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深入推动
“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聚焦“5+1”现代工业体系,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业运行、项目开竣工、产销衔接、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快速回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1月—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
01
2020年重点工作
(一)全面动员、日夜奋战
全力打好
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工业战线闻令而动、迅速行动,紧急出台支持防护物资生产、研发攻关、转产扩能等十条政策措施,狠抓国际采购、社会捐赠、统筹调度,防护物资实现由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到基本满足需求,再到有序出口的巨大转变,全省口罩日产量扩大50倍,医用防护服扩大200倍,红外体温仪扩大150倍,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迎难而上、勇挑大梁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回稳向好
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提早全国多数省份一个星期,组织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出台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措施,组建工作专班,创设“税电指数”,“一厂一组”解难题,3月上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组织落实“工业挑大梁”部署,制定出台稳定工业生产25条措施、促进稳定增长10条措施,工业经济实现较短时间V型回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月份-5.2%,4月份累计实现转正,6月当月达到5.0%、11月当月达到7%,V形回升态势明显。
(三)高位推动、精准施策
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4月份省委召开深入推进“5+1”重点产业发展专题会议,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上下聚焦“5+1”产业和16个重点领域,掀起了大抓产业发展的新热潮。
联系省领导靠前指挥、大力推动,省直部门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各地立足优势、合力攻坚,“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预计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增长6%左右。
(四)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全力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大力实施《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四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持续开展重点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大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13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7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299家。
制定实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成都超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省5G基站有望超过4万个、企业上云超过20万家。
(五)抓实平台、育强企业
全力夯实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两中心”战略定位,建立与重庆市制造业联动协同常态化对接机制,启动10家川渝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
组织制定《“5+1”重点特色园区三年发展计划》,新认定院士专家产业园10家,组织对134家园区开展亩均综合效益评价,全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23家、省级达71家。
精准落实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组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年”和“助企暖心”行动,全省营收超百亿元企业达7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省级2054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2家、省级51家。
(六)加强调度、强化保障
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大力推动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市场交易电量预计超1000亿千瓦时。
组织开展产业金融专项对接和融资精准服务,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等产业链金融模式,11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9%。
全力推动清欠工作,无分歧账款在11底全面清零。
02
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
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牵引,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关键环节,以实施数字化赋能为重要手段,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动“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
(一)千方百计
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强化政策激励,抓好第一季度工业稳步开局。
加强经济走势预警预测,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一业一策”跟踪调度,“一企一策”靠前服务,持续巩固工业回升态势。
组织精选摸排一批“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支持企业入规入统。
组织线上线下促销,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稳定工业产销率。
(二)加快完善
“5+1”现代工业体系
聚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机制,制定实施产业年度推进方案,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
强化产业招商、加大技术攻关、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着力提升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组织项目招引,布局一批支撑引领示范作用的产业龙头项目,配套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作用的“补短板”项目。
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深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技改项目服务提升年活动。
(四)加快培育壮大
新动能新增长点
聚焦“5+1”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
抢抓“新基建”和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加快重大项目招引,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深入推进川渝
制造业协同发展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
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快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合作载体。
组织实施“5+1”重点特色园区三年发展计划,深入开展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高标准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进一步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5+1”重点企业培育发展行动,加快“百亿强企”“千亿跨越”。
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支持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
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年”,抓好企业精准服务。
(七)打造产业发展
良好环境
组织开展产业金融、产业基金专场对接活动,推广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力争工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
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协调,持续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
大力落实兑现惠企助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帮助实体经济企业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