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注意哦,读书要“入藏”,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感恩关注👉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2-03-16

















01


注意哦,读书要“入藏”


关于儿童教育的重点,初步先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所以我常常笑你们,尤其现在的人,到哪里都靠电脑打字机,再不然靠笔记本,只晓得讲什么就记录什么。我从小很少带笔记本,老师讲的话,听的时候我就会记得的!我还可以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他讲的话,同时手做记录哦!结果老师讲完了,我记录好了,拿给老师看,都没有靠电脑。


所以培训孩子们的记忆很重要,大家现在的教育方法是叫他背书,怎么样使用这个脑力记住?记忆跟思想两回事耶!就像性跟情也是两回事一样,这些不是普通的心理问题,是个大科学问题,属于人文科学的理念,但是也牵扯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心理学、解剖学都有关系的。


我们刚才讲到记忆力。为什么古人喜欢读诗?是增加记忆力的。至少在我,以及我小时候的同学们的经验,文学愈高、诗词愈好,记忆力愈会增强。但现在的人看书不是读书,光用眼睛看,变成近视,不是用脑子在看。


昨天提出《礼记》里的《学记》,讲到一个字,“藏”,注意哦!入藏。我当年读书都要背书,老规矩是这样的:父亲也好,老师也好,坐到我们前面,我们站着把书本盖起来就背了。父亲说:“嗯!背得很好,但你是硬记的,没有真的背来。”我很不服气,背得一个字都不差嘛!他说这样会忘记的。我说我没有错啊,父亲回我:“是没有背错,但没有入藏。”我听了这句话更不服气,也没有注意。后来因为学了佛学和科学才知道,藏下去、藏在里头叫做入藏,用思想是记忆,这是一个关于脑的问题,古人说用心的心,不是心脏,是要把思想沉下去。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刚刚跟你们提到无记的严重,你们光晓得善恶,而你们做了恶事都无记,你们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要你们办事要你们做事,都是观察你们,你们十个里头有五双都是落于无记,前面做了,后面就忘了,东西摆在这里都忘了,乃至不知道了。我的东西放在这里,你碰到一点点,我一看就晓得了。为什么你做不到让我看不出来呢?因为你无记,随手做了,随手就无记。


做事如此,背书也如此,我读书如果像你们这样读早就完了。现在我所用的,大多是小时候读来的、背来的。许多历史上的事,我十二岁就记下来了。现在读书也是一样呀!看到重要的,心念一静,告诉自己要记下来,就记住了。


我父亲教我的,他说“读书要记到藏里头去”。当时我也不懂,我父亲大概也不懂,想必是以前他的长辈这样教他,他也就这样子教我。后来长大研究了以后才知道,这句话是佛法的话,要记到第八阿赖耶识藏识里头。所以心一静下来,就不要去背了,这个一静下来这个境界,一定,定住了以后,就不会忘记了,所以要记到第八阿赖耶识去。像你们这样死背,背到断了气都没有用,因为你是散乱心去记,所以要把无记的道理搞清楚。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东方出版社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释提桓因继续说,照我所理解佛所说的道理和旨趣,如果有人听了这部经,能深信、理解、领受、保持、读、背诵这本经,一定真正懂了《维摩诘经》所讲的佛法。懂了不算,还要照着修行求证。


这里提到读经,小时候长辈就说读书要入藏。后来学佛了才理解到,是要读入阿赖耶识,藏识。你能入藏的话,不但一辈子不忘记,下辈子也不会忘记。苏东坡的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是真话,有些古书我拿来一翻,内容就了解,也都记得住,就好像以前读过的,可是我知道自己这一生中,确实没有读过。


有些同学说记忆力不好,这多半是你读书方式不对,所以要用读诵念出声来才容易真读进去。你在这里听了《维摩诘经》,回去有读诵吗?没有读诵怎么能“得是法无疑”?很多东西要先记住,以后机缘到了,就会恍然大悟。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02


这一生还是要多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


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不爱,硬逼也没用,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有人说过:“书到今生读已迟”,有点道理。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心的体用能够执受,永远抓住这个功能。异熟就是果报,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为什么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有许多书我是没有读过的,一想、一定,噢!就呈现出来了:原来前生读过的。就会记起来了。这就是宿命的道理,宿命通。“书到今生读已迟”。但是你们同学们就讲:“所以了,老师我不需要读了,我前生没有读好嘛!”那不是来生更差?你这一生好好读,来生还好一点。


有一个同学就向我调皮过:“因此嘛老师,你不要怪我们。我们前生没有读好,所以今生笨一点你不要骂了嘛!”那今生呢?“哎,我将来来生你碰到我会好一点嘛!”有个同学跟我俩这样调皮,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笑)


——《唯识与中观》


佛说中阴这个灵魂,入胎就迷了,把前面的事情忘了。不要说入胎,我们大家在座的活了几十年,你每一件事情都记得很清楚吗?都记不得。一个月以前的事你都忘了。如果修到记忆力永远不失的,当然入胎不迷;入胎那个剧烈转动的时候没有迷,还在定中,还在打坐,很清楚,这是入胎不迷。如果住胎也不迷,三十八个七天出胎,你非迷不可,要很大的定力才能够不迷。


你看我们活了几十年,年轻读的书,到现在都忘了,都迷掉了;出生的时候更痛苦,还要出胎不迷。三个阶段: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这才能说自己是什么人转生来的。


如果你修到这个工夫的话,你前辈子的学问,这一辈子生来都记得。有人没有?有哦。世界上不是没有哦!天生没有读过的书一看已经知道了,什么知识都知道。这个是生命的科学了。所以我常常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这一生来求学已经太迟了,都是前生读来的啊,是带来的,这叫种子识入胎。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神奇的随身净水器 碧玺水宝 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