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先生:真正要读书的孩子,先从这几部入手

点击关注 ►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4-09-04


我们现在教育,儿童开始读书是一件事,真正儿童教育,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学的是“洒扫应对”,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人做好了以后,一个人从小学会做人处世,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个是学知识,把知识学会,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在古代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样一个观念。

现在比较起来与古人违反。现在小孩子进幼儿园也好,受小学乃至受大学教育,学的都是知识,对于做人、处世的基本,都是不稳,所以一片混乱。我们过去小的时候,我们讲过去,不是几千年,像我们继续下来,等于传统文化到了清朝三百年保留遗传下来的这个教育方法,开始进了学校,还保存有一点基本的洒扫应对,老师也教你怎么做事及做人的规矩,这些都有。

跟着是读书,老实讲那时候没有学校,叫作家塾。后来到民国以来,因为新的学校开始,法定叫西洋过来新的方式为学校,把原来私人办的叫“私塾”,私塾是法律的名称,传统的名称叫作“家塾”,也就是学校。家庭请一个老师,约附近的孩子参与,专门请一位老师来教书的,这个叫家塾。家塾里头有些或者全部是男的,有些是男女平等,女孩子也参与读书的。现在都晓得古代人教《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等等,其实不一定,像《千字文》等等还是很普通的。对于乡下那些孩子先学会认字来读的,真正准备读书的,还不一定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真正的入手,或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宋朝所编的四书入手。这里头有个道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方面教你认字,一方面是好玩,三个字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个好玩,又容易念。但是这样在家塾教书,一个孩子一天读得了四句,不过只会念念,要会写都很困难。大部分这些孩子,读完《三字经》《百家姓》,据我所知道,长大一点什么都忘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都是白读的。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就选择了,先读《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还是其次的。为什么呢?像他们现在测验下来,幼儿园的学生背《大学》很快,个把礼拜就会了,叫幼儿园学生背《三字经》就很困难,这是他们集中告诉我的数据说,到了小学背《三字经》《千字文》快,但是背《大学》就困难。这有道理。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的文章,我常常讲,这些是代表中国上古齐鲁的文化,北方的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真正重镇,东汉以后是属儒家的文化,文字非常美,而每个字都不浪费,而且态度很文雅,文章的气势,背了以后慢慢会启发人的思想,这是齐鲁文化的特点。

至于说至楚辞,像《楚辞》就是屈原所作。我们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杀,尸体还没有找到,老百姓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赶快包一些糯米的粽子丢到江上去喂鱼,这才发明了粽子。屈原有名的文章,当时他自己的国家乱,政治不好,忧国忧民,所以创作文章留下叫作《楚辞》。《楚辞》里的《离骚》是文章篇名,他写完了以后,愈想愈难过,觉得楚王不听他的话,一定会失败,因此受不了,投江自杀。像《楚辞》《老子》《庄子》这些文章固然很美,不是齐鲁文化,这是南方文化,可以说是楚国的文化,非常优美,所以后来的诗词以《楚辞》这些为标准来的,不像《大学》《中庸》《孟子》这些这么深厚,非常有韵味。

因此中国孩子们开始准备向读书这条路,乃至求得功名、做官,贡献于国家的人,多半是先读《大学》《中庸》《孟子》。这些文章一背来了以后,开始老师们也不大讲解,所以我当时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多问,去背,将来长大了会知道。”我对这个答复,非常反感,心里想大概这老师自己也不懂。后来我长大了,晓得这老师的教育,传统这个办法是对的。如果他当时讲了以后,你不过认识几个字,只懂了一点点意思。其实每一句话的内涵太多了,等你长大人生的经验多了,背出来以后,启发很多思想,很多道理,所以要儿童先从《大学》《中庸》背诵来,跟着你人生的历程,长大对人处事有经验,自己因为背来,不用思想,会自然启发悟到很多道理。

——《学习之道》东方出版社

本文转载自:南怀瑾东方讲堂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

图文源于钱穆与中国文化。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1或 ynmx87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莱菔丸 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