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21岁男子状告母亲“没人性”:在憎恨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可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来 源 | 桌子的生活观


杭州市西湖区中级人民法院,一个21岁的男孩小亮,将自己的亲生母亲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他想出国留学,但是出国留学需要很高的费用,而自己的母亲不支持他。

 

母亲觉得小亮去留学的地方只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培训学校,根本不是正规大学,而且儿子成绩不好,连大专都毕业不了,所以断然拒绝。



然而,儿子却不这样认为。 他觉得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母亲有两处房产,凭什么不卖房支持自己的梦想?

儿子觉得十分委屈,他觉得母亲这就是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扼杀在摇篮之中。 于是,在法庭上,他愤怒地控诉道: 你有没有母性?有没有人性?你说的完全是放屁一样的话! 
这些恶毒的话,从自己的血肉至亲口中讲出来,任何一个母亲都会觉得悲凉和绝望。 他们原本,是骨肉相连的母子,是这个世界上同呼吸共命运的两个人,为何关系会恶化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18年前说起。 小亮在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他3岁那年,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婚。 他被判给了父亲,但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无法将他带在身边,于是,年幼的小亮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一直到他21岁,这18年来,他都不曾跟爷爷奶奶分开,祖孙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父亲虽然常年不在家,但小亮依然觉得,父亲对他不错。 唯独母亲,他恨之入骨。 爷爷奶奶告诉他:你是妈妈不要的,离婚的时候,她根本没有争取过你的抚养权。 这句话像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小亮的心里,让他一想起,便充满了对母亲的憎恨。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小亮的母亲说:当年,她曾争取过孩子的抚养权,甚至为了要回孩子,她去过杭州西湖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但法院驳回了这个诉求。

对此,记者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看到了法院的详细记录,证实了母亲所言非虚。 
但可惜的是,这个事实,并没有替母子俩解除误会。 小亮依然执着地认为:小时候妈妈对他不闻不问,不可能去争夺自己的抚养权。 那么,小亮妈妈是真的那么狠心,对孩子不管不问吗? 后来,记者采访到了小亮的姨妈,才还原了事实的真相。 原来,小亮父母离婚后,小亮妈妈就一直找不到孩子。 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不断地搬家,每次小亮妈妈费尽心机找到,他们转眼又搬家了。 甚至,到了小亮上小学,爷爷奶奶还叮嘱老师,别让小亮妈妈见孩子。 
于是,在小亮的童年里,“妈妈”这个形象,模糊而抽象。 离婚后,法院按当时的物价,判决小亮母亲一个月支付30元的抚养费。 然而后来,物价飞涨,30元已经根本无法支撑小亮的生活。 做母亲的,怎么会忍心看着孩子生活困难呢? 她先后将抚养费从30加到250元,2006年再一次加到了600元。 且每一次,都按时按点支付给了小亮爷爷奶奶那边。 存折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明细,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些年,妈妈对小亮的付出。 
一转眼,小亮快上高中了。 母亲为了让他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不惜花7000元将小亮送入了当地比较有名的高中。 假期的时候,还会带小亮出去玩。 看到小亮衣裳单薄,她会心疼地给他买新衣服。 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浸润在母子之间,让他们的关系有了短暂的破冰。 但,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却再一次被阻断。 在一次付完抚养费之后,小亮被爷爷奶奶唆使,再次去问母亲要钱。但遭到母亲拒绝。小亮沮丧地回到家,被奶奶奚落: 我说过她不会给你买的! 
被奶奶言中的这次经历,就像踩了小亮的痛脚,彻底激怒了青春期的他。 上了大学后,他不再理会母亲,也拒绝跟母亲有任何交流。但母亲依然会给他买东西,支付抚养费。 小到衣服鞋子,书籍,大到辅导班,电脑等费用,也都是母亲在承担。 
母亲一度觉得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快要变好了,谁知儿子因为出国留学,一纸讼状把母亲送上法庭,于是有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一幕。 听闻她不愿意卖房供孙子出国留学,小亮的爷爷勃然大怒,他大骂小亮妈妈“不是个人”。 
甚至骂出了:“没有人性,没有母性”这样的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这句话,也就是法庭上小亮对母亲骂到的话,而小亮之所以这样骂母亲,或许也是从爷爷奶奶身上学的。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其实小亮和母亲关系的症结,不在小亮和母亲身上,而在母亲和爷爷奶奶父亲的身上。 每一次,小亮和母亲的关系快要变好了,只要爷爷奶奶或者父亲说几句母亲的坏话,母子的感情就会荡然无存。 小孩子是没有明辩是非能力的,自己身边的亲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么多年以来,小亮的母亲一直在找机会修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但爷爷奶奶如果先灌注给孩子恨之后,无论母亲做再多的努力,都是徒然。
其实写到这里,我是比较心疼小亮的。 自从父母离婚之日起,爷爷奶奶和父亲就恨小亮的母亲,他们把这种恨也灌输给了小亮,教他恨自己的母亲。 可怜的小亮,最后成了爷爷奶奶攻击母亲的工具。 可是他们不会想到,让小孩在仇恨中长大,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东西。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指路人,如果在别人的教唆中,父母的形象轰然倒塌,那么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是极其严重的。 中国式婚姻最丑陋的一幕就是教会了孩子恨,却没有教会孩子爱,让孩子变成了父母婚姻拉锯战中,那个最残忍的牺牲品。 《奇葩说》选手姜思达说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小时候,父母离婚。 他周末的时候会跟爸爸一起度过。 但这段时间,对他来说却是极其痛苦的。 因为爸爸总会在他面前数落妈妈的不是,而当他回去,妈妈又会用极其负面的话去描述爸爸。 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孩子的面前抹黑对方,痛快地宣泄对彼此的不满。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给孩子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困惑和伤害。 他曾一度怀疑:他们真的有对方说的那么不堪吗? 直到现在,一提起这段经历,他仍然会泪流满面。 那些愤怒的指责,恶毒的攻击,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孩子的心脏。 长大后,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很难去相信一个人。 是啊,连至亲都在编造谎言,还有谁可以相信呢? 
在抖音上曾经刷到过这样一个视频。一对夫妻要离婚。
母亲要孩子在纸上写下父亲的种种坏话,用来当自己争取抚养权的武器。 孩子写下之后,觉得对不起爸爸,叮嘱妈妈一定要马上撕掉。 母亲答应了。 但在法院判决之后,孩子依旧在妈妈的包里找到了那张纸。

孩子的哭声,让人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感。 那一刻,他的痛苦和难过,不言而喻。 在这场破裂的婚姻中,他是最大的受害者。 因为父母的卑鄙,自私和狭隘,让孩子承担起了原本不应该承受的情感重担。 他被迫参与了父母的战争,承受成人的是非和恩怨。 母亲亲手抹黑了父亲的形象,从此一提起父亲,他的内心就充满了内疚和绝望。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父母离间综合症”。 是指父母中的一方针对另一方进行的以憎恨为目标的活动,利用孩子作为其敌对活动的工具,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新浪教育”中也提出,父母离异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33%。 许多父母带着怨恨分开,对彼此充满仇视和怨怼,肆无忌惮地在孩子面前撕破脸皮,不计一切地抹黑对方,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真正伤害孩子的并不是父母离婚,而是当着孩子的面彼此攻击。
孩子看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把彼此伤害得鲜血淋漓,最后自己也遍体鳞伤。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应该教给孩子爱,而不是恨,这是为人父母的底线。 《中国式离婚》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咏梅扮演的肖莉。 
她坚强独立,即使因为丈夫出轨而离婚,她也从未在女儿面前诋毁丈夫。 她没有隐瞒自己离婚的事实,对女儿说:爸爸虽然和妈妈分开了,但他是爱妞妞的,他把房子和车子都留给了妞妞,让我们用。 她允许前夫在离婚后,跟女儿沟通、联系,所以,在女儿的身上,父爱从未丧失,从不缺位。 你看,即使离婚,也要对离开的那个人保持仁慈,要维护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这一种慈悲,是一种对孩子更高层次的爱。 而孩子,也会在这种爱中,变得更加阳光和强大。 女星王琳说自己在离婚之后,也想过像戏里那些报复心重的女人一样,把孩子拉过来当帮手,去对付爸爸。 但冷静之后,却放弃了。 “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离异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剩下的只能大人去修补,而孩子是无辜的。” 
一别两宽后,大人应该放下怨恨,平和公正地对待彼此,不要人为阻止另一方对孩子的爱。 这样,在孩子的内心,就会种下善的种子。 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但父爱和母爱却永不会缺席,这两种爱,是孩子人生道路上坚不可摧的铠甲。
只有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才会变得更加温柔和勇敢。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无法保证一段婚姻是否真的能走到最后。 但即使离婚,也请善待那个无辜的孩子。 别让那些自私的发泄、愤怒的仇视,变成一颗颗恶的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害了他们一生。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8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神奇的随身净水器 碧玺水宝 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