大命题,做一些思维训练。有人说市场总在不均衡状态,有时候偏离大有时候偏离小,有人说价钱总是围绕内在价值在晃动。这是两种思维框架,但是你得有这个能力去包容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观念,看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把问题简化到只剩下白猫黑猫这种状态。”

最初投资美股,徐英武的动力是挣钱,解决温饱问题,求的是身体自由。2009年底之后,他坚信自己“以后会非常有钱”。在资金量超过1000万美元之前,他觉得自己平均一年20-30%“绝对没问题”,但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奢谈每年40-50%的复合收益率。

如果将来钱多了,徐英武会尝试像巴菲特一样进入董事会去影响企业决策。“不需要太多钱,有的公司市值100个million,大概10个million就可以影响了。”

你看,征婚启事里那句“你可能嫁给一个巴菲特式的人物”,徐英武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

多看一眼

招聘+征婚信息各一则

“弄潮儿”袁骏:正该乘“风”破浪时

和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ichard Thaler共进午餐

向巴菲特学习,他是“Warren Chen”他爹

*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 陆挺 | 许韬  | 巍子 | 土匀 | 闫安 | 张文 | 章友 | 马麟  | 马文亚 | 李轶睿 | 朱武 | 蒋敬 | 王辰 | 波特 | 陈韵 | 国泰 | 陈理 | 袁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