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图、动画与交响音乐欣赏
1
最近,【乐迷心窍】发布了以动图形式展示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上图不同的色条表示不同的乐器,从上往下分别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圆号、长号、定音鼓、一提、二提、中提、大提、低音大提琴。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这个排列和交响曲总谱的排列是一样的。这种方法就是用色条表示不同乐器的音高、音长,就是形象化了的五线谱。我把贝五开始的十个小节,用总谱和用色条表示的放在下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始的十个小节总谱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动图视频
经过对照可以发现,色条表示的是音符,色条的长短表示音符的时值,色条位置的高低表示音符的高低。为了表达简练,对一些只起伴奏音型的乐器,动图予以省略,例如前五个小节的单簧管。我们可以从颜色来区分大的乐器类:紫色、蓝色是木管乐器组,深绿色表示铜管乐器,灰色表示定音鼓,红色(含粉红、红和紫红)是弦乐器组。动图随乐曲进行而递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对照动图,也是一种乐趣。当然,这对没有阅读过交响乐总谱的朋友会有困难,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导赏示意图
为了普及古典音乐,美国有些交响乐团已经开始用色条方式介绍交响乐,制作成精美的书籍,赠送给乐团的会员。
▲《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听音乐要不要看乐谱?绝大部分朋友都认为没有必要。听音乐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如果要弄清楚音乐的某些细节,乐器、乐器组合的表现,都可以在乐谱中找到。阅读乐谱可以加深理解音乐,动图在听音乐和看乐谱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解决了不会五线谱的制约瓶颈。
▲《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
古典音乐从中世纪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些音乐流传下来还有强盛的生命力,是人类珍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聆听古典音乐是一个沉重的历史话题,尤其是在其它音乐形式的冲击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听众聆听古典音乐,是所有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导赏者的任务。美国一些交响乐团用动图推广古典音乐在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在我国推广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具备阅读五线谱,有能力看懂交响乐总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比较少,即使是动图、色条表示的音乐进行,大家仍然会觉得难懂。另外,由于思维习惯的问题,绝大部分古典音乐欣赏者习惯于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把古典音乐欣赏看成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如果把这种层次的欣赏提升一个阶段——理性的认识、思考、分析古典音乐,这可能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享受。最简单的,我们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稍微了解一下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对于理解音乐大有益处。我不是想把大家引向“理论分析”,但乐曲分析从来就不是音乐理论工作者的专利。李德伦、郑小瑛等前辈一直在做古典音乐的普及,而不是把古典音乐锁在“象牙塔”里。李德伦、郑小瑛都尝试在音乐会之前,对演出曲目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其中也包括把乐曲主题作为理解、记忆乐曲的“牛鼻子”。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也要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应用。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动画视频
欣赏古典音乐也有一个继承人的问题,如果没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欣赏古典音乐的队伍,古典音乐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欣赏古典音乐从娃娃抓起!古典音乐宝库中不乏为孩童创作的音乐,像“彼得和狼”、“睡美人”、“胡桃夹子”、“动物狂欢节”、“小巫师”等等。但是,音乐毕竟是一种抽象艺术,儿童难以把音乐、音符和具体实物形象建立联系,这就需要艺术工作者在这方面下功夫。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是这方面的先驱。
迪士尼公司1940年出版发行了动画片《幻想曲(1940)》,由萨谬·阿姆斯特朗导演,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等人参演,于1940年11月13日在美国首映。
▲《春之祭》
《幻想曲》共包括八个段落,这八个段落分别对应八首不同的乐曲。
1.《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从开场的交响乐队表演逐渐转变成抽象动画。
2.《胡桃夹子组曲》讲述蘑菇、精灵以及花朵随着四季更迭翩翩起舞。
3.《魔法师的学徒》讲述见习魔法师米老鼠试图利用师父的魔法帮自己干活,结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春之祭》展现从地球诞生时岩浆密布,到恐龙如何从兴起走向灭绝的过程。
5.《中场休息/音轨登场》讲述银幕上的乐队暂时离场休息,通过一段“声波”展示音轨是如何录制的。
6.《田园交响曲》讲述希腊众神、半人马、农牧神以及其他神话生物共庆节日,被宙斯投掷的闪电搅得兴致全无。
7.《时光之舞》讲述鸵鸟、大象、河马以及鳄鱼一起跳芭蕾,但是当武者试图共舞时,场面开始混乱。
8.《荒山之夜》和《圣母颂》讲述魔王车纳伯格如何在夜晚召集各路魔怪 。
六十年后,迪士尼公司又制作了新版的《幻想曲2000》,除了保留原有的《小巫师》(米老鼠形象)以外,又重新制作了其他七段:
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
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
5.圣桑:《动物狂欢节》
6.杜卡:《小巫师》
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
▲《动物狂欢节》(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杜卡的《小巫师》在1940年和2000年的版本中两次出现,是用动画片推介交响乐、带领儿童欣赏古典音乐的典范。
▲《魔法师的弟子》(Dukas -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的动画视频
《 小巫师 》这部作品是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的管弦乐音乐作品,它的音乐描绘和主题紧密贴切,结构上严谨规整,配器精湛富于色彩性,在逻辑严密的古典音乐曲式曲体中,展现风趣诙谐的乐思,绚烂夺目的配器音响和热情紧凑的戏剧张力,成为古典音乐作品的范例。
▲《小巫师》
在迪士尼的《幻想曲》中,由米老鼠扮演魔法师的小弟子,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为影片配乐,生动鲜活的展示了《小巫师》这部作品迷人的魅力。
作品包括了三个主题。
主题一,三支大管演奏魔法师的小弟子擅自对扫帚施以咒语,并让其自动挑水干活,一小弟子带领扫帚的步伐声为主题,这个经过几次跳进变换,充分刻画出被小弟子施以魔法的扫帚行走时步伐诙谐、活泼的形象。
主题二,带有相当一部分类似主题一的材料,以弦乐组演奏呈现,节奏中加入十六分音符,音乐向下律动,营造出在小弟子的控制下的扫帚诡异的挑水劳作。
主题三,由木管组奏出,音乐不断的波浪式下行、上扬音阶及琶音走向形象的展现小弟子成功的指挥扫帚后的激动和得意神气的样子。
▲《小巫师》
乐曲以动画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复杂的乐曲结构展现:
1.引子。魔法师作法、离开。
2.呈示部。
主部主题一,小弟子模仿师傅念魔咒起法,扫帚行动起来。
主部主题二,扫帚提水倒进浴缸。
副部主题,小弟子成功的指挥扫帚后的激动和得意神气的样子。
3.展开部。
洋洋自得的小弟子在美梦中成为魔法师,胡乱指挥,忘记让扫帚停下来的魔咒。大水弥漫。
4.再现部。
小弟子用斧子将扫帚劈成两半。
劈成两半的扫帚继续挑水。
水漫金山,水势越长越高。
5.结束部。
魔法师回来,收拾残局。
▲《小巫师》
这样的作品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依靠故事情节,我们很容易理解乐曲,不少小朋友看到这首《小巫师》后,因为听懂了乐曲情节而手舞足蹈。如果把多一些这样的作品介绍给小朋友、大朋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聆听古典音乐的队伍中来。
2
对于欣赏古典音乐而又想了解管弦乐队和各种乐器的朋友,我们推荐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摩尔人的复仇》
乐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珀塞尔主题;第二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变奏;第三部分为赋格曲。
第一部分 - 珀塞尔主题部分。
0'00" —0'20" 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
0'20" — 0'44" 木管乐器组演奏珀塞尔主题。
0'44" — 1'02" 铜管乐器组演奏珀塞尔主题。
1'02" — 1'19" 弦乐器组演奏珀塞尔主题。
1'19" — 1'35" 打击乐器组演奏珀塞尔主题。
1'35" — 1'52" 最后再次整个管弦乐队全部乐器演奏珀塞尔主题。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CD 封套
第二部分 - 珀塞尔主题变奏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展开部,由13个变奏组成。依次由长笛、短笛(1'52")、双簧管(2'25")、单簧管(3'21")、大管(4'07")、小提琴(4'58")、中提琴(5'32")、大提琴(6'35")、低音提琴(7'48")、竖琴(8'48")、法国号(9'38")、小号(10'28")、长号(10'58")、打击乐器演奏(12'05")。其音乐性格各有特点,都能生动地表现各自的音乐情感。作者最后为打击乐器写的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长达2分钟。这段音乐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
▼1- 大管 (bassoons)
▼2- 低音提琴(double basses)
▼3- 大提琴(cello)
▼4- 打击乐器(purcussion)
第三部分 - 赋格曲部分。布里顿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首先是长笛重复主题(14'04"),然后按照第二部分乐器的顺序依次演奏。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愈发地欢腾、热烈。最后,15'04"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珀塞尔主题。同时,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在较高的音区继续演奏欢快的赋格曲。二者交相辉映,形成宏伟壮丽的高潮,乐曲即在这一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5- 长号(trombone)
▼6- 法国号(french horn)
▼7- 小提琴 (violin)
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所有音乐欣赏者必备的乐曲,我们可以利用这首乐曲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了解主题及其变奏,了解赋格的主题和对题。对一首十几分钟的乐曲在欣赏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要求,做一些思考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不亦悦乎!
//////////
此文原创作者邵世文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