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活与永恒

郑伟 乐迷心窍 2022-05-02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 1860-1911)


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时间已是午夜,窗外下起了雨夹雪。虽然身在屋内,可是在寂静的夜晚,心灵仿佛被置于凛冽湿黑的野外,格外的冷落孤清。好久没听马勒了,这几天,《第二交响曲》的数声乐句,几个动机,常常不期而至,时隐时现.,在头脑萦回。今晚就听马勒吧。我从CD柜中,找出了他的《第二交响曲》。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是我最喜爱的交响乐曲之一。当年,也是一个雨夜,我在离家千里的江船上,伴着涛声,用随身听听刚买来的马勒第二的卡带。之前,听过他的《第一交响曲》,印象深刻,有过惊喜和感动。马勒的《第二交响曲》被称为“复活”,因为其中采用了德国诗人克洛普斯托克的诗《复活》。马勒的交响曲我已收齐,包括他未完成的“第十”。而我尤钟情的就是他的“第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6656dc09v

▲伯恩斯坦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马勒《c 小调第二(复活)交响曲》- 地点:剑桥伊利大教堂;独唱:希拉·阿姆斯特朗(女高音);珍妮·贝克尔(次女高音);合唱:爱丁堡节日合唱团


至今仍记得当时初听马二的感受,当第一乐章结束时,早已被震动感染的我,已不知身在何处,而第四乐章女低音天使般降临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喜爱马勒,在他的音乐中,总能使我们想到自己。马勒的一些音乐,似为我们现代人而写。他曾被称为“未来的同时代人”。听马勒,往往就是一次情感体验。那次聆听经历,弥久难忘。


▲1899年4月9日马勒亲自指挥他创作的《第二交响曲》于维也纳的首演。此为该音乐会的节目单


首乐章,那熟悉的开始乐音轰鸣而起,短促、低沉,充满不安的情绪。第一主题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句:“生存的目的何在?苦痛的原因何在?”。该乐章题为“葬礼”,音乐中不时弥漫着一种不安的不详的气氛,是一种绝望的愤懑,一种沉痛的伤感和狂暴的追问。而随后,柔和的第二主题意外而至,仿佛讲述生活中尚存的温馨,第一主题在它的感染下,竟也变得感情充沛,富于圣咏的意味。这就是马勒的音乐,既有呻吟,又有抒情;既有绝望,又有期待。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马勒《第二交响曲》总谱封面


曾经被法国诗人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深深打动而心醉神迷,我以为马勒的音乐和瓦雷里的诗歌,异曲同工。《海滨墓园》通篇充满了对人生、命运和死亡的体悟和思考,最后达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精神境界。首乐章就被设计成“葬礼”,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由于马勒从小就经历弟妹夭折的家庭悲剧,使他的一生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中,死亡情结差不多贯穿于他的多部作品中。马勒以前写过一部交响诗《葬礼》,基本上照搬到了这一乐章。再现部临近结尾,奏响了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它其实是超越了个人不幸的世纪的挽歌,也是命运的一个巨大的问号,追问着苦难深重的人生。肃穆低缓的葬礼进行曲过后,一个怪诞的下行音乐动机结束了第一乐章。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


第二乐章开始了。民歌和舞曲的旋律,田园诗般的风格。马勒解释为:“一线明媚的阳光,天高云淡”。是回忆和幻想。圆号和小提琴一起鸣响,弦乐和木管交替吟唱。乐曲明朗,主题轻快。禁不住使人想起淳朴美好然而短暂的少年时光,尽管天空阴暗而心里充满期待的阳光,不识愁的滋味。马勒把二、三乐章作为葬礼后的间奏,这是为了忘掉死亡的痛苦而作出的幻想。轻松活泼的主题用弦乐拨奏而出,色彩绚丽,圆号和小提琴轻轻吟唱,木管悠然而富于表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334tab1hr

▲捷杰耶夫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马勒《第二交响曲》


一记鼓声,敲响了第三乐章。流水般的小提琴齐奏出主题,各种乐器交替加入,充满了动感,纷乱而又富于歌唱。仿佛人生百态,世间沧桑。马勒这样解释该乐章:“当你从怀念的白日梦中醒来而必须回到浑浑噩噩的现实生活中时,那无穷无尽的运动,无休无止的日常活动,没有意义的喧嚣奔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不寒而栗,仿佛你在注视着灯火通明的舞厅中旋风般起舞的人群——而且是在外面的黑暗中看着他们,离开那么远,因此听不到那里的音乐。这时,人生似乎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个可怖的鬼魅世界,对它,你将发出一声憎恶的喊声而退避三舍!”。


马勒《第二交响曲》部分乐谱


马勒的交响曲,总是不时出现一些幽默滑稽、粗鲁、充满嘲讽的乐段,对世事发出冷笑。这一点也和肖斯塔科维奇相似:深沉悲叹之余,来一点戏谑和讥诮。听这一乐章,使我想起《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注辞:“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斜阳,曾为歌舞场......”。在这里,德国民歌《少年魔角》旋律,表现了对世俗人生的嘲笑。


▲马勒的手跡


女低音纯净、宽广的歌声柔曼而起:“啊,红艳艳的玫瑰含苞待放,人类多么贫困,人类多么悲伤,我多么希望走向天堂。......我从上帝那儿来,我回上帝那儿去,亲爱的主将赐我一丝微光,他将照亮我的路,永恒的幸福日久天长。”这是第四乐章,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歌声像一缕阳光,把黑暗中的心灵照亮。乐章很短,但非常动人。标题“原光”,指示:“极庄严,而简朴”。当年,我就是在那个黑暗的雨夜,忽然听到这天籁的歌咏,止不住泪水涌流。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


辉煌的第五乐章开始了。第一段的标题是:“在荒野中呼喊的人”。长号轰鸣,音响强烈。第一主题印象深刻。随后是一段乐队的沉吟,圆号奏出第二主题,风格庄严。木管奏出新的主题,低沉、平静。末日的号角在远处响起,轻轻的弦乐震颤中,孤独的长号奏出“复活”的主题动机,随后掀起了一个宏伟庄严的高潮。第三段的标题是“伟大的呼声”:在象征夜莺的长短笛的鸣叫过后,“复活”的合唱缓慢低沉地开始,伴随着女高音和女低音的吟唱,歌声徐缓深情,朴实动人。这是克洛普斯托克的圣诗《复活颂》。当年马勒在构思二交的末乐章时,苦于找不到合唱的歌词,在参加指挥家冯·彪罗的葬礼时,听到了合唱团唱出的《复活颂》,像被电击一样灵感乍现,就将《复活颂》用在了这里。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


歌中唱到:“我这一把尘土,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复活。神召唤了你,他将给你不朽的生命,像种子一样你将被播下又开花结果......”,“请相信,我的心灵,你的追求不会成为泡影。凡是你所渴望的,归你所有,凡是你所爱和所奋斗的,归你所有。请相信,你的生命并非白白度过,或生存或痛苦,无不有因......”。在这里,第一乐章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那就是生命精神的复活和永恒。最后的合唱带来全曲的高潮,尤为动人:“展开我已为自己展开的翅膀,我将高高飞翔,心中感情激荡,把世人难见的光明寻觅。我将死去,为的是求得复活。你将复苏,我的心灵,复活只在朝夕。你的奋斗的英雄搏动,将把你带到上帝身边!”最后,乐队全奏,管乐齐鸣。在崇高的音乐声中,结束了全曲。


马勒《第二交响曲》部分乐谱


马二的录音很多,当年最初我听到的,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和威斯敏斯特合唱团的版本,DG出品。伯恩斯坦速度自由,结构夸张。他赋予马勒一种热烈、明快而辉煌的色彩,那种大开大合,强烈的动态对比,十足的张力,以及喧嚣与沉吟,喜极和悲极,冰与火,人类情感和生存命运的两级,都被伯恩斯坦演绎到极致,充分提现了伯恩斯坦浪漫主义的诠释风格,彰显出一个表情生动、激情澎湃的马勒。


第四乐章“原光”的演唱者女低音亨得里克斯,声情并茂而又温暖自然,分寸感极好。第五乐章女高音露德薇的演唱,声音丰满,热情充沛,对马勒有着深刻的理解。


▼阿巴多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


如果说伯恩斯坦的马二是热情感性的马勒,克伦佩勒演绎的马二就是一个沉思稳重的马勒。克伦佩勒较多从哲学的层面呈示马勒,把马勒对于人世的思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演绎得肃穆庄重,深刻壮美。他的速度稳健,细节突出,而又大气磅礴,庄严开阔,浑厚端庄,注重音乐的线条和结构。斯瓦茨科普夫的演唱,同样富于沉思。这是克伦佩勒指挥爱乐乐团和合唱团的版本,EMI出品。


▼克伦佩勒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


布鲁诺·瓦尔特有许多马二录音,笔者收藏的是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和威斯敏斯特合唱团版,SONY出品。作为马勒的挚友和学生,瓦尔特深受马勒的影响和教益,得其真传,是20世纪马勒最重要的诠释者。他指挥的第二交响曲,意境悠远,含蓄蕴藉,有着外柔内刚的气质和极高的艺术趣味,其特点是温柔亲切,朴素热忱,流畅自然。两位演唱者(Cundair、Forrester)的表现都不俗,特别是后者福蕾斯特,对马勒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广受好评!


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说:“马勒作品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它通过引人注目、大胆、冒险或怪诞等显示出来的新奇,而在于这种新奇被融入到优美的、充满灵感的、深刻的音乐之中,在于这种音乐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深厚的人性内涵所具有的永久价值。这一切使之在今日仍充满生命力,并拥有美好的未来。”


关于马二的演绎和诠释,响亮的名版太多了,篇幅所致,不容祥叙,简述如下:海丁克,简洁明快,质朴单纯;巴比罗利,稳健清新,细腻流畅;卡拉扬,精致恢宏,高贵冷峻;阿巴多,音色灿烂,温暖如歌;西诺波利,浓墨重彩,诗意盎然。此外,还有布莱兹、肯佩、夏伊、拉特尔等等,均各有特点,异彩纷呈,使喜欢马二的爱乐者,惊喜不断。


马二的一个爱好者,并非专业指挥的卡普兰,对马二情有独钟,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对这部作品作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可谓马二专业户,恐怕录音不差,但至今无缘聆听,不好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01833sio8d

▲卡普兰指挥演奏马勒《第二交响曲》


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宏大,壮丽,发人深思,感人泪下。我想,喜欢音乐的人,听到马二,绝不会无动于衷的。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寒冷的午夜,我又一次被马勒感动,有他的音乐陪伴,似乎使我更加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如意,那么多的艰辛困苦,世界和人生还是有一些美好崇高的东西的。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


当年爱因斯坦曾感叹:“死亡就是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是的,生命值得留念,因为音乐,因为艺术,因为人类精神......当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最后乐音在我耳边结束时,我又想起了瓦雷里在《海滨墓园》里的诗句:“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海丁克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




//////////

此文原创作者郑伟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