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董云课题组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磊课题组合作解析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花药中miRNA对育性调控机制
近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种团队董云博士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磊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in anthers may contribute to the fertility of a novel Brassica napus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CN12A” 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JIA) 2020年7期正式发表。该研究解析了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花药中miRNA对育性调控的机制。
该研究以自育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CN12AB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蕾为试材进行了miRNA Illumina测序和育性相关miRNA及靶基因表达研究。鉴定到在油菜花药发育过程中的85个已知的miRNA和120个新的miRNA, 在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蕾0.5–1.0 mm大小时,有19个已知miRNA差异表达,在花蕾2.5–3.0 mm大小时,有18个已知miRNA差异表达,其中,14个miRNA的表达水平较高,23个miRNA的表达水平较低。据报道,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预测靶基因参与花粉发育和雄性不育的调控,表明miRNAs也是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GMS) 花药发育的调控因子。
Cite the paper:
Dong Yun, Wang Yi, Jin Feng-wei, Xing Li-juan, Fang Yan, Zhang Zheng-ying, ZOU Jun-jie, Wang Lei, Xu Miao-yun. 202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in anthers may contribute to the fertility of a novel Brassica napus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CN12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19(7): 1731-1742.
研究团队简介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专职从事油菜研发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2人,成员均为从事遗传育种与示范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自1989年起开始杂优利用研究,收集和保存油菜种质资源4000多份,育成了G851A,8A、10A、2402A等一批春油菜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通过杂交组合测配,育成优质、丰产、广适型陇油系列春油菜新品种13个。育成的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5 号获得2005 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早熟、抗旱、优质丰产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0号获得2014 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近几年育成了早熟、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陇油11 号选育(2012年6月省级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陇油13号选育(2014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中早熟适宜机械收获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杂1号、陇油杂2号(2018年8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近年来,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研究合作,油菜分子育种也取得显著进展,鉴定和克隆了调控油菜矮杆、早熟、抗逆、多分枝等性状的基因。
推荐阅读:
JIA | 淮阴师范学院赵祥祥教授团队揭示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基因BnaMFT参与种子次生休眠过程
JIA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营养与栽培创新团队阐释独脚金内酯调控油菜侧根发育机制
欢迎加入JIA交流群
有关审稿、投稿、润色、稿件处理进展、校样出版等各方面的问题,JIA各栏目责编将及时为您答疑解惑。添加JIA交流小助手微信号(syy956281054),邀您进群。
中国农业科学微平台
CAAS_ChinaAgriSci
欢迎关注、分享、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