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假装在纽约 假装在纽约 2019-04-06


上周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开盘首日股价就暴涨接近40%,美国人如此看好一家连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怎么听说过的公司,他们都疯了吗?


当然不是,拼多多这样的企业能够在美国上市,并且还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利用的是中美之间信息流动的严重不对称。


在美国人看来,拼多多自带很多天然的光环。


第一,这是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公司。


光是中国和电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已经有了神奇的力量,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惊人的创新发展速度。毕竟过去这些年中国电商市场的蓬勃有目共睹,即使再孤陋寡闻的美国人估计也听说过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和双11。


更何况,拼多多还有一份表面看起来极其亮丽的成绩单,成立不到三年活跃用户就达到了3.5亿。


第二,拼多多的投资方里包括腾讯。


同样的,腾讯这个名字对于热衷中国概念股的美国人来说也绝对不陌生,得到腾讯的投资仿佛是得到了金字招牌的加持。


这些认识都没有错。可惜的是,美国人对于中国的粗浅认识也就仅止于此而已。


他们不知道的是,腾讯在中国投资了非常多的企业,如果一家公司把这一点都拿来做宣传,恰恰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他们也不知道的是,在腾讯的电商布局里,京东才是最重要的,微信上有“购物”这个一级入口,点击以后直接打开的就是京东的网站,拼多多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


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拼多多所谓的社交式电商,是鼓励用户不断地转发拼团砍价的链接,简单粗暴,最大限度地剥削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关系。


我自己就曾经在很多微信群里看到过类似的链接,烦人程度和那些要求给孩子投票的家长有得一拼。是的,不是只有五环外居民、不是只有四五六线小城市小镇农村用户才会对这些砍价感兴趣,占便宜原本就是人的天性。

 

拼多多另一种获取或者说猎取用户的方式,多少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我最初知道拼多多,就是在朋友圈上看到他们投放的广告,卖的是一款九块九的小冰箱。


我一向对网络上各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诱人链接保持着高度警惕,但这个冰箱色彩鲜艳,样子可爱,很吸引人,再加上价格实在是诱人,所以我这样的老司机也没有把持住,点开了链接,乖乖地一步步跟着说明进行了操作。


可是等我费尽周折下载了拼多多的APP,找了很久,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我想要的九块九的冰箱。我不敢说这个冰箱一定是假的,但我猜一定有非常非常多的用户和我一样,下载了APP也没有买成功。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可能这正是他们的目的。


当然,美国人更不可能知道,拼多多是如何无视、默许、放任、乃至鼓励大量山寨假货。


美国人也不知道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基本上都有原罪,最初都是通过这样简单粗暴乃至更下流的推广方式,才在一片草莽中杀出成为英雄。


大家都在说,拼多多上的假货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中国;其实我觉得,拼多多本身,就是另一个中国,那个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信奉成王败寇和实用主义的中国。


你去看看有多少人觉得拼多多情有可原,用“复杂真实的中国”来为拼多多开脱、乃至推崇它们的成功模式,乃至赞扬它们为小城镇和乡村的居民提供了他们买得起的商品——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美国人也不可能知道,中国人一边热烈地讨论着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一边在北京上海高档写字楼电梯里看到拼多多和快手的广告时那种矛盾的心理——


还没来得及挤上去往上流的船只,转头却看到消费降级的巨浪铺天盖地地打了过来,你知道那种哭笑不得的绝望吗?



中国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么魔幻现实,就是这么刺激,美国人怎么可能知道,怎么可能体会?


中国人对美国不能算太了解。最近美国和欧洲所谓取消关税的新闻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这件事八字的一撇都没有,也就是特朗普自己瞎嚷嚷了几句,美国没有人对此当真,但在中国已经被那些野生国际形势观察家们渲染得满天风雨,仿佛美欧自由贸易区已成,中国已经被排除在美欧日的经济秩序之外,其实完全没有那么严重。


但反过来,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就更少、更片面、更滞后了,大多停留在粗浅的层次。他们或许知道那么一两个概念,但往往也就是一知半解。


也正因为如此,利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这样的生意还挺好做的。比如说要向美国人介绍一个中国的名人,就会找一个相应的美国名人来比较,然后美国人听了就会觉得这个人实在太了不起了,其实可能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拿主持人来说,被称为“中国的奥普拉”的中国主持人,可能都有一打了,从鲁豫、杨澜、金星,乃至洪晃,都被这样介绍过。


拼多多是另一个成功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很多美国媒体都被拼多多成功的自我包装蒙蔽住了。


所以在前几天,绝大多数的英文媒体,无论是综合性的大众媒体,还是专业的科技或财经媒体,几乎都是对拼多多的赞誉和期待之声。


我看到的最初唯一对拼多多上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和侵权问题做了重点报道的媒体是《纽约时报》。它们的文章发表于7月25日,拼多多上市的前一天。


报道采访了好几个在拼多多上有不好购物体验的普通用户,有人出于好奇买了几样东西,包括给女儿买的洋娃娃、小提琴和电子琴,但是因为质量太差,收到就扔了;有人买的裙子收到的时候就破了一个口子;还有人买了一部价格低廉的 iPhone 7P,结果拿到手才发现是一部山寨的智能手机。



前几天那篇现象级的刷屏文章《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我猜也是受到了纽时的启发,因为后者的报道里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中国发展到今天,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如果还只能用拼多多这样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个失败和倒退。


但纽时的报道并没有引起美国股民的太多注意。除纽时之外,其他美国媒体都对拼多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笔带过乃至根本不提,他们都在忙着欢呼拼多多是又一个来自中国的科技奇迹,甚至热烈地期待它成为下一个能够追赶阿里巴巴的公司。


即使是过去几天,对于拼多多的嘲笑批评乃至讨伐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创维也发表官方声明要求拼多多清理冒牌假货,外媒对此的报道也仍然不多,直到今天才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文章。


比如 Business  Insider 的报道里,引用了今年4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自爆的一件事:他的母亲有次在拼多多上花10块钱买了9个芒果,其中有两个是坏的。


不过黄峥的母亲还挺高兴的,10块钱能买7个芒果,已经很不错了。而黄峥之所以把这件事拿出来讲,自然也是认可这背后的逻辑,因此要把这样的模式当成企业发展的核心哲学。



你看,这又是很典型的中国特色,美国人不会懂的。


拼多多对外界宣称会积极打假,但是我刚才到拼多多上搜了一下,发现之前那些听起来像段子一样、专注碰瓷著名品牌的山寨品牌大部分都还在。


碰瓷三星的 SHAASUIVG 还在。



碰瓷雕牌的翢(zhōu)牌还在。



碰瓷立白的立日还在。



碰瓷奥妙的奥炒还在。



还有碰瓷超能的一系列野生葫芦娃,起能、趈(zhān)能、趗(cù)能……



……以及画风稍微有点不一样的超熊,都在。



其他的山寨品牌,你们可以自己搜索下,应该都还在。


美国的股民还没有意识到拼多多在中国面临的这一轮舆论风暴的严重程度,更无法体会它的骤然爆红,触动了中国人心底多少复杂的回忆和情愫。



所以拼多多的股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上周五和这周一下跌,到了昨天又涨了,回到了22-23美元之间的区间。


如此,拼多多当然有恃无恐。



——————

你可能还想看:

哈佛歧视亚洲人


别忘了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我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