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安的新片我看了,美国人给的差评我不服

假张 假装在纽约 2019-04-06


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终于要来了,今天开始在中美两国同时上映。11月11日是美国的退伍军人节,而《比利·林恩》讲的是伊拉克战争,选在这一天首映应该是有这一层特殊的考虑。


不过,上周日我已经在北京抢先看了3D/4K/120帧版本的超前点映。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带着期待和疑惑走进电影院的。既期待史无前例的全新技术标准带来的未来感,又疑惑新技术会不会对观影体验造成干扰。


电影的首映式看过不少,但这样忐忑还是第一次。当然,这多多少少也是受了上个月纽约电影节后北美媒体负面评论的影响。


在看完片子以后,我的期待、疑惑和激动并没有消解,反而愈加强烈。


从现场来看,北京观众对这部片子的接受程度和评价都比纽约观众要高出很多,全场大家看得聚精会神,终场时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很多人沉浸其中无法脱身,一直坐着等到字幕结束。


我看了一眼身边几个人的脸,都带着一种看了好电影以后的满足感,他们对这部片子应该是满意的。豆瓣上的评分印证了我的判断,中国观众给这部片子打了8.3的高分,和烂番茄上4.9的超低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20帧的确是全新的震撼体验,而且并没有传说中的不适感。


我们都知道,现在通行的电影拍摄标准是每秒24帧,每帧画面停留的时间是1/24秒。因为人类大脑的延时效应,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感受不到帧与帧之间的切换,大脑会认为画面是连贯的。


李安则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电影技术需要往前走,寻找新的可能性,所以他说服了索尼影业同意他用每秒120帧拍摄。帧数多了,画面自然就更加流畅,人眼能够感受到的信息更加丰富。


放在电影史上,这个改变有可能是里程碑性质的技术革命,就好像从默片进入有声时代,从黑白胶片进入彩色时代,从2D进入3D时代。


但在美国放映的时候,很多人对120帧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他们的抱怨主要有两点:第一,画面上提供的信息太多,看的时候有目不暇接之感,很容易造成分心,光顾着注意细节,而忽略了剧情本身;第二,因为太清晰,太真实,画面上的一切看上去就像是纪录片和真实的生活,反而使这部片子失去了电影本该有的“电影感。


即便是索尼公司自己也在强调120帧带来的震撼时说,有观众看了40分钟后还在浑身发抖。


这正是让我感到疑惑的地方。因为我自己的感觉是,画面的确异常清晰,清晰到演员眼里的血丝、脸上的毛发都纤毫毕现,从来没有在电影银幕上看到这么栩栩如生的画面。



尤其是当出现演员的脸部正面特写镜头时,你甚至会产生他们正在对你说话的错觉;而当镜头拉长,出现整个体育场的镜头时,你又会觉得自己就站在体育场的边上。这正是所谓的“沉浸式”体验。



但这样的效果带来的感受完全是正面的、愉悦的,并没有丝毫的不适,而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在电影之中。



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少美国媒体会认为这样的真实感会造成干扰、形成“出戏”。当我尝试着把自己代入主角的视角,想象自己看到的一切就是主角的视野,我反而更加能够体会现场的杂乱和他当时内心的慌乱。


所以也许,大家在适应这样一种新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观影视角和心态。也许现在下断言还为时尚早,但看完片子后我更加坚信120帧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2、剧情也没有北美影评人说的那么不堪,也许没有太大的惊喜,但仍然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李安电影。


《比利·林恩》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从头到尾的时间跨度只是一场橄榄球比赛的前后,以及中间穿插着伊拉克战场上的闪回,除了几次争吵以外也没有太大的戏剧冲突。




很多英文影评认为这部电影内容无趣,还有人认为电影弱化了讽刺色彩,没有拍出原著小说那种荒诞感。


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国社会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已经非常深入。当他们用一部反战电影的标准来要求《比利·林恩》,自然会觉得李安的戏剧性和批判性不够,讽刺也流于表面。


但李安要拍的并不是一部反战电影,他甚至没有在电影中加入太多的战场镜头——虽然120帧的新技术展现激烈的战争画面更有优势,但他非常克制。李安并不是那种会在电影中鲜明表达观点、区分是非、鼓吹某种价值观的人,他倾向于通过展示人物的处境和内在心理来表现更加形而上的思考。


这个信息,中国观众是接收到了的,也因此我们更加容易接受片子的讽刺性。



当人们一个个排队来和战争英雄握手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清楚这些士兵经历过什么;


士兵们之所以被邀请到橄榄球赛中场做表演,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受到尊重,而是因为他们是这场演出里最合适的、不可或缺的道具,成为装点门面和爱国叙事的一部分;


而在黑人经纪和球队老板的眼里,他们又只是可以用来榨取利益的工具,而且容不得讨价还价;


美女啦啦队员对比利·林恩的爱慕,其实不过是出于追星一样的虚荣心理,当他不经意提及自己要留下的时候,她表示了惊诧,因为那样就破坏了她心目中战争英雄的人设;


士兵们在战场上和敌人肉搏,但是回到后方,和他们肉搏的是他们用生命来保护的美国平民……


正因为如此,比利·林恩在片中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是我们,但决定这场战争的,是留在美国本土的那些人。


原本他参军就是阴差阳错,立下战功也是无心之举;但在电影的最后,他还是不顾姐姐的强烈反对,执意要返回伊拉克战场。


这其实就是李安要讲述的主题——偶然的选择,就是命运的彻底改写;一旦出发,就再也回不到原点。



3、李安一直是一个充满矛盾统一的人,《比利·林恩》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说完电影,想说说李安。


不管中国观众和北美观众对《比利·林恩》的观感和评价有多不一样,但几乎所有人都对李安崇敬有加,这一点无可争议。


因为李安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惊叹、佩服和尊敬的地方。



他表面永远是温文儒雅,我曾经在纽约古根海姆的一个展览上见过他,当时讲义气的他去给林怀民和蔡国强的一个跨界合作展览站台。全场他笑得腼腆天真,待人谦虚,礼数周到,完全不像是一个中年人,更不像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导演。


但内在,他有着非常坚硬的内核,从纽约大学读完电影毕业以后很多年没有电影拍,但现实的困境从来没有磨损他对自己的信心和对电影的坚持。


他25岁从台湾到美国留学,有最东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但同时又能最精准地触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所以他既能拍《卧虎藏龙》,又能拍《理智与情感》。像他这样打通中西文化的经脉、在两个世界里随意游走的人,罕见。


他可能是最难定义、跨度最广的电影导演,既能拍文艺片,又能拍好莱坞的商业片——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导演,也罕见。


要做到这些,第一,是勇气。


他每拍一部新的电影都要颠覆自己,尝试完全不同的类型。从《推手》、《喜宴》到《冰风暴》、《色戒》,到《断背山》、《少年派》,再到这一部《比利·林恩》,他的电影差异之大,几乎像是四五个不同的导演拍的。


他明明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稳地拍自己熟悉的题材。看看现在的电影行业,好莱坞忙着吃老本拍续集赚钱,因为这些大IP稳赚不赔,风险很小;中国的导演则忙着捞快钱,只要找当红明星,剧本再糟、演技再烂也没关系,反正总能赚钱。


所有人都在趋利避害,精致地算计最大的商业利益。只有李安,刻意地游离在这两种堕落的电影商业模式以外。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呆在安全区太久就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所以他选择开疆辟土。


第二,是情怀。


他是个技术盲,据说连iPad都不怎么会用,但又痴迷于电影技术的革新。


120帧的《比利·林恩》,就是这样带着激情与责任感的探索。


他的眼界和格局,早就超出了一部电影的成败,而是立足在整个电影产业未来的可能性。


第三,是匠心。


每次拍电影,他都细细地打磨每一个细节,从配乐用什么乐器,到只露一面的群众演员该选谁,他都要过问。


下面这张图,据说是他拍摄《喜宴》时写给摄影导演的,叮嘱拍摄飞机降落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时间的要求精确到了“下午四五点钟”,要求镜头“从侧面自右至左”跟着飞机降落,和飞机保持“45度”的斜侧面,飞机在银幕上要“从右向左移动”……



就是这样打造每一个细节的匠心精神。



这篇文章是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官方赞助商TCL XESS特约刊登的。



XESS是TCL旗下的高端副品牌,中文名称是“创逸”。


和《比利·林恩》一样,TCL XESS X1量子点曲面电视同样有一种未来感,而这同样归功于革命性的新技术,这就是悦彩量子点显示技术。


在1931年,NTSC就提出了全球的色域标准,色域越高就越接近真实色彩,但85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哪个技术能够突破100%色域的桎梏。直到量子点的到来,人类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实现色域破百。XESS率先应用了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的色域提升瓶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110%色域覆盖率。



XESS还使用了TCL独家专利的绮丽画质引擎,从色域、亮度、稳定性等多方面全面提升画质水平。尤其是X1采用了行业领先的1152个发光单元的Local Dimming分区背光技术,实现对每一块精细的区域的发光控制,精准有效又互不干扰,画面层次感更强。


在声音表现上,X1独家搭载了世界顶级的音响配置——哈曼卡顿S级音响,能够做到声音互不干扰,各项指标都达到业界最严苛的标准。



但XESS的诞生并非是一堆零部件或是技术的简单堆砌,它和李安的电影一样,是用工匠精神打造的:20多次、长达2500多个小时各部件、整机的试产验证;30多套定制开发治具以及400多个零部件,150道工序装备。每一部分都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你看,人类文明就是这样进步的——有了情怀,才会去梦想突破;有了勇气,才能去寻找突破;有了匠心,才可以实现突破——无论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台电视,或者别的任何东西,莫不如此。




新浪微博 / 微信 @假装在纽约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