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举行 聚焦高质量发展 晒出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10月16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林草局负责人介绍了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特色亮点和突出成效。
经济运行
呈现持续恢复发展态势
“1月至8月,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其中投资增长4.3%、消费增长8.2%、规上工业增长6.4%,关联指标支撑有力。”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玉清介绍,今年以来,四川出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6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10条,近期又推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19条政策措施,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发展态势。
胡玉清表示,1月至9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8个共建项目完成投资2853.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84%。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和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311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行动让群众办事更便利。
“实体经济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胡玉清说,四川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四川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胡玉清介绍,四川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打造中老班列全国重要集结中心,开行中欧班列(成都)累计超1.3万列,进出川大通道总数达44条,综合保税区达6个,土耳其总领馆开馆、获批在川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达23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456对。
3个产业营业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
在介绍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时,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概括了6个特点:发展较快、体系齐全、规模壮大、绿色鲜明、军工突出、配套完善。
周海琦说,2013年以来的10年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9.6%,连年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万亿元,是10年前的1.7倍,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回升至23.5%。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营业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今年1月至8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居10个经济大省第4位。
周海琦介绍,据统计,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智能功率模块年产量全球第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85.8%。钒钛产品、三聚氰胺、人血白蛋白等众多高技术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周海琦表示,四川正在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加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撑大企业大集团“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1+4”行动,打造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园区一体化制造体系。
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数量居西部首位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要事”。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说,四川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杨品华介绍,四川拥有国家布局建设的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2022年,全省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1215亿元,居全国第8;挂牌建设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96个,居西部第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万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7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6%;职务科技权属改革、“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杨品华说,除挂牌建设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以外,第一批4家天府实验室已经“组团出道”,正在谋划组建第二批天府实验室,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成功完成,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实验室体系。与此同时,四川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研发基地建成投用,获批建设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根本性变化
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茆爽介绍了四川省筑牢生态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情况。
“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质量支撑高质量发展。”茆爽说,四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根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根本性变化——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6年的72.4%提高到2022年的99.5%、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邛海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建设优秀案例;优良天数率从2015年的85.2%提高到89.3%,重污染天数较五年前减少78%;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9%,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在此基础上,四川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茆爽介绍,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发布,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既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立禁区,又为高质量发展建通道、划跑道。
“坚持将绿色生态作为最大的财富。”茆爽介绍,四川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调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至14.87万平方公里、近全省土地面积三分之一,涵盖全省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95%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得到保护。
粮食产量连续3年保持700亿斤以上
“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常年保持全国第二,粮食产量连续3年保持700亿斤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7个、数量全国第2。”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列出了一串数字,用“四、五、六”3个数字介绍了全省农业总体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打算。
“四”是“四张名片”。第一张名片,粮猪安天下。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全国唯一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生猪出栏量常年全国第一;第二张名片,川味誉天下。四川是全球最大红心猕猴桃和全国最大晚熟柑橘、晚熟芒果、柠檬生产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稳居西部第一;第三张名片,乡村美天下。四川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全国第一;第四张名片,农民走天下。四川农民工常年保持在2600万人以上,总量全国第二,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五”是“五良融合”建好天府粮仓。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规划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1531”建设布局,具体做法上,主要是深化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
“六”是“六项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徐芝文介绍,下一步将在粮食高产丰产、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促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等六个方面聚焦发力。
全省消费市场规模
首次跃居全国第5位
商务厅副厅长陈友清介绍了全省消费促进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四川打出“组合拳”聚人气、汇商气、旺烟火气,消费走出了年初复元活血、二季度稳步回升、三季度走热健行的发展曲线。
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前三季度,规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高出全国近12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8月,全省消费市场规模首次跃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全省文旅消费强劲复苏,1月至8月累计接待游客4.77亿人次、旅游消费5100多亿元。中秋国庆“双节”8天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消费同比增长79.5%、116.1%。
各消费板块中,餐饮和汽车消费增长较快。从4月开始,全省餐饮业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8月增速达到22.7%;发放汽车消费券、开展新能源汽车“五进”等举措并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39.4%,二手车增长8.1%。
过去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7万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长江黄河上游
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林草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要素保障。”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介绍,四川持续在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林草发展成效显著,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王景弘说,四川把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放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国家在川布局了3个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王景弘介绍,四川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具有全球保护价值的高原物种起源和进化中心,也是全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是孑遗种和濒危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来源:四川日报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