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果你在考虑移民
今天看到这张截图。移民是个很专业的领域,我对新加坡的情况完全不了解,纯粹就移民这个话题,简单聊一下想法。一个观察,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心中曾经按捺下的那个想要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念头又在开始悄悄地浮动。至少在我呆的不少微信群这几天都看到不少人在谈这个话题。还有好几个朋友私下里问我,到底要不要开始把移民这件事考虑起来。碰到这种朋友,我总是会先吓唬他们一下,和他们讲讲移民以后会面对些什么。但凡有要不要移民这种苦恼的都是中产阶级。富豪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你要是马云赵薇这样级别的大佬,澳洲买几个酒庄,纽约买一套从客厅里可以俯视中央公园的空中豪宅,拿个小国护照,到处飞来飞去,全世界都有资产配置,去哪里都照样过上等人的生活。社会底层也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早年偷渡美国欧洲的福建人温州人,更早的年间偷渡去的那些广东人香港人,从无到有楞是在一个个陌生的国家打造出一个个唐人街,他们可以不拿身份不办信用卡,一辈子住在中国城,永远也不需要和当地的主流社会打交道,不需要生活质量也不需要社会认同。在餐馆打黑工一个月赚4000美元可以省下3800美元寄回国内给妻儿养家,这是一道不需要犹豫就能算出答案的简单算术题。所以移民这件事,对富豪大佬来说没有什么会失去,对底层来说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独独对中产来说,需要失去太多的东西,才能换回另外一些东西,这个交换太惨烈了,我太清楚这个过程是多么痛苦煎熬了。首先你差不多需要放弃你过去所有的人生经历职业成就一切从头再来。你在国内是资深记者拿过中国好新闻奖又怎么样,照样竞争不过那些刚毕业但是会说母语的小孩,你那点从业经验只有唐人街的中文报纸看得上,开的薪水还不如在餐厅洗碗端盘子的非法移民拿得多。我有次在纽约叫了唐人街的电召车(也就是出租车),司机说他在国内是药剂师但是在美国不好找工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工作只是一个方面,很多别的事情都是这样。你漂洋过海带过去的所有历史都无法接入一个全新的系统,只能像旧照片一样压在箱底,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翻出来自我咀嚼。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去买洗衣液,到了超市才意识到我根本不知道洗衣液这个单词怎么说,在货架前迷茫了很久最后买了一桶柔顺剂回家。我自认英文还是很不错的,英语专业毕业,在国内时的工作每天需要用英语写文章,但这些生活中用的物品名称你没有接触过就是不知道怎么说。即使知道了洗衣液叫detergent,但是如果想买现在很流行的那种洗衣凝珠,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这个词连中文说起来都有点别扭。这件事给我的震撼不小,因为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去重新学习这个社会的一切,然后去一点点把自己接入这个系统。日常用品的名称还好说,接触过一次就记住了。更需要学习的是那些思维方式,喜好经验,生活习惯,生存智慧,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乃至坐公交车、搭地铁的方法,乃至当地人说某个单词时独特的发音……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等到你终于找到了一份足以在主流社会立足的体面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住着大house也雇得起nanny,也开始掌握了那一整套规则接入了那个系统,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又来了。你会发现你始终还是这个社会的他者,即使是在一个再包容再开放再多元再能接纳移民的社会,你也会永远地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肤色、母语、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差异,从先天上就决定了你无论如何努力融入、无论如何被尊重被接纳,还是不可能成为主流。即使是土生土长的ABC,也终究是少数族裔,更何况中途上船的你?身份认知(identity)成为你最迫切的需求。以前你从来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在自己的国家你是大多数人里的一个,你身边有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虽然你从来没有意识到,但这种一样一直带给你一种安全感和保护层。而到了新的社会,你突然成了少数,你会有一个心理落差,会感到身份危机,你需要完成心理重建,重新确立“你到底是谁”。这同样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所以真正能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的人,必然都拥有一颗强大的灵魂。所以,富豪移民不需要做题,底层移民只需要做简单的算术题,而中产移民则需要面对异常复杂的论述题。我对我的朋友们说,把这些都衡量清楚,如果你觉得你需要放弃的所有东西、你将要面对的所有困难,都比不过你内心真正想要保留的一些更珍贵的东西,那你就移民吧,而且最好是趁早,越早就能付出越小的成本。反过来,如果你衡量之后觉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经历这么多的困惑并不值得,那就放弃那些摇摆的念头吧。上海这波疫情里发生的种种热点事件,或许也会是这道论述题的一部分。在这次种种刷屏的热点事件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浦东那个女儿苦苦哀求救护车司机,不是某个母亲哭求不要把自己和孩子分开的录音,不是郎咸平98岁的母亲肾衰竭送医却在医院门口等了4个小时核酸结果,不是上海人每天抢菜的必修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松江一个居民小区里,有居民跑到阳台上唱歌,很快就有无人机飞了过去对居民们播放录音:“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那个特别后现代的场景,那个冰冷科幻的机器女声真的有点吓到了我。——————最近文章如果你认同日常生活的珍贵,大概就不会为任何一场战争鼓掌“你支持乌克兰还是俄罗斯?”看完请点在看
202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