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州观察】树表率!德阳为73家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授牌

四川制造 2024-03-29

12月1日,德阳市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暨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牌仪式举行。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龚军,二级调研员陈红兵,产投集团、各区(市、县)经信部门分管领导,以及90余户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会。


国家级授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和德阳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是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在创新引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省级授牌


今年,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相关要求,对2022年度和2023年度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新认定和复核,德阳市共11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18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了认定和复核,数量居全省第3。


当天,龚军、陈红兵分别对通过认定复核的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73家进行集中授牌。



德阳已培育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9户


会上,陈红兵用三个“前所未有”,向与会人员阐述了国家对“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视程度、“专精特新”企业的贡献和地位、各级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力度,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加油打气、助阵助威。


德阳科服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荣、特邀专家赵燕分别就“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实务”“企业科技创新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方向、申报要点”等方面作了详细解读。


据介绍,截至目前,德阳共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数的15%,提供了4.1万余个就业岗位,贡献了900余个发明专利,参与制定了200余项各类标准,打造了30余个省级以上著名品牌,不断涌现出英杰电气、六九一二、东方水利等一批上市、挂牌企业。


据悉,就在授牌前一天,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联盟也顺利成立,将全面推动“服务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六链耦合互动,打造企业培优培强生态体系,培育更多优质专精特新企业。




“政企要合力推动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正是政企一心,上下齐力,才有了德阳市国、省专精特新企业在总量、质量上稳居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当天,龚军表示,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这需要各位企业家坚持思路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节奏不乱,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勇攀高峰。


龚军认为,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制度更新、理念革新、架构创新,从管理上要效率;通过对标行业标杆,研发攻关、改进工艺、提升品质、铸就品牌,从产品质量上要动力;通过市场分析研判,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产业链企业及一般消费者的产品及服务需求,实现产品多元化、差异化、互补化,从产品创新上要活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龚军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与会企业是德阳1万2千余户中小工业企业的优秀代表,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有着一定优势。这就需要企业肩负起产业链、价值链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做好与本地龙头企业的协同配合,带动德阳本土中小企业,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把“蛋糕”做大。


下一步,德阳市经信系统将通过抓大育小、以大带小、大小融通,着力打造梯次递进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脉络,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解决“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帮助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政企合力推动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州观察】绵竹:千年酒乡酿制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味道”


👉️【市州观察】加强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生态 成都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