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谈】室内乐演奏大家谈

【乐迷心窍】 乐迷心窍 2022-05-02




时间:2019年1月24日

地点:【乐迷心窍分享群】

内容:聊聊室内乐


旅行者:


关于室内乐演奏我有一个问题:

顶级大师组合的室内乐演奏,其艺术水准是否一定会高于不太有名气的演奏家组合的室内乐演奏?


与交响乐相比,室内乐演奏的各个乐器声部,在音乐发展的逻辑上,始终是平行的,即只有平等的对话,没有紧张的对抗,彼此间如同三个(三重奏)或四个(四重奏)亲人或挚友,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炉火边谈天说地,完全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默契交流。如此看来,要想让室内乐演奏达到一个至高的艺术境界,就要求演奏者相互之间心灵的默契,至于演奏技巧如何,倒不是头等重要。至于名气大小,更不重要。所以根据我长期听音乐的体验,我觉得那些由名气并不是很大的独奏家组成的专门性的室内乐组合,其演奏作品所达到艺术境界和感染力,往往要强于那些由名气非常大的超级独奏大师临时组合在一起的演奏。


▼卡萨尔斯三重奏乐团演奏舒曼《d小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Op.63


举两个例子: 其中一个就是“勇敢的心”您在前几日提到的,由钢琴家科尔托、小提琴家蒂博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等超一流大师组成的可谓梦幻般组合,他们当中每一位都算得上是他们所在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鲍罗丁三重奏乐团演奏门德尔松《d小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Op.49


另一个是由钢琴家艾德琳娜、小提琴家杜宾斯基和大提琴家图洛夫斯基组成的俄国室内乐演奏团体鲍罗丁三重奏。


打个比方,聆听前者的演奏,我们似乎更像是观看几个武林高手进行的一场令人眼花瞭乱的对决,其精彩程度直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大呼过瘾,但往往仅此而巳,却难以感动我们的心灵。我这里不是绝对否认类似上述几位超级大师的组合演奏不好室内乐,而是说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因为他们更擅长的领域是独奏或与交响乐团的协奏(当然也有如普莱斯勒这样既擅长室内乐演奏也擅长独奏的音乐家)。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处的至高地位,所以当他们走到一起时,如前所述,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精彩的对抗,充满了火药味,而缺少重奏所需要的彼此间平和的默契。而后面所说的鲍罗丁三重奏则是专门演奏室内乐的团体,其中的小提琴家杜宾斯基与钢琴家艾德琳娜,两人之间既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院的同学,又是一对儿相濡以沫的夫妻,其各方面的默契程度自不必说。另一位是大提琴家图洛夫斯基,他与前两人也是莫斯科音乐院的校友。这就意味着,由这三位深深浸润着俄罗斯音乐传统的独奏家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团体,他们彼此间心灵上的默契度,都是那么地和谐。


▼鲍罗丁三重奏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Op. 50


我曾无数次聆听过他们演奏的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0号,标题为“献给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和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悲歌),每次都会由于他们的深情演奏,而触碰到自己心灵深处那最柔软最微妙的地方,仿佛打开了对尘封已久的逝水年华的追忆。






景作人:

关于钢琴三重奏的问题,有一位乐友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想,直言了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可贵的。


然而我看待这个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首先,我同意钢琴三重奏组合在演奏效果的优劣上(尤其是对某一件作品)并不是绝对的。但我有以下几点看法需要澄清。


❶ 演奏三重奏(包括其它室内乐)并非技巧不重要,也并非只有合奏意识就可以的。的确,三重奏是三个人的“对话”,但这种“对话”是独立性极强的“对话”,演奏中,他们每个人都要担负一个整声部,其技术负担是相当重的,而在这一点上,钢琴三重奏形式是所有室内乐形式中最突出的,它除了对三位演奏家的合奏意识要求甚高外,对他们各自的技术要求同样极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三角形中的重要一角,所担负的责任比四重奏、五重奏等都要重得多。


❷ 乐友提到的科尔托、蒂博、卡萨尔斯组合,他们是钢琴三重奏历史上最伟大的组合之一,其实,这三位大师不仅是伟大的独奏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室内乐演奏家,他们在钢琴三重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乐友提到了俄罗斯的鲍罗丁三重奏,那的确是一个很棒的组合,然而就他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来说,是远不及以上三位大师的。具体来说,我们不应该仅以“老柴”的钢琴三重奏去比较,因为,鲍罗丁三重奏是俄罗斯团体,他们演奏“老柴”的作品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而三位老大师的组合,其最擅长的作品并非“老柴”的作品,况且三位老大师的录音多为早期的单声道录音,其效果远不如后来的立体声录音。


▼老奥、奥伯林、克努塞维茨基三重奏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Op. 50


❸ 世界上的钢琴三重奏组合非常多,但世人所公认最优秀、最全面的组合,都是那些顶级大师们的组合,就拿“老柴”的《a小调三重奏》来说,老奥、奥伯林、克努塞维茨基组合的演奏我认为是最棒的,就是鲍罗丁三重奏团与之相比,也没有任何超越感。再有,顶级的三重奏团讲究的是演奏风格与特点的全面,他们的个性是要被大多数听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而并非某一点突出就可以的。例如科冈、吉列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组合,斯特恩、伊斯托明、罗斯组合,帕尔曼、艾克斯、马友友组合等。至于鲍罗丁三重奏,我承认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三重奏组合,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就像鲍罗丁四重奏团一样),但若说它一定比由著名独奏家所组成的三重奏团强,这种看法未免太主观,太牵强了。当然,乐友有自己个人的喜爱和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一定要大家来承认或接受就不现实了。


▼科冈、吉列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三重奏组合演奏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Op. 50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以上提到的几个三重奏组合,那些大师在重奏方面的才能及所投入的精力,是完全不亚于他们在独奏方面的能力和精力的,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而他们这些人卓越而又全面的演奏才能,更是演奏钢琴三重奏乃至一切室内乐作品所必须的重要条件。




朱亦兵:

乐友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写此心得,一定懂得音乐方面合作的事情。


▲“天上的云”收藏的“铁三角”LP黑胶唱片

天上的云


关于室内乐1+1+1不一定等于三,也就是顶级大师的组合不一定比有知名度的组合更好,从理论上说完全没问题。然而,在现实中,这个理论却很骨感。试看,在小提琴奏鸣曲中,贝多芬的10部,被评为最佳的都有哪些呢?老奥与奥柏林、梅纽因与肯普夫、帕尔曼与巴伦博伊姆,老一代的有西盖蒂与阿劳。莫扎特的奏鸣曲,说起来都以格鲁米奥与哈斯基尔为最佳。无一不是当时的瑜亮。再看五重奏,舒伯特的《鳟鱼》,老一代的版本以Clifford Curzon与Willi Boskovsky合作的最为出色,虽不算是顶级大师,但也是震烁当下的名牌。新一代的,我看过巴伦博伊姆、帕尔曼、祖克曼、杜普蕾的合作,少一位,是的,大贝司,是谁?祖宾梅塔!哪个不是大师级的人物?


▼科尔托、卡萨尔斯和蒂博三重奏组合演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作品97号.第一乐章 (1928年录音。此音频由“天上的云”转录自LP)


再说三重奏,科尔托、卡萨尔斯和蒂博的“铁三角”之所以到今天不可复制,绝不是浪得虚名,不论技巧还是合作的默契以及音乐理解和表达,都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而肯普夫、梅纽因、老罗以及肯普夫、谢霖和富尼埃的组合都是大师中的翘楚;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虽然当事人之一的里希特不无戏谑,但是他与老罗、老奥再加上卡帝的组合,恐怕也难再有超越。四重奏则多是以团名著称,事实上也很少有大师组合四重奏,比如“鲍罗丁四重奏”、“茱莉亚四重奏”、“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弦乐四重奏需要长期合作并演出频繁,大师们都有自己的日程,无法承担这样的工作量,也许这也是很少有大师级的四重奏组合的原因。但是也有例外,著名的“布什四重奏”的首席Adolf Busch就被称为继承德国学派传统的杰出独奏家,也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室内乐演奏家,并加以小提琴大师中的“室内乐之王”的桂冠。


之所以列举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大师的组合并非想象的那样,人人拔尖而不顾整体效果。如果是这样,大师也就不成其为大师了。大师的风范正在于 solo 的时候尽展风采,重奏合作的时候,彼此心照不宣,默契合作,互相衬托。包括克莱斯勒与拉赫的组合,无不如此。诸多优秀的录音版本证实,大师的组合往往是最优秀的。当然,音乐的感悟是主观的空间,各人有自己的偏好,可以存在各种选择。但是,非要强调大师的组合就不会出色,未免过于低估了大师们的水准。



邵世文:

对于聆听三重奏(四重奏)及其组成成员,我的看法如下:


❶ 聆听带有极强的个人意识,由各人不同的欣赏取向、音乐欣赏习惯、长期欣赏积累的经验、甚至偏见所决定的,无所谓对错。


❷ 除了独奏以外,重奏、室内乐、管弦乐都有一个演奏家之间的协作关系。单个演奏家的演奏技艺固然重要,而相互之间的协作、协调、配合更加重要。这点在重奏、室内乐体现得更为明显。


❸ 由几位大师组成的重奏组,有的协调、合作默契,互相交映成辉,1+1+1>3。但也有过于突出个性,重奏变成独奏的叠加(有点夸张!),1+1+1<3。


❹ 欣赏音乐,评价一个重奏组的演奏,没有一个固定、客观的标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美艺三重奏乐团演奏门德尔松《D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Op.49








此文原创作者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和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