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PPT设计第一课 | 形状的力量(深度长文)
PPT高手和菜鸟之间有很多区别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
PPT高手对于形状有更深的理解
用好形状
绝不仅仅是把PPT做得漂亮这么简单
1. 形状是PPT初学者的盲区
据我个人观察,凡是PPT做得不漂亮的,
要么完全不用形状,要么是胡乱使用形状,
像这样:
而PPT做的漂亮的,必然非常擅长使用形状:
那么在PPT里,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形状呢?
这篇教程就教给大家形状的两个力量:
视觉力量,隐喻力量
2. 视觉力量
先来看一个例子
坦白说上面这页PPT做得不难看,只是稍稍有些不足
在这页PPT里,对于 15万日元/月这个关键信息,
作者使用了绿色和加粗来进行强调
但和这页PPT的标题比起来,
这个重要的数字在视觉上有些过于微不足道了
要在这么小的字号下把这个数字突出出来,
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做法:
只是在文字底下加了一个圆角矩形
这条信息就非常明显的突出出来了
它的存在感甚至要强过PPT的标题。
随便一个人看到这页PPT,
很可能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页关键信息
不过这页PPT仍然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
整个设计不太具有视觉吸引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调
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再使用一个矩形:
结果立竿见影
PPT右侧加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矩形色块
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对比效果
虽然仅仅只加入了一个形状
但在强烈的颜色对比加持下,
PPT在视觉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实际上除了创造视觉的对比
这个绿色的矩形还将PPT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使右侧关于申请流程的内容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就是形状在视觉上的第二个作用:连接
再看一个例子:
这页PPT做得也不错,起码看起来干净整洁
这已经比大多数人的PPT做得好看了。
然而它还是有两个小小的问题:
一是整个PPT看起来仍然略显单调
二是PPT上的图片和文字实际上是有关联的,
文字是对图片上内容的引用,
但这种相关性在视觉上并不是特别明确。
怎么办呢?
其实只需要添加一个矩形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矩形的加入不仅仅增强了视觉的对比,
而且将文字和图片之间的联系非常明显的表示了出来
这就是形状的视觉连接。
然而对比和连接这两个视觉力量
仅仅是让PPT更好看,让PPT在阅读时更友好了,
到这里,形状的威力才刚刚发挥了一半
要成为真正的形状使用高手
你必须理解它的另一面:
3. 隐喻力量
什么是隐喻的力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我在黑板上写上我的名字
那这两个字就只不过是我的名字
如果我在一个乒乓球上写上我的名字
那么这个乒乓球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现在可以用它来代表我
这种接受隐喻的能力,
正是人类这个物种的伟大之处。
而在PPT里,我们甚至不需要一个真正的乒乓球
只要用一个简单的形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所以,
形状可以赋予文字以实体
但更重要的是:
由形状构成的模型,可以赋予思想以生命
前半句很好理解,但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 模型赋予思想以生命?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先来看一张著名的图:
这张图是谁画的?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马斯洛画的!
但我翻遍了马斯洛的论文
从1943年《人类动机理论》最早提出人类需求层级的论文
到1954年发表的总结之作《动机与人格》
都找不到这个金子塔的图像
所以基本可以判定,
这个人尽皆知的金字塔模型
并不是马斯洛本人画的
那么这个金字塔到底是出自谁人之手呢?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每当我们想起马斯洛需求理论
都会想到这个金字塔!
这就是模型深入人心的力量!
那么问题的关键是:
我们如何才能制作一个模型呢?
我们还是以乒乓球举例:
之所以三个乒乓球装进管子里会像个模型,
是因为这个管子的存在,
不仅让三颗球进行了排列,
而且还将它们连接起来
由此可见,构成一个模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多个元素、逻辑排列、构成整体,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这么说还是有点虚,
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很明显,这个图有多个元素,
而且元素之间也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但它并不是模型
因为元素之间看起来还比较随意
没有构成强有力的视觉联系
怎么办呢?
从一开始讲的视觉力量里,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形状来建立多个对象的连接
所以我们可以改成这样:
现在看上去,就很像一个模型了,
但我们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为是从一个完整的圆切割开来的,
图形的整体感会更加强烈,
从而成为一个模型!
以上就是隐喻的力量
4. 美,而且有内涵
掌握了两个力量,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修改这样一页PPT:
这是一页设计非常简陋的PPT,
很明显,
它最大的问题是看起来太过单调了。
根据形状视觉的力量,我们可以尝试创造一点对比:
加上几个矩形突出关键词后,
PPT明显好了一些,
但一方面对比还是太弱,
另一方面内容过于散乱,
没有做到很好的划分
所以我们继续添加形状:
现在看起来,这页PPT已经有模有样了!
如果是你工作用的PPT,完全可以拿去交差了!
是这样的吗?
还早得很!
这页PPT还不能及格。
它只做了视觉上的设计,
并没有仔细地设计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页面下半部分的内容
你会发现从办事首问制到服务监督,
五项工作承诺的逻辑关系是不对的。
应该是先招商,再入园,然后审批,
再到入园后进行服务,
最终再由单位对园区进行监督,
这五条是有明确的时间先后关系的
如果你一直不管这样的逻辑关系,草草地交差,
那就意味着你一直没有自己的思考,
也一直没有体会工作中的逻辑和深意。
这样下去,
你的工作永远都原地打转,无法再进一步,
当然也很难获得上司的青睐!
咳咳,这么说有点过于严重了,
其实我们只要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就能好很多了:
已经很好了,工作中的PPT做成这样,
领导那边绝对是可以过关了。
但仔细看看这页PPT,
如果你又更高的要求,你必然能体会出来:
这样零散的条目罗列很难体现工作的系统性。
怎么办?
利用形状隐喻的力量,
把它改成模型就好了:
完美!
这才是一页有审美,有内涵的PPT!
代表了我们对工作融入了自己的认真思考
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
只是有一点点小问题,
这样的PPT看起来有些复杂,
你很可能需要三十分钟才能做出这一页PPT
怎么办?
注意注意,PowerPoint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
可以帮助我们一键生成这样的模型!
5. 强大的SmartArt
实际上,SmartArt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工具
早在PowerPoint 2007,就已经有这个功能了。
然而因为大多数人缺乏对隐喻力量的理解
还完全没有挖掘出它的强大潜力!
可惜这篇教程已经写得太长了,
关于SmartArt的使用方法
我决定下一篇文章再写
感谢关注
小编感言:看完这篇文章,才慢慢感觉到学术PPT设计的门道。以前看到别人的PPT觉得好看,厉害。自己做PPT时却无从下手,只会套用模板不知融会贯通。PPT人人都会,但能够悟出些门道的却少之又少。厉害!!!
最后打个广告:研之成理邀请本文作者杨臻于12月3 - 4 日在杭州举办学术性PPT讲习班,欢迎来参加。具体介绍请见:国内唯一,学术型PPT讲习班开班啦!(杭州,12月3 - 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