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老师:一般人都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Author 南怀瑾



孟子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等于说一个人生了七年的病,“求三年之艾”治自己的病。“艾”是针灸用的。针和灸是两件事。譬如出家人头上烧的戒疤,就是灸的一种遗留。灸是很麻烦的,把艾草打烂,叫艾绒,放在姜片上一小点,再放在穴道上,然后点火烧这个艾绒,叫做灸。


讲到《孟子》所谓“七年之病”,是说一个人已经病了七年,就是久病了,假定有风湿病,医生决定要用灸来治,病久了要用老艾、存放了三年的陈艾,亲戚朋友到处找,找得很辛苦。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他说其实啊,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要做准备。所以中国人无病吃中药,在没有病的时候吃药,是预防的作用。真到病来的时候再吃药啊,有时候就来不及了。


其实每个人随时都在病中,尤其你们大家修道打坐的,自己不通医药,我可以严重地讲一句话:你们不要学修道了,没用。打坐是能够去病的,可是起码半个月以上,才去一点病。如果配合服药,两个钟头就好了。为什么你们平常把命看得那么值钱,生病却不肯吃药,又把自己看得那么贱呢?平常不上课,我不愿意讲这个道理,现在讲到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才顺便说到病和医的问题。


所以他说药是平常要准备的。如果平常不准备不储藏,永远不会有三年的陈艾。这个道理就是说,万事要先作准备,如果天天想发财,用钱不节省,又不肯去赚钱,那个钱会掉到你身上吗?“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要预先准备。


孟子这句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后来成了名言。就像我们在座许多年轻的或者老年的朋友,自己在烦恼中,在莫名其妙的生活中滚了几十年,学佛修道还不到一个月就想祛病延年、快速成道一样。也像一个人病了三年,想十分钟治好一样。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中国上古医药的哲学与政治哲学原则是相同的。所以大政治家经常拿医药的道理,去做政治思想的说明。


宋朝有出将入相的范仲淹,他有两句名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一个人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好宰相,治国平天下,起码要做一个好医生。这两种人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救世救人的,不是读书出来只是为了金钱和职业。医学上有两句话,“人之怕,怕病多”,一般人最怕的是病多,怕病的痛苦;“医之所怕,怕道少”,医生的怕,是怕学问少,方法少,这个“怕”就是苦恼。所以病家和医生,所怕的事、所担心的事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时代到了衰败的时候,各种病象、稀奇古怪的毛病都出来了,整个社会是病态的。大政治家就是个良医,要有办法医好这个病态的社会。医书上记载,古代一个名医扁鹊,他的一双眼睛就像X光,一看就把你的五脏六腑都看清楚了,扁鹊就是这样的良医。其实这两句话,用之于政治哲学上也是一样。一个大政治家,治疗社会的病态,要有学问,要用心思,不能不学无术;学问不够,方法就不够。所以医之怕,就怕道少,就怕学问不够。


 《孟子与离娄》(东方出版社)

------------


《朱子治家格言》里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做人做事,事先准备好,不要口干了才掘井汲水


真正做事业的人,在开始还没有一点影子的时候,已经把基础打好了,这就是高明的人在处事。那和下棋一样,好像随便下一个不相干的棋子,这颗棋子,文学上形容叫做“闲棋一着”。什么叫闲棋?下的这个棋子没有道理,可以下,也可以不下。忽然放一个棋子在那里,看来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一着闲棋,而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预先计算的。多年以后,发展到某个阶段,这里已经有预先的准备,起了大作用,收到大功效,政治上则可以使天下不乱。这就是“为之于未有”。我常常要同学们去做某些事,有人觉得我啰唆厌烦,有些同学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一旦发生问题就大有关系。这就是“为之于未有”,问题没有来,但要先做安排。



本文转载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