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人父母,我很抱歉

张昕 Dr昕理学 2022-11-02

太长不看版:这一篇没有太长不看版,因为你需要好好看完。

有天,母上一位朋友托她找到我,想让我帮他们孩子进行心理辅导。问孩子什么问题,答曰:“不爱学习,爱玩手机。”

 

我说:“这没毛病啊。要是哪天他不爱玩手机疯狂迷恋上学习了,可能需要心理医生给治治。”


在被母上批评教育之后,我决定还是跟他聊聊,起码可以作为一个长辈告诉他一点人生学习的经验。

 

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并没有什么明显心理问题,相反他善良、幽默、兴趣广泛、课外知识丰富,最多就有点中二病;但另一方面他也正在经历很多青少年在那个年龄都会遇到的烦恼:敏感、自卑、在意别人的评价,常常陷入自己和自己的缠斗之中……

 

我和他聊了有几个小时,一出房间就迎上了他父母殷切的目光,似乎想要从我这里听到专业有力的分析。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能告诉我5个他的优点吗?”我问。原来似有满腹话要讲的父母顿时语塞。一分钟过去了,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嗨,你要让我说他5个缺点,我一秒钟就能给你说出来!”

 

“那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除了学习学不进去之外,能说出5个他现在的烦恼吗?”

得到的回应仍然是沉默。


临走时父亲握着我的手说,“我懂了,谢谢你。我们会反思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从一开始就是),江湖大忽悠占据了心理学半壁江山,抓住了焦虑中的父母。好像孩子成长中的任何问题都能被贴上心理毛病的标签,然后用巧立的名目去“治疗”。


类似形形色色的疑问我收到过很多。

“我孩子两岁半,平时玩小车都要一字排开,弄歪了就发脾气。请问哪里有比较好的心理医生能治他的偏执和强迫症啊?”

▲ 儿童两三岁会进入秩序敏感期,就是会有一些强迫行为,不能以此为依据判定为偏执或强迫症。

“昨天我抱着20个月的女儿进电梯,电梯里进来两个男的,她就吓哭了。她是不是有社交障碍?怎么提升她的社交能力?”

三岁前儿童本来就不具备社交功能。突然和两个陌生男人共同进入密闭空间,别说你女儿,我都怕。

 “我儿子15个月,一生病就特别脆弱,一夜要喝3次夜奶,他这种焦虑矛盾型的人格,是不是要靠母婴隔离来戒断?”

▲ 谁告诉你贪恋夜奶就是焦虑矛盾型人格了?Ainsworth听了都想打人。

感谢母上那位朋友后来选择了相信我。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即使我解释到口干舌燥,家长仍然不相信我的话:他的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只是和亿万个其他孩子一样,正在经历他人生中的某个阶段而已。


“你看不出来毛病是你水平不够,自有高手能解决我们的问题!”#那你好棒棒哦,要不要诺贝尔大禅师颁个奖给你?#

 

所以豫章书院、雷电法王杨永信简直就是为无知家长量身定做。

在“问题少年”中,有一部分是真有心理问题。在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中,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同、人际交往两大任务。而孤独、抑郁、低自尊、自我封闭及社交焦虑的孩子往往更难处理好这些难题。与其说他们有网瘾、玩瘾、逃学瘾,不如说他们只想在玩乐中追求心理满足,逃避他们应付不来的长大成人任务。

 

但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父母本已难辞其咎,此刻却不从自身反思,反而让非专业人员通过禁锢、殴打、电击等暴力方式野蛮阻断种种“问题”行为,简直愚不可及。被虐待过的孩子并不会因此就解决原来的问题,反而会更焦虑,更抑郁,自尊更低,更具攻击性。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被扣上“问题”帽子的青少年,其实并没有心理问题,只是自控力差而已。青少年由于前额叶功能(如抑制功能)不完整,所以更爱冒险、不太能控制冲动、自觉能力差。但前额叶功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过了20岁,愣头小伙子就能渐渐学会冷静自控自律。

 

说白了,这就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即使不去豫章书院、网瘾学校,长大了也会好。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教育机构,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展好的功能,算作他们“教育”的功劳,以此敛财,同时还通过洗脑让愚蠢家长(甚至孩子自己)觉得真有效果。

在治病的时候,医生如果对你爱搭不理,那就说明真的没病;如果告知家属病情要重视,要付出大量努力来配合,承受巨大压力,面临很多风险,最后效果也不能百分百保证,那这是正规医院的路数;只有江湖骗子才会号称,你家孩子已经病入膏肓了啊,但你什么力都不用出,什么风险都没有,过程轻松快速,效果杠杠宛如新生,唯一代价就是大把花钱。

 

心理治疗亦是同理。

 

要不怎么说学习很重要呢,因为有些智商税,是拿孩子的尊严、身心健康甚至性命去交的。

 

看过一个新闻,一个16岁少年进网瘾学校没几天就被打死了。而他进“校”前两天,还英勇地救过一位落水女士的命。他的母亲哭瘫在地喊着“我要儿子”的画面至今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无法想象他被反铐在地围殴致死之前有没有绝望地想过,自己能救得了别人的命,为何在被稀里糊涂的父母亲手送进鬼门关时,却没人救得了自己的命。

 

心情很沉重,拖延的Papers不想写了!

张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


解锁科学姿势

扫码关注

Dr昕理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