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成都:抓统筹 强产业 促融合 善治理 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建设

大数据与信息化处 四川制造 2023-02-03



为深入贯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积极落实省委数字经济调研座谈会工作部署,对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激发全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为四川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发展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即日起,“四川制造”微信公众号推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系列,回瞰2021年全省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四川建设的生动实践,总结提炼各市(州)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经验典型、亮点成效和思考路径,以供参考借鉴。本期聚焦成都市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2021年,成都市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积极抢抓“十四五”开局,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推进“智慧蓉城”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数字成都建设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更有温度的幸福成都。《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指出,从城市总分看,成都数字经济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已达到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标准,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企业超过31万户,同比增长3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11.7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GDP增速超10个百分点。

第十九届软洽会

强化统筹谋划

凝聚创新发展合力

一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工作要求,全面衔接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突出成都特色亮点,研究制定《〈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成都市责任落实方案》,提出39条重点任务、列出35项任务清单,落实省数字经济18条成都市数字经济重点任务,积极抢抓试验区发展机遇,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创新突破。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体系。将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1年加快推进编制成都市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新经济等“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专项政策和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设立产业基金,从战略高度谋划发展成都数字经济。


三是实施建圈强链行动。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数字经济重点细分领域,全面实施“链长制”,,全力推动全市数字经济与产业功能区联动发展。


国家级超高清产业基地

聚焦重点领域

培育核心产业集群

以“芯屏端软智网”为主攻方向,巩固数字经济优势领域,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能级提升,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893.7亿元,同比增长20.7%;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781.6亿元,同比增长13.5%。


一是壮大“芯屏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扩能项目量产达产,2021年,英特尔成都公司的芯片组和微处理器产量占其全球产量的60%和55%;制定实施“强芯”计划,支持芯片级、晶圆级、系统级、三维等封装技术研发,巩固中西部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优势。新型显示领域,着力发展高世代面板,做强掩膜版、基板等配套链,攻克蒸镀、彩膜等关键技术,支持京东方、中电熊猫加快达产,提升无屏显示、柔性显示行业领先地位,构建了从玻璃基板、掩膜版、偏光片到面板制造,再到电视、手机、车载应用的产业格局,加快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智能终端领域,推动富士康、戴尔、鼎桥等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捷普二期等重大项目实施,促进IPAD、笔电等智能终端产业再上台阶。


二是加快“软智网”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高端软件领域,制定落实工业软件、软件人才等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等项目,推动成都由中国软件名城向世界软件名城跃升。人工智能领域,2021年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立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5家企业获批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中标工信部“建设面向区域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锦江区为主的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区和全产业链集群,在文旅、教育、医疗等行业形成了一批AI融合应用。信息网络领域,持续巩固提升工控安全、密码产品、电磁防护、大数据安全等网络安全产业的国内领先地位,成功创建“国家新基建密码应用区域示范”项目,高质量打造成都国家密码科创园,积极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四川省信创产业创新园区和信创产业制造园区。


成都京东方G6生产线点亮

紧盯融合应用

推动数字赋能升级

一是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成功获批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60家企业入选2021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资源池;持续完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汇聚了90余家平台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第三方超百类优质服务资源,提供政策宣传、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培育了30余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力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综合节点应用,注册量、解析量位居全国前列,新增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纳入全省布局,培育奇新科技等15家各具特色的标识解析服务商,应用覆盖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12个行业领域。积极深化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建立工业互联网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遴选、发布、推广工作机制,首次开展双十佳评选;采取“揭榜挂帅”模式评定基础条件较好的双流区、龙泉驿区为首批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导区;大汇物联、川能智网等1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成都富士康工厂新入围全球“灯塔工厂”。


二是有序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搭建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展数字农业项目试点示范,天府现代种业园开发建设单位获评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电商应用,推动都江堰、蒲江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邛崃市获批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是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变革。积极发展新型电商,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新增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家直播基地获批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推动开展数字商业街区试点,4家公共服务平台获批省级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文广旅数据大会战,优化大运会智慧文旅建设,提升成都文旅全球化服务水平,建设成果全面融入成都市智慧治理体系。


成都超算中心

建设智慧蓉城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一是持续建设城市大脑。推进市、区(市)县两级新增154个非涉密应用系统迁移上云,上云系统累计达到1300个;推动数据资源应用创新,日均交换数据达到3000余万条;推动新增2100万条公共数据开放,累计开放数据达到1.43亿条;探索开展公共数据运营服务,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开展成德眉资数据资源共享专区建设。


二是构建智慧治理场景。持续推进系统接入、数据汇聚和应用场景开发,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完善“天府蓉易办”平台,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全程网办”。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着力打通“城市大脑”与管理末端“神经”,将“单打独斗”业务重构为“协同联动”场景,建成新冠疫情防控、防汛应急等50余应用场景,支撑全市各类生产分析调度、环境治理会商、应急双盲演练等活动近2000场(次)。支撑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在实现社会诉求12345“一号通”的基础上,搭建集市委书记信箱、12345市长公开电话、市县乡三级2300个政府领导网络信箱、微信、微博等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社会诉求受理平台。2021年,成都12345热线质量总体评估荣获副省级城市第一名;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宜居和包容大奖”全球冠军。


强化技术引领

增强数字基础支撑

一是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新建5G基站2万个,累计建成超5万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间带宽实现1030Gpbs,城域网出口带宽达23Tbps。落地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积极引导数据中心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移动(西部)云计算中心、电信西部信息中心、联通天府信息中心建成投用。华为成都智算中心、阿里西部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在用数据中心60余个,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过7万个。


二是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建设。天府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于6月挂牌运行,天府永兴实验室挂牌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建成投运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其中鲲鹏生态基地已累计对接企业500余家,400余款软件已完成鲲鹏适配,举办鲲鹏产业推广活动41场,培养鲲鹏产业人才4600余人;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已初步构建从“机制、算法、仪器/芯片到系统”的创新体系,在脑机交互、类脑智能等卡脖子技术取得一定突破,建立国内首个数字孪生脑模型平台,并基于该模型开展了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响应机制研究。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