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尺谱的调名、调首与调高

申小龙 乐迷心窍 2022-05-02


工尺谱与昆曲音乐演讲(二)


3第三讲:工尺谱的调首、调名与调高


一调   首


“调首”一词出现在以下文献:


《隋书·音乐志》中的“郑译乐议”:

“案今乐府,黄钟乃以林钟为调首,失君臣之义。”


陈澧《声律通考》:

“所谓‘调首’者,每宫所用之第一声也。”


黄翔鹏先生的界定:

“具体乐种的调首,就是综合调、器、律、谱四者关系的、该乐种的宫调系统的起点,因此,它也就是‘正调’(或称本调)的起点。” ❶ 


由以上看出,“调首”实质上指的是一个乐种宫调体系的起点。比较复杂,综合了宫调、乐器、乐律、乐谱。工尺谱的调首的位置一般不出“合、上、尺”❷ 三字。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即指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的、被运用于众多的音乐体裁形式的乐谱体系。宋元发端、明清成熟的昆曲音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欣赏小工调

▼南商调【山坡羊】:《牡丹亭·惊梦》张充和演唱



二调 名 与 调 高



昆曲主奏乐器是昆笛(曲笛),昆曲工尺谱需要在昆笛上标明各调调名,而昆曲每个曲牌的调高、调名都是由昆笛的笛色来定,故而昆曲工尺谱又叫做笛色谱。这其中,笛色将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调性。笛色(即调性)由笛子的长度(即不同的指法,不同的指法导致笛子的长度不同,不同长度决定不同的调高)来决定。


昆曲的基本笛色(基本调性)是“小工调”(即用曲笛第三孔d音做宫音,详细见后面图表。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D调,这是由于其演奏和转调的便捷性决定的);“小工调”下方大二度(一个全音)为“尺字调”(C调);“尺字调”下方大二度(一个全音)为“上字调”(bB调);“小工调”向上小二度(一个半音)是“凡字调”(bE调);从“凡字调”依次向上大二度(一个全音)分别得出的调为“六字调”(F调)、“正宫调”(G调)、“乙字调”(A调)。这七个调被称为是“工尺七调”。


下图简洁明了,表明了工尺七调和西方音乐调性之间的关系:




下面依次说明各宫调体系(工尺七调),见下图(曲笛音位图):





由上图所看,曲笛筒音为“合”,音高为a,从右向左,音高依次为:“四”、“一”、“上”、“尺”、“工”、“凡”。


欣赏小工调

▼南越调【山桃红】:《牡丹亭·惊梦》岳美缇演唱



三工 尺 七 调 由 来



这七个调是如何来的?有以下几种命名方法:


第一种:以基本调“小工调”为中心,运用“乙逐工音”(乙即相当于民族五声调式里面的变宫,工相当于民族五声调式的角)手法进行转调。转调后新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某音,就将新调称作某调。如新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上字,就称此调为“上字调”。


以“工”为转调前后两调共同音,运用“乙逐工音”生调方法如下表:




上图中,调高即“宫音”在“上”字的位置,“上”字对应的是哪个绝对音高,其调高就是那个音。


第二种:以“五”字为关键音,以正宫调作为基础调,运用“乙逐工音”的转调方法,新调的五字相当于正宫调的某字,就叫某调。其结果和以“工”为转调音,运用“乙逐宫音”方法生成调名一样。


以“五”字为转调前后两调共同音,运用“乙逐工音”生调方法如下表:



欣赏六字调

▼南南吕宫【懒画眉】《牡丹亭·惊梦》张继青演唱



四工尺七调适用之诸宫调曲牌介绍


小工调:南、北曲仙吕宫,南曲南吕宫,南、北曲中吕宫,南曲黄钟宫,南北曲正宫,般涉调,北曲双调,南曲商调、越调。

乙字调:北曲不用,南曲双调曲牌。

凡字调:北曲不用,南曲仙吕、南吕、中吕、黄钟、大石、商调、羽调,偶尔越调。

上字调:正宫、北曲双调曲牌。

六字调:南曲仙吕、南吕、黄钟、商调、北曲越调。

尺字调:仙吕、北曲南吕、中吕、正宫。

正宫调:南曲仙吕、黄钟、南曲双调。



宫调分配具体如下表:





欣赏正宫调

▼南仙吕入双调【朝元歌】《玉簪记·琴挑》



第三讲注释

❶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不同乐种工尺谱的调首辨别问题[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第70页。

❷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不同乐种工尺谱的调首辨别问题[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第70页。





此文原创作者申小龙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如需转载请联系【乐迷心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