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迹」2C全貌——五分钟读懂CSSCI和CSCD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两大学术引文索引数据库,这两种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皆每两年遴选一次。国际上,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被称为来源期刊,它们的遴选一般都经过严格的流程,在学术界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以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和CSCD(2021-2022)来源期刊为例,对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领域来源期刊布局状况进行简要统计,并从地区、机构、学科等方面展开描述,以期为学术界同仁提供参考。
CSSCI(2021-2022)共收录613种来源期刊和229种扩展版来源期刊以及2种报纸理论版。(其中,30种台湾地区出版的期刊和2种报纸理论版本文暂不统计。)CSCD(2021-2022)数据库共收录1262种来源期刊,包括926种核心库来源期刊和336种扩展库来源期刊。其中,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245种,中文期刊1017种。
两种引文索引较上一轮收录来源期刊数量均有小幅增加。其中,有39种期刊同时被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收录。在39种期刊中,有三分之二的期刊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从第一主办机构来看,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较多,有11种。从第一主办机构所在地来看,北京地区出版了25种期刊。39种期刊名录如下表所示。
注:按照期刊名称音序排列
地区
全国各地区的来源期刊数量与所在地区拥有的学术资源多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依据各省市来源期刊的数量,全国可分为五个梯队。北京共有869种来源期刊,占全国总量的42%。其中,有25种期刊被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同时收录。上海和江苏凭借176种来源期刊和118种来源期刊的数量位列第二梯队,与北京一起为均有百种以上来源期刊的省市。湖北、四川、陕西、广东和辽宁五个省份处于第三梯队,均有50种以上来源期刊。有17个省市的来源期刊数量在10—50种之间。此外,内蒙古、青海、西藏、宁夏和海南五个省份的来源期刊数量不足10种。总体而言,此轮来源期刊的地区分布情况较上一轮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各地区的来源期刊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机构
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收录的总计2000余种来源期刊,由978所机构主办(仅统计第一主办机构),比上一轮来源期刊的主办机构有所增加。
高校主办的来源期刊在数量上差异并不显著。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的来源期刊数量位列前5(含并列,下同)。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数量位列前5,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CSCD来源期刊数量位列前5。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有1种期刊被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同时收录。
来源期刊数量较多的21所高校情况如下图所示。
非高校机构主办的来源期刊在数量上差异较为明显。中国科学院凭借200种来源期刊的数量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以81种自然科学类期刊和60种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绝对优势分列二三位。除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人文社科类期刊实力入列,其余各机构主要依托自然科学类期刊实力入列。
来源期刊数量较多的19所非高校机构情况如下图所示。
学科
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学科覆盖完整,但学科间规模差异较大。
人文社科领域的来源期刊共计800余种,约占期刊总量的37%,涉及22个学科。其中,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期刊数量较多,占比超过50%,人文经济地理、宗教学、统计学三个学科来源期刊数量较少,共占总量的3%。
具体学科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自然科学领域的来源期刊共计1400余种,涉及40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和地球科学两个学科的来源期刊数量较多,分别为170种和120种。农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综合、生物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七个学科的来源期刊数量也超过了50种,而食品科学技术、天文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安全科学技术、纺织科学技术五个学科来源期刊数量较少,共占总量的2%。
具体学科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目录、CSCD(2021-2022)来源期刊目录
往期推荐
数迹
书简
学术出版规律的探寻
观点
何为经典?如何经典?
方圆
《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发布
智汇
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刊界
CSSCI来源期刊投稿指南(八)含新刊目录
撷英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