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 | 洛特独唱音乐会
费莉希蒂·洛特
2002年,英国女高音歌唱家费莉希蒂·洛特(Dame Felicity Lott),与英国钢琴家格拉汉姆·约翰逊联袂,在法国巴黎夏特莱剧院举行了一场名为“每时每刻”的主题音乐会,内容包括由24位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为一天中与24小时对应的时刻而创作的24首歌曲。实际上,这里的24小时只是一个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象征,其中蕴含着生命的奥秘与诗意。
女高音洛特女士
提起英国女高音洛特女士,也许大家不很熟悉。事实上,洛特女士是一位艺术修养非常全面的歌唱家,她的处女作是1975年在英国国家歌剧院演唱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帕米娜,此后开始在世界各地著名歌剧院进行演出。她的音色非常细腻,既有瓦格纳歌手的爆发力和冲劲,同时又具有抒情女高音的柔美。尤其在是艺术歌曲演唱方面,洛特是可以和施瓦茨科普芙、瓦拉迪、阿美玲、贝克尔和雅诺维茨等杰出女性歌唱家比肩的。不过由于她的剧目仅限于德语歌剧和法语歌剧,从未涉足过意大利歌剧,而且行事风格十分低调,才使得我们对她所知不多。
在这场演唱会上,大家可以欣赏到洛特女士演唱的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既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比才、柏辽兹、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圣-桑、弗雷和阿恩等人的作品,亦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沙利文的作品,还有近现代风格的德彪西、拉威尔、萨蒂和沃尔夫等人的作品。其中有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法语歌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死神之舞》
第一首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死神之舞》,据说,由于作曲家起初对这首歌曲不太满意,遂把其改编为后来成为经典的同名小提琴曲。这首很有炫技性的歌曲对演唱者的咬字吐字功夫和气息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美妙的时刻》
另一首是法国作曲家阿恩的《美妙的时刻》,是一首旋律舒缓而优美的歌曲,随着那足以让人心醉神迷的歌声,我们仿佛听见达芙妮与克洛埃在互相诉说着甜蜜的情话,又仿佛看见莫奈的《印象·日出》所呈现出来的朦胧景象。记得有一部根据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创作的同名芭蕾舞剧,就把这首《美妙的时刻》作为序幕音乐,由一个男中音用略带有些迷蒙色彩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要求歌者不仅要做到恰如其分的分句处理和对音色的精准把握,也要求歌者对圣洁、纯真的情感和神秘的意境,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巧妙的捕捉能力。对于这些,通过聆听洛特女士的演唱,我们都能够充分地领略到。
▲莫奈的《印象·日出》
钢琴伴奏
担任钢琴伴奏的格拉汉姆·约翰逊先生在这场音乐会上,与洛特女士珠联璧合,他对其中每一首曲目的理解与处理都充分地展现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同时也是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指导,故要求其必须同时具备精湛的伴奏技巧,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对声乐艺术的领悟能力,要求钢伴在与歌者共同演绎作品的过程中,做到能跟善带,配合默契,既不能过于抢歌者风头,喧宾夺主,亦不能被动跟从歌者,毫无作为。可以说,一个杰出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杰出的钢琴家。但一个能演奏好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钢琴家,却未必能胜任艺术歌曲的伴奏。约翰逊先生在这场音乐会上的表现无疑是非常杰出的。
歌唱家简介
费利希蒂·洛特(Dame Felicity Lott,1947-),英国女高音歌唱家,1947年5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5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学习小提琴,曾就读于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College),学习法语和拉丁语,在法国逗留期间曾就读于格勒诺布尔(Grenoble)音乐学院,最后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并赢得校长奖金。
1975年,洛特以莫扎特《魔笛》(The Magic Flute)中帕米娜一角首演于英国国家歌剧院,1976年参加了亨策歌剧《我们来到河边》(We Come to the River)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首演,并与格林德伯恩(Glyndebourne)艺术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此饰演了理查德·施特劳斯歌剧《随想曲》的女伯爵,弗兰茨·雷哈尔轻歌剧《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的女主角汉娜,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Fledermaus)的女主角罗莎琳德,奥芬巴赫歌剧《美丽的海伦》(La belle Hélène)的女主角海伦和《格洛斯坦公爵夫人》(La Grande-Duchesse de Gérolstein)的女主角格洛斯坦公爵夫人。
她的歌剧剧目四大支柱——巴洛克歌剧、莫扎特歌剧和施特劳斯歌剧、简约的现代歌剧——不久又加入了法国歌剧:夏庞蒂埃歌剧《露易丝》(Louise)的女主角露易丝,普朗克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Dialogues des Carmelites)的女主角布兰奇,以及他的独幕歌剧《人声》(la Voix Humaine)的女主角。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及一下前面提到的普朗克的独幕歌剧《人声》,以用来证明洛特那非凡的艺术造诣。
《人声》是普朗克于1958年完成的独幕歌剧,时长仅五十分钟左右。该剧的情节很清晰:一个心碎的女人独自在房间里接打了几通电话,并由此引发了关于生存与死亡、爱情与痛苦的对白和独白,她为了最后挽回自己的爱人,编织了一个用情感,谎言,恐惧和渴望铸造的网,在电话一次次被接通又一次次被切断之后,这个情网最终在悲伤的歌声中告终。
这部歌剧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演出从头至尾,整个舞台上仅有女高音一人,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独角戏”歌剧。虽然在《人声》创作的同时代,各种现代派风格的音乐层出不穷,但普朗克在创作风格上仍然十分审慎,这使得歌剧《人声》的音乐充满了法国音乐中特有的诗意浪漫,婉转动人的咏叹调和鲜活的伴奏音乐将这部歌剧点缀得华丽十足。同时,在声乐创作上有着独到之处的普朗克也深谙女高音的演唱特点,在《人声》中,他充分挖掘了女高音的表现力,使其达到了声乐艺术的极致。而洛特能胜任这部演唱难度如此之高且仅靠一个人撑起的“独角歌剧”,足以让人们见证她非同一般的实力。
2003年,由于在演唱艺术歌曲方面颇有建树,洛特女士被授予“巴伐利亚室内乐歌手”称号。
视频推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0840j7ncxj
▲“每时每刻”——永恒的爱之歌(艺术歌曲)演唱会
“每时每刻”— 永恒的爱之歌
(艺术歌曲)演唱会演唱:费莉希蒂·洛特(女高音)
钢琴伴奏:格拉汉姆·约翰逊
曲 目
1、(英)格拉汉姆·佩尔:清晨
2、(法)莫里斯·拉威尔:新娘从睡梦中醒来
3、(奥)古斯塔夫·马勒:春晓
4、(法)乔治·比才:四月之歌
5、(徳)埃德蒙·尼克:腼腆的少女
6、(法)赫克托·柏辽兹:牧歌
7、(法)克洛德·德彪西:树影
8、(英)拉尔夫·沃恩·威廉斯:寂静的正午
9、(徳)理查德·施特劳斯:金色的阳光
10、(英)约翰·艾尔兰:花棚
11、(英)弗兰克·布雷吉:勿忘那欢乐时光
12、(奥)奥斯卡·施特劳斯: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有婚外情
13、(法)雷纳尔多·阿恩:美妙的时刻
14、(英)罗戈·奎尔特:红花入眠
15、(徳)罗伯特·舒曼:遥远的美丽
16、(徳)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通向我爱人的小路
17、(法)埃里克·萨蒂:帝国的女神
18、(美)赛缪尔·巴伯:璀璨之夜
19、(法)加布里埃尔·弗雷:晚年
20、(法)阿尔伯特·鲁塞尔:萨拉曼卡的单身汉
21、(法)莫里斯·易娃恩:我在深夜里歌唱
22、(法)卡米尔·圣-桑:死神之舞
23、(奥)雨果·沃尔夫:昨晚我半夜起身
24、(美)科尔·波特:每时每刻
25、(英)亚瑟·沙利文:阳光闪烁
26、(法)安德烈·米沙戈尔:我有两个情人
此文原创作者杨林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视频由杨林转录自蓝光碟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