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什么能给你力量,除了你人生走过的每一步

# 假装在纽约 2019-04-06



在三月八日这个特殊的纪念日,我看到了一则很有意义的视频短片,标题叫《你今年多大了》,分享给大家看一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67n5j7r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里的女性,来自各行各业,有明星,也有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在面对“你今年多大了”这个生活中经常被人问到的尴尬问题时,她们都选择用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来重新诠释自己的“年龄”。


比如出生在美国的陈愉,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商业地产开发商,31岁时幸运地当上了洛杉矶市的副市长,再后来又成为一名为500强企业寻找精英人才的猎头和畅销书作家。


她经历了3次职业转变,人生多出了3倍的精彩——所以她说,我今年“3”了。


再比如在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的何叶,对她来说15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那是她工作时穿行在不同的病房之间,平均每天需要走的公里数——所以她说,我今年“15”了。


还有PADI潜水教练吴嘉琪,作为一名资深的潜水爱好者,她经常在业余时间飞到世界各地潜水,迄今为止一共下潜过25个潜点,看遍了海洋深处的美丽风景——所以25对她来说就是那个可以骄傲地拿出来炫耀的数字。


三位明星,林志玲的“30”、何穗的“52”和高圆圆的“24”,背后也都有各自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00fxbg6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用说,这个视频所指向的,是我们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年龄焦虑


年龄焦虑不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有,欧美国家也不例外。


硅谷就是一个病态苛求年龄的地方,硅谷30岁以下员工的比例要远远高过其他地方。许多硅谷员工因此只能拼命地整容,就是害怕流露出岁月的痕迹而被扫地出门。


只是,细究起来大概还是在华人社会、乃至整个东亚,这种焦虑感表现得格外明显。


你看最近这些年出现的新词热词和热门话题——小鲜肉,中年油腻,第一批90后已经老了,等等,其实都和年龄焦虑脱不了关系。


美国人划分代际的标准,是一些具有指标性的社会文化事件:


二战结束,士兵返乡,生育率飙升,由此诞生了婴儿潮世代;


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这二十年间出生的人被称为X世代;


911重创美国,也深刻影响了美国,那之后出生的一代人因此被单独划了出来,因为911后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土安全部,所以那代人被称为“国土一代”。


但到了中国,代际被分成了70后、80后、90后、00后,划分的标准简单粗暴,唯一的指标就是年龄,因为年龄是我们最看重最介意的一件事。


似乎只有年龄才是把人和人联系起来、或者做出区分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美国,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年龄感很淡薄很模糊的人。


大学的同学里就有50多岁为了转行才来读书的,但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没有人为此大惊小怪,唯一感到好奇不解的是当年初来乍到的我。


找工作,简历里是不需要写上自己年龄的,面试官不太敢也不会问起求职者的年龄,因为他们不觉得年龄是一个能够用来衡量求职者是否胜任工作的指标。


即使有心想要推断求职者的年龄,简历里也找不到什么线索,谁知道他上大学那一年是18岁还是28岁?


而在中国找工作,简历里年龄这一项是必须的标配——其实就算你不写上去,别人也很容易推断出来,绝大部分人上学那一年都是雷打不动的18岁19岁。


我们对于年龄,就是有这样的秩序感,井然有序,每一拨人都按年龄站成整齐的方阵。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美国那种模糊、无序、淡薄的年龄感,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年龄焦虑。




所以,这就是我喜欢这则短片的原因——它颠覆性地解构了年龄的概念,它所想要做的,正是模糊那种无处不在、束缚我们的年龄感。


从而,也就以一种温和但又无比有力的方式,卸下了长久以来社会强加给女性——也许也包括男性——身上的年龄枷锁。


用另一个对于个人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数字来代替实际的年龄,这个创意很赞。


这不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或文字游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宣言:年龄到底多大,不重要。


用骄傲的姿态,轻轻松松地就击败了那些曾经看起来铺天盖地无可躲避的压力。


只是,这样一种骄傲,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不知道你从这个视频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两个字:力量


明星们就不用说了,你看视频里的普通女性,那些“素人”,也是个个面带自信的笑容,说话铿锵有力。她们身上有一种力量感,她们是在发光的。


类似的力量感,最近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上个星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就有。


《三块广告牌》里怼天怼地的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穿着长裙上台领奖时,犹如一个英勇的女战士般气宇轩昂。



在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她邀请在本届奥斯卡上所有获得提名的女性起立。


镜头扫过整个会场,女导演、女演员、女编剧、女制片人、女作曲家,一个一个鼓着掌站了起来。


她们面目各异,着装不一,有人年轻,有人老去,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神采奕奕。



再比如前不久刚刚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片中的女主角、那个热爱唱歌的小女孩受邀去孟买录歌,登上飞机的时候发现别的乘客已经把她的靠窗座位给占了,赖着不肯走。


第一次坐飞机的小女孩,面对比自己年龄大好几倍的中年男人,没有退缩,坚定地说:先生,这是我的座位,请你离开。


在她的坚持之下,原本蛮横无理的中年男人退缩了,乖乖地离座。


要回那个属于你自己的靠窗座位,这也是一种力量的展现。


没找到飞机上的剧照,用这张火车上的来代替吧。


心灵鸡汤会告诉你,一定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独立的人。


这没有错,可是问题是:这样一种让你强大的力量,又要怎么才能得到呢?




力量和骄傲,来自于你对自身价值的珍视。


英文里有一个词empowerment,意思是赋权,直译过来就是赋予力量。由谁来赋予你力量?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如果不想让别人用年龄或者任何其他的标签来定义你,那你首先要找到一个能定义自己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什么?是你人生的价值。


你要相信,你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走过的每一条路,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有价值的,是它们成就了你。就像前天的文章里引用的李宗盛的那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个价值,不是说你一定要取得多么非凡的成绩,而是说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用力生活所留下来的痕迹——是经历,是故事,也是财富。


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别人能给你,但一旦你拥有之后,也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夺去。


确认了自己的价值,珍视自己的价值,你就获得了力量。




OLAY在拍我前面提到的那个视频的时候,一共采访了100个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乘务员、编辑、纹身师、外交官、外企白领、心理咨询师,等等。


视频里展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实其他人的故事也很精彩:


滴滴司机说,自己平均每周能完成83个订单;


瑜伽爱好者说,今年是自己练习瑜伽的第二个7年;


还有美术学院的副教授,她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整整16年……


完整版的故事,在这里可以看到


看了这些骄傲的话,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她们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对自己价值的珍视——而这,正是她们力量的源泉。


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不管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这些经历,这些用力生活累积下来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定义。


三八妇女节,这个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很好。可是,如果只是把这个节日当成又一个买买买的节日,或者停留在把妇女节称为女神节这样的浅表层面,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个契机, 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你的人生有这样的特殊数字吗?



如果有——OLAY的这个采访现在还在继续,你可以点击本页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链接,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数字对你的意义。



记得长按图片中的二维码关注我啊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