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人的音乐流派

天上的云 乐迷心窍 2022-05-02



1918年3月2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正酣,德军空军和炮兵对巴黎发动了春季攻势。就在这一天,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因癌症在巴黎的家中去世。这也许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德彪西生命的结束,带走了印象派音乐;德军的炮火则击碎了唯美的巴黎梦幻。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派(Impressionism)音乐其实只是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7358i09gf

▲导赏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大海》(La Mer)



尽管德彪西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崭露出音乐才华,但是1874年第一届印象画派展览举办的时候,他毕竟只有12岁。所以初期的印象派绘画对他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应该是存疑的。至少,可以说印象派音乐与绘画并不同步。




▼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也许正是因为德彪西没有出生在音乐世家,而对音乐又具有特殊的敏感,才开创出全新的音乐风格。这从他的音乐游学经历中可以得到印证。德彪西的音乐启蒙来自肖邦的传人,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作曲课、音乐理论及历史课、和声课、钢琴课、风琴课、声乐课老师们,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音乐家。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色萨尔·弗朗克(奥古斯特)(Cesar Franck,1822—1890年)。



德加的《舞蹈者》


▼瑞士交响乐团演奏德彪西的《夜曲》


德彪西的音乐才华表现在看谱就能知音,他的钢琴弹奏得非常出色,能够进行专业演奏。同时,他极富有创新精神。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德彪西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为此,他经常遭到教师们的责备。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德彪西的《大海》



1880年,在经过了12年的学习之后,德彪西到俄国担任了柴科夫斯基的至交——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师。法国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现代化影响至深,而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的文化反拨,也对法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德彪西正是由此开始接触到许多俄国音乐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穆索尔斯基。他们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与年轻的德彪西曾经做过的探索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505fc205a

▲德彪西创作的舞剧配乐《游戏-诗之舞》(Jeux,Poem danse)



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荡儿》(《L'Enfant prodigue》)荣获罗马大奖,带着奖学金前往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开始了4年的留学。1888年,在即将完成罗马的学业的前夕,德彪西离开那里,到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在这里他被瓦格纳式的歌剧震撼了,尽管瓦格纳1883年已经去世,但是他的音乐风格影响了青年德彪西。而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这是“印象主义”第一次被用于音乐。




▼瑞士交响乐团演奏德彪西的《意象》



在德彪西求学游历的这段时间,法国印象派绘画团体举行了八次画展,最后一次是在1886年,画风已从莫奈的《印象•日出》发展到了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而第八次印象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群体最后的一次联合展览,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此时的德彪西尚在意大利学习。




▲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德彪西创作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歌剧)




1890年以后,德彪西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在这里,德彪西结识了许多青年艺术家。他经常参加他们举行的艺术讨论聚会,这些艺术家们的一些全新的艺术观点和思想影响着德彪西,从而大大抵消掉了瓦格纳的痕迹。他开始欣赏他们的诗,并为这些诗歌谱曲。正是如此,人们认为象征派的诗人对德彪西的意义远比印象派的绘画要来得大。所以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德彪西创作的神剧《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虽然从这时起,德彪西的音乐已带有浓重的“印象主义”色彩,并逐渐发展成为他最后总的艺术风格。但是直到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才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而以后此词也才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德彪西创作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印象主义音乐,或者说印象派音乐,实际是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印象派艺术潮流来说,它发轫于绘画,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展时,就已经有了30多位画家参加,这个团体是明确的。直到1886年的第八次画展,尽管塞尚、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人没有参加全部画展,但是团体相对稳定,比如德加就参加了七次画展。这是构成一个艺术流派的显著特征。




第二,再看文学,虽然人们对这一时期的诗人的创作有时冠以“象征”,有时冠以“印象”,但是他们的组成也是相对稳定的,大体上有马拉美、兰波、魏尔伦、梅特林克等,德彪西正是在这个圈子里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印象派”风格。




第三,从音乐传统上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也是由共性一致的群体构成。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柏辽兹、李斯特、门德尔松、肖邦、舒曼,他们虽然没有明确的结盟,但是有着密切的来往,而且彼此欣赏,趣味相投。柏辽兹就曾经要求与门德尔松交换指挥棒,他说:你的指挥棒如黄金,而我的如青铜。把他们归为一个流派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德彪西创作的《贝加摩组曲》



然而,以上这一切都不适用印象派音乐。印象派艺术潮流兴盛时期的作曲家,可以说是灿若群星,但是能够被称为印象派作曲家的,却只有一位,那就是德彪西。同时期的其他人,要么是浪漫派的余绪,如:古诺、圣-桑;要么属于后期浪漫派,如:马勒、理查·斯特劳斯、布鲁赫;要么被归结到民族乐派,如:格里格、德沃夏克、斯美塔那、西贝柳斯。也就是说,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一个名称为“印象派”的音乐团体。

▼德彪西创作的《冥想曲》



人们对印象派音乐的特征一般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②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而以上特征则全部为德彪西一人所创,并非几人合作,更不要说历史的层层递进,这与之前的音乐以及其他艺术流派截然不同。






▼德彪西创作的《叙事曲》


与音乐史上的巨匠相比,德彪西的作品远谈不上卷帙浩瀚。在他创作的体裁中没有交响乐和协奏曲,但是钢琴作品和室内乐是丰富的,管弦乐作品也不缺乏,甚至还有一部歌剧。在德彪西成熟期的作品中,充斥着精致与唯美,而且音响色彩斑斓。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交响乐团演奏德彪西的《舞曲》


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却完全没有半音,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正是运用了自己所偏爱的全音音阶,德彪西构筑起他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的旋律以及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用的另一个材料是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音,也就是“泛音”,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他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

▼德彪西创作的《前奏曲》(第1集)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其中看不到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他的音乐也与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大相径庭,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些不仅是前无古人的,而且也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后来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3869gl8kz

▲YouTube 交响乐团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德彪西作品《夜曲》中的《云》(Nuages)


直到德彪西逝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现代作曲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暂时或部分地使用这一手法。但是,我们仍难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


▼德彪西创作的《浪漫圆舞曲》




当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大街巴黎剧院,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的《春之祭》的首演导致的骚乱中,圣-桑拂袖而去,而德彪西却冷静的看完了全剧并给予了肯定,这也许表明了印象派的开放与前瞻。当然,没有人会因此把斯特拉文斯基归为印象派。


▼德彪西创作的《为钢琴而作组曲》



被人们普遍认为最接近德彪西的作曲家是拉威尔(Maurice Ravel)。1902年德彪西的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在巴黎上演,两位作曲家才初次会面。而此时德彪西几乎已经完成了自己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根据拉威尔在这以后的作品,有的评论家认为他是德彪西忠实的后继者,的确,他们接受了相近的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样追求色彩性的音乐效果,但从拉威尔以后的发展来看,两人在美学观上是不一致的。拉威尔甚至对有人说他的《水的嬉戏》是受德彪西的影响表示抗议。他宣称自己“从未与任何特定的乐派结盟”。如果说拉威尔都不能纳入德彪西的印象派,我们就可以断定,别人距离这个印象派就更远。

▼德彪西创作的《小黑人》


西班牙的德-法雅(De Falla)是另一位被认为是印象派的作曲家。实际上他对西班牙的民族音乐很感兴趣,尤其是他故乡安达卢西亚的弗拉明戈,这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来。另外,从1907年到1914年,法雅住在巴黎,与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交往也使他的音乐有印象派特点。但如果称其为印象派作曲家就明显有失妥当了。


▼德彪西创作的《版画》(三个乐曲 《塔》、《格拉纳达之夜》、《雨中花园》)



另一位法国的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也是往往被归到印象派的作曲家。然而,他在创作上受贝多芬、瓦格纳、弗兰克和德彪西的共同影响,以配器色彩丰富见称,与严格意义上的印象派也相去甚远。






世人总是称德彪西为印象派作曲家的创始人,但是他本人对此说法却非常愤怒。而以后的作曲家更没有可以在完整意义上继承这个称呼。造成这种情形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印象派的作曲手法是由德彪西所独自完成的,以后已没有再发展的余地。而且只有德彪西具有与印象派画家和象征派诗人组成小集团的环境,并且这种事情也只有在巴黎才能发生。


▼德彪西创作的 《欢乐岛》


1918年的3月25日,德军的炮火为德彪西最后送行,埋葬了唯一的印象派作曲家,也打破了自普法战争结束以来巴黎保持了几十年的唯美与平静。现代主义艺术开始登堂入室,一个新时代就此揭开!


▼德彪西创作的《意象集:第1集》--(《水中倒影》《向拉摩致敬》《运动》)


▼德彪西创作的《意象集:第2集》






此文原创作者"天上的云"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部分图片与音视频源自网络

感谢原版权所有单位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