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竞逐新加坡:小支点上大作为

四川制造 2024-03-20


海报设计 张丽娟

在地图上,新加坡只是一个“点”,国土面积仅733平方公里,人口590余万。


从高空看,密密麻麻的航船在新加坡海峡上航行。扼守航运要冲的新加坡既是一个战略要地,也是经商的风水宝地,辐射东南亚及全球市场。


千里之外,新加坡与四川“牵手”紧密。新加坡累计在川设立企业747家,是四川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双方建立高级别的经贸促进机制——“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已17年。


相较于新加坡企业投资四川的“火热”,川企在新加坡发展现状如何?能与新加坡共享哪些机遇?



适应环境

不浪费每一分土地 集约化利用到“极致”


在新加坡西端,毗邻柔佛海峡,是大士工业区所在地,新希望布局新加坡的预混料工厂坐落于此。


小!是记者对这个工厂的第一印象,与国内常见的大厂房相比,眼前7层高的厂房显得比较袖珍。7层厂房、3600余平方米,垂直布局了2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1000吨,创造年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


“作为生产企业,这样的场地是十分局促的,为此,我们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到极致。”新希望新加坡预混料公司总经理邓洪介绍。


新希望新加坡预混料公司工厂。受访者供图


工厂虽小,但灵敏高效。厂房一二楼是仓储、包装区和中央控制室,三楼布局混合机,四楼是配料区域,五到七楼是分层投料仓,整条全自动产线在初始投料完毕后,便可开启自动化运转。


在这座“垂直工厂”的门口,集装箱车辆排队等待,预混料包装下线后,很快便装箱发车,运往几公里外的港口,发往全球各地。邓洪介绍,因厂区面积有限,为保证工厂的高效运转,一批下线货品,最多在厂区停留2天左右,便需发出。


预混料装箱发车。受访者供图


这座工厂的布局,展示了“工业上楼”的典型。让工业实现“向上生长”,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得到充分实践。


多层工业厂房的形式提高用地容积率,实现土地和产业集约发展,再加上严苛的欧盟建筑标准,对于进军新加坡的川企带来不小的考验。“这是一套生产空间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系统工程。”邓洪介绍,从建厂开始,我们对厂区设计反复思考、精打细算,同样产能的工厂,通常需要上万平方米的生产用地面积,“建筑的面积、层高、跨度、承重等,这些指标都关乎生产运营效率,从建造端就要开始优化。”


占地面积缩小、单位产值倍增,还考验技术工艺水平。邓洪表示,我们从一开始的5000吨年产能,经过3年多技改,实现了翻番。这其中,既有更先进设备的更替,还有对于生产模式的优化,例如,搭建全货架式仓储,畅通立体的人货通道,顶楼和底楼自动投料品类的协同,增加减重称提高包装速度,安装机械手,增设环境除尘系统,外租原料仓库,提前1月做好生产计划安排等,“这些优化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又保证生产现场绿色环保。”



锤炼技术

十年磨一剑 让先进技术“接轨”国际标准


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身处新加坡,无论是街边的公园绿地,还是屋顶的“空中花园”,都让人几乎忘记这里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绿色,融入新加坡的发展基因,但同时,因资源有限、面积狭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成为“花园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新加坡综合废弃物处理设施项目现场。

四川电建供图


在大士工业区,新加坡综合废弃物处理设施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这是新加坡最大的节能环保综合一体化工程,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四川电建”)是承建方之一。


作为四川电建团队的负责人,王波已是第二次“征战”新加坡。“新加坡不仅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还有着十分严格的工程管理标准。”王波说,这个项目是政府工程,目的是将固体废弃物处理从传统填埋方式转化为焚烧发电,为新加坡提供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我们能从全球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很不容易。”


“首先是基于公司过往项目的良好口碑。”王波介绍,10年前,四川电建承建了新加坡首座生物质和煤混烧的大型环保电站——登布苏热电多联产项目一期工程,是公司首个“走出去”到发达国家的项目。


与大士工业区隔海相望的裕廊岛工业园区,岛上化工企业聚集,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登布苏热电多联产项目位于此。该项目为新加坡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王波还清楚记得,当年,项目完工后,时任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林勋强对公司建设水平给予“整个锅炉布置紧凑流畅,管道排列整齐美观,与设计几乎毫无偏差”的肯定。


四川电建的口碑留在了新加坡,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技术。”王波说,这些年来,四川电建率先进入节能环保领域,成立技术中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专利、工法达百余项,被认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都为“出海”奠定了基础。“但仍有重重挑战。”王波例举,新加坡执行欧洲技术标准,并且受建设地块面积限制,设施布置紧凑、施工区域狭小,需多作业面交叉施工,对安全文明施工提出了较大挑战。


提档风险管理、预制高效作业方案、与业主方实时沟通、深化当地供应商合作提供保障……一系列举措多管齐下,难题逐个攻破,该项目处于安全、按期、高效推进中。



辐射全球

立足小支点 放眼大版图 展现大作为


扎根新加坡7年后,新希望新加坡预混料公司如今有了“再走出去”的计划。邓洪告诉记者,目前,工厂的效益、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均处于集团公司的领先水平,产能也趋近饱和,下一步计划在东南亚地区增设1-2个分厂,满足内部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


在新加坡,新希望集团的布局不仅有实体工厂,还建立了海外发展总部,深耕亚洲区域,拓展欧洲和非洲市场。


“中国企业想要出海,新加坡是热门的选择。”新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光普谈到,即便这里土地和市场规模有限,但企业落地新加坡看重的不仅是本土市场,真正想角逐的是6亿多人的东南亚市场,以及进一步打开欧美发达地区市场。


新加坡的平台效应和“练兵”作用明显。作为一名在新希望海外工厂的外籍员工,张子文起初有着“语言困难”,当中方员工语速过快或使用专业词汇时,对他的理解力是一种挑战,“如今,这种情况明显改善,公司的中方员工基本都具备双语沟通能力。”


王波也有类似感受。10年前“征战”新加坡,是他首次到海外做项目,此后,王波及团队成员继续“南征北战”,足迹遍布全球,纷纷成长为熟悉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高标准项目实施的管理人才,投身参与到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建设,累计实施海外项目50余个。


千里之外的成都,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显兵的办公室,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海外项目点位。


“一个标杆项目的树立,辐射带动周边国家。”党显兵介绍,如今,公司的海外业务从初步探索到高质量发展,从“借船出海”到属地化经营,成立了越南分公司、柬埔寨分公司、安哥拉分公司等,深耕本地市场,“这既得益于战略谋划,也离不开早期勇敢‘走出去’找市场、树口碑,既惠及当地民众,也擦亮川企招牌。”


来源:川观新闻

👉️川企在老挝这样掘“金”


👉️川企首次入围国家级双跨平台名单,意味着什么?


👉️四川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出炉 省级绿色工厂中民企占比超九成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