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消费 扩大内需×川酒全国行】泸州老窖:一杯酒里的日月乾坤
一处工业遗产
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熠熠风采?
一杯醇香川酒
如何进一步释放和激活消费潜力?
当四川工业遗产遇上“川酒全国行”
又会讲述一个怎样的品牌故事?
“四川制造”带您领略一杯川酒的
历史底蕴和背后的发展逻辑
↓↓↓
“我们这里喝酒像喝汤,醉美泸州好地方!”
北纬28°,泸州,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
一座自带“酒气”的城市酿造了一杯享誉中外的美酒——泸州老窖。
这杯酒里,藏着泸州千年酿酒的历史。
泸州酿酒历史远溯秦汉时期,盛于明、清,发展在新中国,佳酿遍布城乡。北宋诗人黄庭坚赞叹“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并在其《山谷全书》中,以“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槽床,家家酿酒”之句,描述了泸州酒业之盛况。
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怀玉发明甘醇曲,酿制出第一代泸州大曲酒,开创了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史。到公元1573年,舒承宗采集泸州城外五渡溪黄泥建造“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即今日之“1573国宝窖池群”,始建“舒聚源”酒坊,并探索总结出“泥窖生香、续糟配料”等一整套浓香型白酒的酿制工艺。
泸州老窖就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酿酒技艺在数百年间通过师徒相承,传承至今。
这杯酒里,藏着百年老窖香醇的秘密。
“酒好不怕巷子深,老窖大曲醉世人。好酒呀!”清代大学士张之洞赞誉泸州大曲酒的佳话流传至今。
现在的泸州城内,泸州老窖现存的16处酿酒作坊及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仍成簇散布于城区的大街小巷,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原址、操作流程以及操作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
泸州老窖利用泥窖中的梭状芽孢杆菌及与之共生的微生物菌群产酒已拥有400年以上历史,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说,“这证明我国对己酸菌的生产实践应用是世界第一位的。”泸州老窖窖池群堪称“酿酒微生物的特殊实验室”。
1996年,“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家白酒行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评审组组长、中国古建筑泰斗罗哲文评说:“今天发现了一样设备,别的设备越老越没用,唯有这样的设备越老越好,那就是这些400年老窖池。”
2013年,1619口百年以上窖池、16处酿酒作坊及三大天然藏酒洞,再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并于2006年、2012年相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自元代传承至今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泸州老窖先后举办了50多期酿酒工艺、制曲、勾调和化验技术培训班,学员达5000多人,为全国的白酒企业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中国浓香型酿酒行业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中国白酒的“黄埔军校”。
时至今日,泸州老窖在沿袭古时技艺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推动者。
泸州老窖率先总结工艺,早在1959年,国家组织专家就对泸州大曲酒的工艺进行查定总结,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酿酒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之后,泸州老窖组织公司专家团队,编制《泸型酒技艺大全》《白酒酒体设计工艺学》,成为白酒行业通用工具书,同时泸州老窖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国家固态酿造研究中心,从酿酒原粮、发酵原理、酿造工艺、勾调技术、产品检测等进行全过程研究,推动浓香型白酒酿造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今天,关于酒的故事,亦再现于世人。3万余平方米的泸州老窖博物馆,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泸州酒史文物于一身,是国内少有的以酒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极大地普及和宣传了中国酒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大内需 激活消费×川酒全国行】五粮液:千年技艺酿造"上游力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