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来源:总裁读书会(ID:winnerbook_club),转载请注明来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2020年12月,中国证监会启动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全面提高;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上市公司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2022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新一轮的行动方案旨在实现上市公司质量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一系列政策、要求和方案的指引和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活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治理更加规范,整体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晴雨表”功能得到更好发挥,有力地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上市公司在治理规范性、核心竞争力水平、创新研发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上市公司要努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对于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回报投资者,对于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等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此,结合我的工作与思考,我想谈谈关于加强五种能力建设的学习和体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几年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提高。上市公司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财务造假、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双头”董事会治理僵局等情况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运行不畅。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除了依靠监管机构的外部推动,更需要上市公司自身作出努力。第一,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保障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股东的责权利是有限的。投资者一定要尊重所投资公司的独立性,而上市公司要真正做到 “三分开、两独立”,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和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对上市公司来说,良好的股本结构,既不要一股独大,也不要股权过于分散。当前,有的上市公司仍存在一股独大的倾向,容易造成中小股东利益被忽视的情况。因此,要特别强调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强调股权结构不断优化,强调大股东的尽职尽责,强调不得损害公司的利益。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行权规则,做好投资权和经营权、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忠实勤勉履职,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监事会的作用。独立董事独立于大股东和内部人,代表中小股东在公司内起制衡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独立董事的履职培训,增强其履职能力,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防止独立董事变成“花瓶”董事。上市公司要认真对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上市公司要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职能,并强化企业各级内审机构作用,使企业合规运作。上市公司还要依据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公众披露信息,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生命线,必须依规做好。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企业一定要围绕主业经营,秉承这种思维,努力深耕细作,这是长久稳健发展的前提。这些年,个别上市公司违背经济规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乱投资,业务多而不精、规模大而不强。有的上市公司因过度多元化、金融化导致主业空心化、脱实向虚,面临较大风险,给股东利益和市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上市公司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经营稳定。在面临内外经营环境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加大时,上市公司经营要更加稳健,要突出主业、做强主业。企业的人力、财力、精力等各项能力都是有限的,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的成功还是依托专业化经营。做企业有四大核心,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核心业务是公司存在的基础,核心专长是公司竞争的利器,核心市场是公司开拓的目标,核心客户是公司利润的源泉。竞争核心稳固与否,决定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韧性。大型集团和中小微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规模和定位,设立差异化目标。大型集团应对标全球一流跨国公司,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则要窄而深地经营,秉承“宽一米、深一千米”的思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单项冠军,并努力成长为隐形冠军。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落后的企业。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过剩行业里,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和产品细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效益的逆势上升,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第五,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做好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无论何种企业,如果管理基础不牢、产品质量不好、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不好,终将败下阵来。强化经营管理不是应对之策,而是持久之功,要用好工法、要长期坚守。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据统计,当前我国非金融实体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为1.96%,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已达到3.04%。根据研究,在我国未来劳动力人口趋势下,要想完成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研发强度要从目前的2.4%提高到3.5%。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大有可为。资本是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近年来,科创板、创业板相继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等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为大量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创业资金。多层级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支持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上市公司作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各类工具,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新兴技术的重要发源地,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第二,进行有目的、有效和高质量的创新,减少创新的盲目性。在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规律、坚持效益导向、坚持深入研究思考,努力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应,不断降低创新成本,实现以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什么跟大家讲这一段呢?因为大家都知道不创新会等死,但盲目创新会找死。德鲁克先生说过,创新是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就是增加目的性,有目的的创新可以让风险降低90%。我们既要大力提倡创新,同时我们又要提倡高质量的创新,减少创新的盲目性。我们既要重视和大力发展企业高科技创新,也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各个不同层面的创新活动。企业要大力开展高科技创新,但企业创新不仅仅是高科技,还有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等多层面的创新方式。高科技创新通常需要高投入,风险相对大一些,这种创新模式可能更适合少部分企业做。大量创新实际是中科技、低科技,甚至是零科技,它们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在有的发达国家,高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贡献约占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来自于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自主创新是原始而独立的创新,难度大、投入大,但我们必须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创新是把各种要素集成在一起,有互相借鉴的,也有自主创新的;持续性创新是指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迭代;颠覆式创新则是用新技术颠覆传统的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的技术,却创造了新的价值。五种创新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新方式。▲《新机与新局》宋志平著,2021年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个别上市公司及大股东通过表内外、场内外、本外币等方式盲目融资加大杠杆,爆发风险、步入困局,教训极为深刻。上市公司要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应对危机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要做好风险管控,构建企业风险管控机制,就是要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研究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抵御风险,建好风险的防火墙,实现风险的可控可承担。做企业就有风险,风险是客观的。所以到香港上市写一本招股说明书,大概10%左右,十几页是描述风险的。你说你没风险,没人会买你的股票,因为你不能识别自己的风险。有风险不怕,关键是要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制度,同时做好防火墙,就是我讲的出了风险以后要可控可承担,不能让风险出了以后就火烧连营。大多数行业都存在周期,周期上行的时候,企业可以走得快一点,周期下行的时候,企业要走得稳一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度多元化发展,从资本收益、公司战略等角度出发,进入市场潜力大、逆周期或周期性不明显、企业具有独特资源和经营能力的产业领域,注重业务之间的对冲机制,确保企业不会因行业波动而面临颠覆性风险,也可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做企业要稳健,企业稳健的基础是财务稳健,而财务稳健的核心是现金流充沛。要量入为出,降低资金杠杆,归集资金使用,压缩企业两金,就是存货资金和应收账款,重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企业要重视危机的早期应对、及时发现,在其萌芽状态就积极化解、妥善处理,防止小危机演变为大危机。处置危机的原则是让企业损失最小化,有的时候企业出现危机,开始的时候发现了就要立即处置,不要等着小危机酿成大危机再去做,那就为时已晚。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如果出现风险的话就会连累更多的人,不比一个小企业,连累的包括投资者、融资者和客户,所以上市公司一定要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上市以后就有两种市场,一个是产品的市场,另一个是投资的市场。因此,公司不能只重视产品的市场,也要跟投资人进行交流,要提升回报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当重视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与员工、客户、供应商、银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随着上市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给予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投资者用资金支持企业,企业则报之以稳健经营、业绩良好、价值创造、做优做强。上市公司要通过多种途径,如路演、反路演等方式,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提升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最近三年,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三年增长近50%。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是上市公司应牢记的初心,上市公司要坚持长期稳定的分红,使投资者能进一步提升信心,尤其是要让中小股东有获得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部分企业在上市后,只关心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金额,而忽视自身的价值表现,这对股东利益是一种损害。近三年,我国千亿级上市公司快速涌现,但低市值上市公司仍比较普遍。上市公司要研究资本市场和公司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抓手,大力提升公司的价值,回报股东的支持,为股东创造价值。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发展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市公司要重视ESG的信息披露工作,树立主动披露意识,做好业绩发布会,积极倾听投资者声音,做一个让投资者信任、让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把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推上新的台阶,实现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个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