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诺医药创始人韩照中博士:创新药研发道路虽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更多资讯👉 医药观澜
2024-09-0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虽然当前行业处于调整期,但我认为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医药市场对创新药的需求永远存在。对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建立创新文化、大幅提升医药创新能力的契机,核心就是需要大家携手共建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支持创新、理解创新的新药研发文化!”韩照中博士在近日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访时表示。


领诺医药成立于2019年8月,致力于开发新靶点、新技术,为包括罕见病在内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疗效和安全性更好、可及性更高的创新疗法。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补体药物研发和大分子药物透脑递送两大创新技术平台,并基于这些技术开发了5款潜在“first-in-class”候选药物,拟用于治疗IgA肾病、单基因遗传性脱髓鞘病(MLD)、老年性黄斑变性、神经炎症等目前严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其中2款产品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立近4年来,领诺医药已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张科领弋创投基金、浙江普华资本等。


领诺医药的技术和产品管线究有何优势?它们可以解决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哪些关键挑战?未来几年,中国医药领域的创新机会又将会出现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日前专访了领诺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韩照中博士。韩照中博士在生物医药领域有30余年的经验,特别是在补体生物学、大分子透脑递送技术、罕见病孤儿药开发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和深刻的行业洞察。

图片来源:领诺医药提供,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领诺医药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罕见病,当前罕见病治疗方式或临床解决方案面临的关键挑战有哪些?


韩照中博士:罕见病是指患病率很低的疾病,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义也有所差异,比如在美国是指病例少于20万的疾病。虽然单种罕见病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罕见病的种类多,所有的罕见病患者加在一起数量还是很庞大的。根据2022年发表于《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的一篇文章,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患有罕见病,然而90%以上的罕见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罕见病患者的临床需求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对于一些有治疗选择的罕见病患者,临床中也往往面临着治疗成本高的难题。所以,如何开发出有效、安全且可及性高的药物,是当前罕见病领域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贵公司的新技术和研发管线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吗?它们与现有方法有何区别?要实现其全部潜力,还有哪些关键挑战?以及有哪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韩照中博士:领诺医药主要基于公司自主开发的技术平台来赋能创新药物研发,提升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产品开发风险和成本,并提升药品可及性。我们基于大分子药物透脑递送平台技术开发的酶替代疗法(ERT)LIN-2003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LIN-2003是一种重组酶,拟用于治疗异染性脑白质病(MLD),这是一种由芳基硫酸酯酶A(ARSA)酶学活性缺失导致的罕见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部分病人在婴幼儿期死亡。由于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传统的酶替代疗法因无法穿越血脑屏障而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佳。我们开发的LIN-2003能将ARSA酶有效递送到脑部组织,并已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展现出能有效逆转ARSA酶缺失导致的底物积聚、动物行为能力受损的效果。根据和美国FDA的沟通结果,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该药的孤儿药资格(ODD)申请和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


同时,我们也基于公司的补体技术平台开发了补体靶向药物LIN-2102,拟用于IgA肾病、干性老年性视神经黄斑等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大病、慢病治疗。与现有或者在研的补体药物相比,LIN-2102分子在靶点选择、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已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补体活化路径的选择性抑制使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单域抗体VHH-Fc的结构形式不仅使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较好的补体抑制活性、较稳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或较长的给药周期,也使其具有皮下给药的方便性或者更高的药品可及性、较好的组织渗透性。


开发这些药物面临的挑战和大多数罕见病药物一样,就是如何在提升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降低药物开发成本,提高可及性。在领诺医药,我们主要通过科学平台、技术平台赋能新药研发的方式来解决相关挑战。一方面,我们会选择那些病理机制相对比较清楚,但由于技术限制目前仍无药可治、临床需求相对比较大的疾病作为适应症,比如对于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的LIN-2003就是一个示例,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大分子药物透脑递送技术来提高其药物开发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对于补体相关的患者需求比较大的疾病,公司的科学家团队也会从靶点、药物分子的结构或者药学特征等多维度对产品进行优化从科学与技术层面入手,力争使产品能做到同类最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补体和大分子透脑技术领域创业?创业以来您和团队遇到的最大的内外部挑战是什么?您计划如何解决?


韩照中博士:我选择在补体和大分子透脑技术方向创业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相关领域患者未满足的需求大,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开发创新疗法,解决患者的临床急需;二是无论是补体领域,还是大分子透脑技术,它们均已在科学层面、技术层面和商业化层面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是切实可行的;三是,我们团队在这些领域有较长时期的学术积累和工业研发经验,对相关新药的研发基本规律比较熟悉,可以有效规避或控制新药研发风险,提升成功率。


创业以来遇到的挑战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还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创业的初心是希望开发出安全、有效且可及性高的创新药物,让相关患者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首先,中国有新药研发生态圈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不仅包括基础研究、产业研发、临床试验领域的人员,还包括监管机构、投资人员等;其次,研发资金相对分散、短缺研发企业、投资机构都面临短期效益的压力,很难对真正创新、革命性的技术或产品提供长期的支持。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内部培训和海外引进来解决人才方面的挑战。资金方面,我们现阶段主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去专注开发某个非常有潜力的特定项目,然后用药物的积极数据来向投资人证明公司的开发策略和技术路线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的技术或产品是有潜力的,以获取后续的支持。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展望未来几年,预期贵公司在研发管线方面会迎来哪些里程碑进展?


韩照中博士:如前所述,目前我们已基于公司的技术平台开发了多款在研产品。补体抑制剂LIN-2102(针对IgA肾病)已在前期研究中展示出积极的效果,我们预计将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启动该药的临床试验。酶替代疗法LIN-2003(针对治疗异染性脑白质病)目前处于IND-enabling阶段,计划于2024年年中启动临床试验。


同时,我们还有几款部分得到临床前概念验证或者已经分子定型的管线产品,包括:LIN-2006,一款同时靶向异常血管增生和补体活化的双特异性抗体,拟用于治疗干、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LIN-2004,一种重组GALC酶,基于我们的大分子透脑递送平台技术开发而来,拟用于治疗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缺乏症(又称Krabbe病),这也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病人婴幼儿阶段死亡率极高,目前没有任何有效治疗手段;LIN-2005,一种能够透脑递送的补体抑制剂,拟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风后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的神经炎症。这几款药物也有望在接下来几年申报IND或者进入临床试验。

 

领诺医药在研产品管线(图片来源:领诺医药提供)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医药的创新趋势?创新机会在哪里?您对未来几年的预判是什么?


韩照中博士: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确实进入了调整期,但社会对于药物的需求永远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这种需求日益迫切。创新药是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我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和创新药的前景都是光明的。对于目前的调整,我反而认为它是一个机会。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家可以借机去更加冷静地思考:患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药物、我们的创新是否真的能够解决患者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创新的路线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因此,对于真正做创新药的企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调整,可以使有限的资金、人才等资源逐渐集中到一些真正有创新性、能切实解决患者临床需求的企业,从而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政策或社会创新文化层面,可以让监管机构、投资机构、研发生产或销售企业、病人群体或整个社会面进一步理解医药创新的本质与意义,以及如何面对医药创新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更好地促进中国创新药的发展。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合作”在当下生物医药生态中的作用和影响?具体到领诺医药所在的创新药领域,您觉得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最需要怎样的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创新?


韩照中博士: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很少有公司可以凭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工作,合作是必需的。合作的范围也是方方面面,除了在产品、资金、技术等层面的合作,我们也要增加与监管机构、临床医生、患者组织等各个层级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我认为社会还要培育一个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特别是有效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性面对创新或者新事物的方方面面。这个创新文化的培育需要生态圈各领域、各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对于罕见病的治疗,您认为未来10年会迎来哪些重要的改变?


韩照中博士:我认为罕见病治疗可能会发生的改变还是挺多的。首先,我觉得未来整个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都会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进展,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整合,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药物出现,解决许多罕见病患者目前无药可医的困境。此外,各种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有助于行业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如果我们10年后再次讨论这个行业的发展,您认为我们会谈论哪些话题或已经取得的成果?


韩照中博士:10年后的话,我们可能会讨论10年前也就是现在大家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是否正确,有没有在10年前抓住一些机会、选对了方向、做了正确的决定,实现中国创新特别是医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这10年中,我们都踩了哪些坑,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我认为现在的机会是创新药,10年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中国原创新药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


至于领诺医药,我希望公司正在开发的补体抑制剂和酶替代疗法到时候能够获批上市。同时,我们也能够基于现有的大分子透脑递送等技术平台开发出更多好的创新药,启动商务合作,应用于更多的疾病治疗,造福更多患者。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作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您还有哪些观点和声音希望向业界传递?


韩照中博士对于创新药研发,我认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医药市场的需求永远存在。对于Biotech公司,应该珍惜这次调整机会,对自己的产品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维度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多倾听外界的一些反馈和意见,尽可能地确保公司的开发策略和方向是正确的。我希望大家抱着且行且珍惜的态度,既要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谨慎行动,也要能够大胆向前,勇于创新!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药观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