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区没有围墙,这个城市才成为了世界上最适合步行的城市
最近发布的那份关于未来我国城市规划的中央文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中涉及城市住宅小区的部分主要是两条:一、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二、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网上对于这个文件的批评和反对主要集中在第二条,也就是要打开现有的住宅小区。这么做一是存在法律方面的争议,因为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小区内的道路和公共场所属于业主共有,业主在买房的时候也已经就这部分公摊面积支付了费用。另一方面,许多现有住宅小区的构造复杂,仅仅拆除围墙和大门,小区内的道路很难有效地融入城市路网,最多只能做到让行人通行,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意义几乎为零。
对于这些批评意见我完全同意。但是,对于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条,也就是在新建住宅小区和未来的城市规划中推广“街区制”,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我恰好在北京和纽约都长期生活过,这两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上几乎可以说是一对反义词:北京是中国式大院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登峰造极之作,到处都是封闭的单位大院和庞大的住宅小区;而纽约、准确地说是曼哈顿,则是全世界实行街区制最彻底的城市。我不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只想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在其中生活的感受。
在北京生活的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深受这种大而无当的粗放式城市规划的折磨。马路宽阔无边,从这一边到另一边,要么穿过让人心惊胆战的车河,要么上天入地走高架桥或地道,过个马路有时候需要花上十分钟。假如你不巧住在某个庞大小区的最里头,往往从家里下楼再走到小区门口,又需要十分钟的时间。
中国古人都知道“宽街无闹市”的道理,所以北京的这些街道两边常常是冷冷清清,很难形成集中成片的商业闹市,让这个城市失去了南方城市常见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市井风情。
这样极其不便利的生活体验,必然让人心生挫折和绝望,愈发烘托出城市的野蛮粗暴和个体的渺小不足道。
纽约则恰好相反,整个曼哈顿几乎没有任何的大院和小区。因为没有盘踞的大院粗暴地切割道路的自然机理,所以曼哈顿的道路路网非常细密,而且布局工整。
这种棋盘式的格局,英文里叫“uniform grid”,就是一个个规整统一的小格子。每一个格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街区,也就是“block”。
纽约的道路主要分两种类型,南北向的是交通主干道,叫做“大道”(Avenue);东西向的是比较窄的“街”(Street),通常都很窄。这些小格子,就是由 Avenues 和Streets 隔出来的,因为路很密,所以每个街区都很小,沿着 Avenue 正常步速走过一个街区只要一分钟多一点。
不管是 Avenue 还是 Street,大多数都以数字命名。Avenue 从东到西排列,一共有十几条;Street 则有两百多条。
即使是比较宽的 Avenue,规模和中国城市的交通动脉来说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路中间更不会有任何隔离装置,过马路也是很方便的(感觉和上海的淮海路很像,宽度也差不多)。这是第10大道。
PHOTO BY 假张
因为街区规整、方方正正,所以管理起来也非常便利。这里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你只要知道 Avenue 上的一个门牌号,就可以根据一个公式方便地推算出离这个地址最近的是哪条街。
这个公式是这样的:假设门牌号是N,街名是S,那么N=S/A+B。其中,参数A 大部分时候是20。具体参数A和B是多少,可以查这么一张表格。
我们来验证一下。比如,第3大道600号,这个地址是我随便想的,我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存在。根据上面那个表格,第3大道的参数A是20,参数B是10,也就是说N=S/20+10。这里门牌号S=600,所以最后的结果N=600/20+10=40,也就是说,离第3大道600号最近的一条街是40街。
上 Google Maps 搜一下,查出来这个地址确确实实位于40街和39街之间,而且更靠近40街。
我再用 Tiffany 老店所在的地址第5大道727号验证一下5大道的公式参数A和B都是20。那么结果就是N=727/20+20=56.35,也就是说离 Tiffany 最近的街是56街。Google Maps 的搜查结果再次验证了这个结果。
下面说回纽约的街。一条典型的 Street 是这样子的。
很多小街因为主要是住宅楼,所以比较安静。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曼哈顿这样一个号称世界中心的地方,隐藏着许多这样幽静的小街,但出门走几步,很快又重新进入了繁华喧嚣的闹市;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大隐隐于市吧。
住宅小区的概念在这里不存在,所有的住宅楼几乎都临街。
新的住宅楼也不例外。从楼里走到路边上,只需要几步就可以了,走到几条街外的地铁站,不超过5分钟。
中国人对大院的迷恋根深蒂固,在北京建大楼,即使是在马路边上、无法建起围墙,楼前也要预留出一大块像是自家院子的空地。纽约的楼对空间的利用则十分高效,绝对不会这样浪费。这是著名的有100多年历史的中央车站,里面规模宏大,像是一个迷宫。
但是从外面看上去,它的几个入口非常不起眼,没有大片的绿地和空地。
Google 这样的公司,也不能例外。
PHOTO BY 假张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想一想我们在中国的城市,去火车站或者某座大楼,从路边走到楼里,需要跋涉多么长的路、需要爬多少台阶,你就能明白这种方便意味着什么。
最可贵的是,这样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却没有对人造成任何不适和压迫感,在这里生活不会像香港那样处处让人感到逼仄得无法呼吸。
这里离题说一下纽约的 JFK 机场,这是我去过的几十个机场里最方便快捷的一个。各个航站楼所有值机柜台按照不同航空公司紧贴着大门一字排开,你只要告诉出租车司机你坐的是哪个公司的飞机,他就会把车停在相应的门口。从下车走到你要办值机的柜台,只需要30秒钟。而中国、包括世界的其他多数机场,下了车以后你光是找到值机柜台就需要花不少功夫。
地铁站的入口也是这样的,就在路边开一个不起眼的小口,走几步台阶就到了,进站非常方便。
可以说整个曼哈顿,真正像中国的大院那样占据大片面积、割裂了城市路网的,就只有中央公园这么一个地方。
这样的城市规划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行人提供了非常舒适而独特的步行体验,让纽约成为了世界上对行人最友好的城市,从而让人产生了归属感,觉得自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在曼哈顿居住生活过的人,都会十分迷恋在这里走路散步的感觉。
PHOTO BY 假张
整座城市看不到任何的交通隔离带,没有一座人行天桥,也没有一座地下通道,不需要上天入地,不需要绕个大老远去过马路,不需要胆战心惊地穿过宽广无边到让人绝望的路口。
走累了,路边时不时会有几座长椅,或者出现一个小公园,随时可以找到地方坐下来(参见:被公园改变的城市)。甚至可以坐在别人家的台阶上。
PHOTO BY 假张
行人多了,商业自然也变得兴盛,每条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隐藏着无数让人心醉的小酒馆、小咖啡馆、小书店。
前面还提到过方便。因为街区小,道路多,所以各种商业和公共设施的分布非常密集,从家门口划一个走路两分钟为半径的圆,基本上就能够找到满足所有生活需要的东西。包括地铁站也是这样,走几分钟就能到达。我曾经在微博上感叹过这一点。
经历过这样的便利之后,真的很难忍受在北京那样出个小区10分钟、再走到地铁站10分钟的不便。
第三个好处就更不用说了,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道理很简单,路网足够密,前面堵住了,后面的车转个弯就能绕到旁边的路上去继续走,根本堵不起来。反而是像北京那种热衷建封闭式高架道路或者大马路的城市,一旦堵起来就只能老老实实地排队等着,结果就是越堵越长。
当然,开放式街区到底是不是适合中国城市,需要有专业人士去进行论证,这就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范围了。
但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城市,能够不再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无法亲近的水泥怪物。
而是能够变得这样生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让人和人之间日复一日地发生着互动。
最后这两张图是在布鲁克林拍的。PHOTO BY 假张
插播一条寻人启事
春节期间,我的后台收到了这样两条消息:
当时我没有及时回复,只是把这两条消息收藏了一下。几天以后我再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无法回复了,因为公众号后台规定,收到消息超过48小时就不能再回复,所以只能等这位朋友再联系我。
这位叫雨果阿的朋友,如果你看到这里,请通过后台再给我发条消息,把你的电子邮箱告诉我。谢谢!
欢迎关注
请用大拇指长按上图指纹
或者回到本页最上方点击标题下蓝字
或者搜索公众号mr-jiazhuang
合作请发邮件ask@jiazhuang.us
转载请到菜单栏查看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