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其他

「观点」何谓“人文”

学习技艺是以人本身的完善为目的。所以,在各种技艺中要保持某种平衡,要分清主导的技艺和次要的技艺,对于那些次要的技艺,甚至不能过分地去追求完善——尤其是当它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完善的时候。◉
2023年8月1日
其他

「观点」走进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学创新发展:回顾与展望

往期推荐观点主题出版引领全民阅读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观点」主题出版引领全民阅读

主题出版与全民阅读相互促进全民阅读强调知识的积累和下沉,主题出版则更强调在此基础上的文化自觉和信仰确立,二者的结合有利于知识积淀和主流文化构建,既能扩大覆盖广度,又能提升思想高度。▶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观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总之,教育发展中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要以学术体系为基础,通过学术研究,才能加强学科体系的建设;通过学术研究,才能建立起中国教育话语体系。注释: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观点」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基础研究人才是大国间科技博弈的关键变量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总开关,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和发动机。▶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探索

观点哲学,还是要说“人话”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观点」哲学,还是要说“人话”

观点为学须善用加减之法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观点」为学须善用加减之法

观点科技与伦理何以内在统一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观点」科技与伦理何以内在统一

观点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书简」人文学科的本质是跨学科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观点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刊界你好!创刊号!(五)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观点」当下文艺批评的三重任务

做好当下文艺批评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以下三重关系:文艺批评话语与文艺批评思想的关系、理论与感受的关系、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的关系,重视文艺批评的思想性、公共性和知识性。◉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观点」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蕴含哪些人类政治普遍原理

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提供历史正当性和道路制度合理性的论证的。这就是政治学为国家在世界争取聚拢政治软实力的功能。◉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观点」评价社会科学研究影响力的新趋势新方法

Wilsdon)牵头开展的一项关于评估指标作用的调查显示,如果没有同行评议等定性判断作为补充与支撑,单纯靠指标并非负责可靠的评估方式。评价方法应符合社会科学特性
2023年7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观点」出版家的大情怀

出版家应有的大情怀如下: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情怀。二是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大情怀。三是敬畏生命、热爱人生的人文关爱的大情怀。四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情怀。◉
2023年7月6日
其他

「观点」新时代的学术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7月5日
其他

「观点」今天,为何读经典

如何研究经典?作者简介刘跃进,195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中古文学文献学》《从师记》等。往期推荐
2023年7月4日
其他

「观点」理论思维:学术研究的“普照光”

学术经典是具有学术史、思想史、文明史意义的学术著作。作为学术经典的学术著作,不仅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术史意义,而且具有跨越学科界限的思想史意义,以及超越学界范畴的文明史意义。◉
2023年7月3日
其他

「方圆」新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无论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还是科技报告,其撰写和编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利于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学术论文编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使其格式和体例规范化,语言、文字和符号规范化,技术和计量单位标准化,以便于学术论文的检索和传播,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使用。新版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将于明日起实施。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观点」当前文学批评的要素

拟想中的文学批评,当然需要同时顾及这些不可或缺的方面,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及相关现象的分析而在作品艺术世界与当代读者和文化传统之间建立必要的融合点。当前文学批评的要素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观点」我国理科基础学科科研水平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所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是应用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基础研究实现的理论创新为应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动力。✤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观点」文科:培养想象力与批评性思维能力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方圆防止采编工作中的5类差错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观点」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

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又不能照搬传统。对待文化传统,应是“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观点」考察学风的两个案例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观点」论法学的科学性问题

Leibniz)将几何学原理以及组合算数运用于法学之中,著《论组合术》(法学博士论文),试图把“法律论题学”完全变为“数学组合术”;追随莱布尼茨哲学路线的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观点」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与原创性

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世界”的根本理念,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思维,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相统一的“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观点」中国哲学是如何可能的?

Taylor)、杜维明等人均看重儒学的宗教性。在我国,从康有为到港台新儒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任继愈、李申、何光沪等人,均对儒家作为宗教的特征有深入论述。在宗教学界,田立克(Paul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观点」历史学科学化的断想

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学推导具有最强的逻辑力量,运用数学方法将大大提高史学研究的科学化程度。而且,从不精确到精确,从简单的定性分析到严格的定量分析,是任何科学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必然过程。▶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观点」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未来进向

商业研究必须与时俱进,用“价值创造”的新范式和“价值共享”的新理念,来表达当今的时代主题和主线。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未来进向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刊界」你好!创刊号!(五)

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优化布局、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健全期刊准入退出机制,明确各类学术期刊功能定位,统筹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形成总量适度、动态调整、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术期刊出版格局。本期推送选取二十种近年创刊或更名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并对其出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旨在为学界同仁提供便利的阅读指引。(按照期刊名称音序排列,点击创刊号直达目录)《甘肃教育研究》主办单位: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周期:月刊ISSN:2096-9937CN:62-1221/G4创刊时间:2021年期刊简介:该刊旨在聚焦前沿教学成果,介绍国际国内教育改革情况,传播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反映教师群体真切心声,助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读者”力量。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数迹」“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出版数据概览(2022) 修订版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编辑部出品●
2023年6月9日
其他

「观点」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功立业

本文转自“中国法学”,原文为2023年6月3日张文显主任在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一、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抓手、牛鼻子。二、法学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责任独特、大有作为第一,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二,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和发展成果的研究。第三,继续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第四,引领打造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概念、范畴体系。三、重点法学期刊要发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支撑平台作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需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条件,其中法学期刊、数据库是重中之重。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年会上的讲话张文显尊敬的吕忠梅主任委员,法学期刊研究会各位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与会的各位同事、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同志代表中国法学会莅临指导并发表了高屋建瓴、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期刊研究会认真学习领会吕忠梅副会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落实到本次年会始末。下面,我围绕本次年会的主题“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发展”讲三点意见,与各位交流。一、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呢?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说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抓手、牛鼻子。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是经国序民、治国安邦的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既为我们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指明了正确道路,也给我们提供了精锐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以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从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到中国理论的创造者和世界学术的贡献者的根本转变,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学术基础,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概括而言,这是法学领域一场具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深刻革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4·25讲话”,深刻把握“两办”《意见》精神,通过本次年会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提高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法学期刊参与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法哲学通论》二、法学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责任独特、大有作为法学期刊姓党、姓社、姓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力军、主渠道,也是推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实践基地和强大力量,我们应当在建构法学知识体系这一划时代的知识创新和学科革命中发挥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的积极作用。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知识体系的内核是理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内核必然是法学理论,而中国法学理论的灵魂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阐明了人类法治发展的普遍规律、现实逻辑和未来趋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表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法学理论发展的最大增量,是博大精深的法哲学体系,是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且其本身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就是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精华与优质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来,我国法学期刊组织撰写和刊发了一大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成果,且不乏精品力作。今后,我们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研究,刊发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第二,深化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和发展成果的研究。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作为新视窗新工具,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鲜活经验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总结,深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实践逻辑,以新的认识成果发展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增强其主体性、自主性、时代性。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个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例如,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我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总结七十年来我国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发展我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结合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在中央政治局以民法典实施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指示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而且是语重心长、情深意切。但是,实事求是说,我们法学界贯彻落实的并不好,法学期刊做得也不是很好,这些年我们从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究竟提炼出了多少具有标志性、原创性的概念、命题和观点,在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中注入了多少思想精华,在重大创新理论方面法学界形成了多少普遍共识?我们这次会议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反思,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法学期刊落地生根,在法学领域开花结果。第三,继续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清泉和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一系列讲话中都引用了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经典概念、论断、金句、格言。它们都是当代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优质资源,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及其思想精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审视性继承,必将彰显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底蕴、民族底色和文化血脉。几年前,我在法学期刊研究会年会上呼吁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优秀法律文化的指示,重视中国法律史研究,每个期刊都应当发表一定数量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成果。这几年有很大改观,但还不够平衡,希望各个期刊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第四,引领打造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概念、范畴体系。概念、范畴是认识的结晶、思想的载体、知识体系的细胞,是衡量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准的尺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存在形态都是概念体系,概念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核心概念,起基石作用并可能成为研究范式的则是基石范畴,所以,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把“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打造既有深刻思想内容又有精湛结构的概念范畴体系。当代中国法学家在法学概念、范畴的提炼方面,既不如我国古代思想家,也与西方法学家有较大差距,差距主要在于提炼原创性、普遍性概念、范畴的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成果不多。如果没有大批原创性概念、范畴,缺乏建构法学知识体系所必须的创新性、范式性的核心概念和基石范畴,“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就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点已经成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加快提升理论思维能力、锤炼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概念范畴,锻造更多“思想芯片”,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当务之急、万事之要。法学期刊在推动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形成和推广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以设置一些栏目集成式、体系化地推出代表新时代法学认识成果的原创性、创造性概念、范畴、命题,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作出基础性贡献。《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三、重点法学期刊要发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支撑平台作用去年9月29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根据教育部领导的部署和社科司的工作安排,由我作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重大专项的总召集人。其后,我们着手策划、论证“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重大专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论证和前期组织协调工作。我们设想,按照面向2035年的时间表,把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这一重大工程分为四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开展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第二阶段,宪法学和部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第三阶段,领域法学、新兴交叉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第四阶段,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集成性系统化建构研究。四个阶段也是四大方阵。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需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条件,其中法学期刊、数据库是重中之重。我们欢迎各个法学期刊、数据库加入这个支撑体系。最后,预祝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年会圆满成功!谢谢!作者简介张文显,1951年生,现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有《全面依法治国:迈向国家治理新境界》《法哲学通论》《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等。往期推荐观点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刊界你好!创刊号!方圆防止采编工作中的5类差错书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2023年6月9日
其他

「观点」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比如,提出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刊界」你好!创刊号!

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优化布局、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健全期刊准入退出机制,明确各类学术期刊功能定位,统筹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形成总量适度、动态调整、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术期刊出版格局。本期推送选取二十种近年创刊或更名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并对其出版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旨在为学界同仁提供便利的阅读指引。(按照期刊名称音序排列,点击创刊号直达目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办单位:北京大学ISSN:2097-2628CN:10-1877/A创刊时间:2023年期刊简介:该刊聚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反映国内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常设栏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思潮评介与学术争鸣等。➤创刊号
2023年6月6日
其他

「观点」法学学科十年发展综述及评价(2009−2018年)

本文转自“学术月刊”,原载于《学术月刊》2023年第4期,原标题为《法学学科十年发展综述及评价(2009−2018年)——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作者为宋亚辉、雷希、汪西兴。
2023年6月5日
其他

「观点」人文学科的危机 ——关于高等教育“指标化运动”的思考

观点以新时代战略眼光看待中华文明传播力数迹高校学术人口知多少方圆防止采编工作中的5类差错刊界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正式启动智汇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书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2023年6月2日
其他

「观点」以新时代战略眼光看待中华文明传播力

观点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数迹高校学术人口知多少方圆防止采编工作中的5类差错刊界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正式启动智汇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书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2023年6月1日
其他

「观点」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撷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主题论文汇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编辑部出品●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观点」从期刊指数与排名中读出更深内容

11版,作者为刘天星(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从期刊指数与排名中读出更深内容近日,自然指数(Nature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观点」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学风

再者,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最大的政治,难道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应自觉地服务于这一最大的政治?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方圆」防止采编工作中的5类差错

政治性差错须严防作为检校员,一定要改变“对原稿负责”的传统校对观念,转为“对读者负责”的检查角色,养成主动寻找差错尤其是事故隐患的意识,培养对各类差错的敏感性。02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数迹」高校学术人口知多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五路大军,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这五路大军中,高等院校凭借其学术人口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成为目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为重要的力量。见微知著,本期推送通过2021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人口规模这一角度来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01社科活动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解释,社科活动人员为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中与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人员。根据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港澳地区)共有社科活动人员842,462人,高校2,759所。统计显示,2021年高等院校共出版图书类成果28,893种,中文学术论文346,292篇,国外发表论文28,801篇,提交研究与咨询报告数44,874份(被采纳报告数21,967份)。2021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均出版图书类成果0.034种,中文论文0.411篇,报告0.053份。2021年我国高等院校校均出版图书类成果10.472种,中文论文125.51篇,报告16.265份。各省市自治区的社科活动人口及产出成果对比如下表所示:02博士生人数博士生由于普遍存在的毕业发表论文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重要的来源之一。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不含军事学和交叉学科)2021年共有博士毕业生14,638人,招收博士生25,125人,在校博士生115,507人,预计毕业博士生(预计毕业博士生为根据学制要求,应于下一年度毕业的博士生)52,191人。各学科博士生人数以及相较于2016年数据的增幅情况如下表2所示:03整体规模综上,我国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人口规模为社科活动人员总数与博士毕业生人数与在校博士生人数之和,接近100万人。往期推荐刊界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正式启动数迹2022年度CSSCI源刊出版数据初览(扩展版)方圆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学习词典书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观点」重建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就学术期刊而言,能否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作者及其作品,是衡量其公信力的标准。所谓“权威性”,则是指其发表的学术成果的学术意义或贡献不会令人生疑(并非指不可商榷),创新性成为当然的标准。◉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书简」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攀登新的学术高峰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观点」数字人文的研究与评价

学术评价的要义是对学术成果及其所有者进行价值判断。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术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有什么样的学术成果评价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倾向。✤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观点」当前学术批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学术批评是形成学术生态良序须臾不可离的前提。追求真理乃是学术的天职,这也正是学术的神圣性之所在,是学术之所以真正令人敬畏和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观点」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

本文原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1期,作者为张宁娟女士。一、学术批评促进教育学发展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助于形成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学者们的学术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也可以检验和丰富学者们的学术作品,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更能增进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1.学术批评有助于教育学流派的形成学术批评是学术论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术批评不仅是教育学各流派争鸣的表现,同时也是学派形成和发展的条件。2.学术批评有助于教育学思想的争鸣教育学思想在学术批评中产生,在学术争鸣中发展,而其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更离不开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3.学术批评有助于教育学问题的解决良好的学术批评有利于解释和明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也有助于处理和解决教育学的实践问题。二、学术批评的两种误区及其后果1.学术批评本质的错误理解及其后果完整、健康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批”中有“评”、“评”中有“批”而最终指向明辨真理、发展学术的不拘于形式的学术交流。2.学术批评形式的不当把握及其后果在学术批评中必须把握言说和书写的尺度。三、我国教育学发展所需的学术批评未来的学术批评必须坚持批评基点的合理化、批评形式的审美化、批评主体的宽容化。1.批评基点的合理化学术批评要坚持理性精神和客观真理,这是学术批评的立身之本。学术批评基点的合理化就是指学术批评要合乎客观真理,合乎理性精神。坚持真理是学术批评的前提,遵循理性精神是学术批评的保障。2.批评形式的审美化学术批评的实质是各方应在学术论争和对话中取对方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形成学术互补,促进学术发展。学术批评的审美化讲究批评时机的把握、分寸的掌握都要恰到好处。3.批评主体的宽容化我国学术界包括教育学界形成真正的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不仅需要学者们善于进行学术批评,而且还要求他们善于对待学术批评。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张宁娟一、学术批评促进教育学发展学术批评对学术进步和理论发展非常重要,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是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学者相互交往的主要方式。健康的学术批评有助于形成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学者们的学术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也可以检验和丰富学者们的学术作品,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向;更能增进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因此,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是理论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繁荣学术的必由之路。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健康、严肃的学术批评。良好的学术批评对于教育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书简」编辑是能成为专家学者的

出版社要具备文化学术意识,就得在编辑部门中有专门家、学者,他们可以不受某种潮流的冲击,甘心于为文化学术事业而执着一生。我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观点」合理引入同行评议以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我国学术期刊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除了要对各自评议类型有准确把握和合理选择,还应关注国际学术期刊界的发展趋势,实时调整和优化同行评议制度。合理引入同行评议以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观点」我们应如何开展学术批评和争鸣

Language》《原创的焦虑: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汉学主义: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替代理论》《“汉学主义”论争集萃》(合编)等。往期推荐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观点」学术期刊生态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